1990年铁路运输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4&rec=213&run=13

1990年,青岛铁路分局的运输生产受市场疲软滞后效应和调整旅客票价的影响,
货源、客流大幅度下降,七、八、九3个月,日请求车比以往下降40%,客流下降20%。
为扭转这种形势,分局大力开发货源、客流,挖潜上效,实现了增产增收,完成了全
年各项任务。
运输任务全面完成。 全年共加开临客48列,多组织货源124万吨,弥补了缺口。
全年旅客发送量完成148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6.3%,比1989年增长0.6%;货物发送
量完成3740.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0.6%,比1989年增长0.6%,比1985年增长24.3%;
换算周转量完成213.3亿吨公里, 完成年计划的101.6%,比1989年下降1.2%,比1985
年增长28.96%。
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全分局12个运输收入基层单位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其中青岛、
烟台站和潍坊、 辛店、淄博车务段等5个单位收入保持亿元以上。分局运输收入完成
10.06亿元, 完成年计划的101.1%,比1989年增长27.5%,比1985年增长97.5%;实现
利润1.2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8.09%,比1985年增长81.6%;企业留利完成3721.1万
元,完成年计划的146.1%,比1989年增长78.5%,比1985年增长3.1倍;上缴税利完成
9199.2万元, 比1989年增长123.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完成310万元,比1989年
增长17.8%。
基建更改大修取得新成就。分局投资8359.5万元,优先安排扩能急需工程建设。
年内完成投资7490.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9.6%。年初确定的莱阳东站等7项新建和站
场扩能工程, 已投入使用或基本完工。 胶济铁路复线全线贯通,建成自动闭塞区间
283.3公里,电力贯通线387.4公里,电气集中车站56个;青岛客站和港湾站改造工程
全面开工;牵引动力已开始向内燃化过渡,客车和胶济线直货列车全部实现了牵引动
力内燃化, 内燃机车承担的货运量比重达到51.4%,货运机车平牵总重由“六五”期
间的2271吨,提高到2510吨。全分局的运输能力由“六五”期间的3609.8万吨提高到
4927.5万吨,增长36.5%。
安全创999天无行车重大、 大事故的历史最好成绩。分局制定并实施了《安全工
作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综合治理。8月5日发生行车
重大事故之后,发动职工广泛开展肃纪达标,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试行车机安全联控,
使安全基础工作得以加强。 到年底,连续保持了148天无行车重大、大事故,3989天
无责任重大路外伤亡事故,2823天无责任旅客伤亡事故,2573天无责任货运重大、大
事故。
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 初步建成了“12611”现代化管理模式。全面开展了企业
升级工作,并和推行现代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分局晋升国家二级企业和二级节能企
业, 并保持了先进企业和省级节能企业称号。分局90%的基层单位进入了等级,其中
19个基层单位晋升路局二级企业, 7个基层单位晋升路局三级企业。青岛电务段、青
岛车辆段晋升省级先进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分局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尊客爱货、优
质服务和争创文明单位活动” 。到年底,全分局已建成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
单位17个,路局级文明单位14个。在铁道部组织开展的全路进京、进沪列车和较大客
运站评比中,239/240次在15次评比中,曾13次获第一名,保持了“红旗列车”称号;
青岛站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名, 获“文明车站”称号;25/26、247/248、233/234次列
车也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职工生活。年内,分局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优先安排福利基金2363.9万元。年
初确定为职工办的几件实事基本兑现。 职工年人均收入3235元,比1989年增长10%,
比1985年增长2.29倍; 职工住宅竣工面积57474平方米,有1012户职工喜迁新居;安
排投资1026.1万元,对部分公寓、食堂、浴池及文教卫生设施进行了改造;一些偏远
小站职工的吃水、用电和就医等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