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8&rec=9&run=13

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1995年,济南市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技术进步,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
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整个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势。全市完成国内生
产总值4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6亿
元,增长21.6%;第二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86亿元,,
增长13.8%。一、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9
.76亿元, 比上年增长15%;其中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146.76亿元,增长
14.8%。在全市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工业83.12亿元,增长15.6%;集体工
业45.95亿元, 增长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7.72亿元,增长2.4%。随着企
业改革的深入,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工业增加
值87.2亿元, 增长17%。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原材
料和部分名优消费品大幅度增长,其中原煤386.09万吨,增长44.4%;钢材105.6
万吨,增长10.6%;化学纤维3.9万部,增长12.4%;摩托车75.73万辆,增长30
.3%; 电视机19.72万部,增长9.6%;家用洗衣机33.55万台,增长9.6%。部
分投资类产品产量出现下降,其中汽车5657辆,减少39.7%;金属切削机床3092台,
减少6.2%。 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51.5
亿元, 比上年增长23.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2.82,上升8.48个百分点。资
金利税率、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益指标都比上年有新的增长。交通运输业
稳步发展, 全市完成货物周转量417.6亿吨公里,增长6.2%;完成旅客周转量121
.5亿公里,减少2.4%;航空运输发展加快,全年旅客发送量达37万人,增长48%;
货物邮递发送量3838吨, 增长52.3%。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电话交换容
量达到50万门,增长56.9%;电话装机达到42.58万部,增长48.9%;市区每百人
电话机拥有量24.2部, 增长33.7%;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亿元,增长35.6
%;特快专递、无线寻呼业务量分别增长28.1%和42.3%。二、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由于认真贯彻中央强化扶持农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投入,
整个农村经济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形势。 全市用于农业的中间投入达45.4亿元,增
长35.9%。 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产品供给继续增加。全市粮食总产量达
到252.48万吨,增长6.2%,棉花总产量2.91万吨,增长12.4%;油料总产量3.
33万吨,增长8.5%;蔬菜总产量253.54万吨,增长12%;水果总产量19.33万吨,
增长30.8%。 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9万公顷,新建农田林网1
.53万公顷;肉类总产量28.68万吨,增长9.7%;禽蛋总产量22.29万吨,增长14
.2%;奶类总产量3.88万吨,增长22.8%;淡水产品总产量2.55万吨,增长23.
8%;畜禽存养量稳定增长,其中猪年末存养量191.7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7.8%;
羊存栏220.28万只,增长17%。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09亿
元,增长31.8%。其中乡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出口交货值25亿元,实现
利税22.6亿元,分别增长31.8%、9.2%和19.5%。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167项,完成投资1.63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6平方公里,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平方公里。一批农田水利设施相继建成,大王庙引黄闸、长清沿
黄排涝沟等重点工程全面竣工,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南部山区开发取得新进展。农
业技术装备水平有新的提高, 全市农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8.8亿元,增长13
.2%;农业机械总动力24.12亿瓦特,增长16.3%;农用拖拉机4.24万台,增长2
.3%。“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推广农作物良种面积4226.7平
方公里,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城乡市场繁荣
活跃,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14.2%。其中,城市零售额147.8亿元,增长27.6%;农村
零售额40.2亿元, 增长35.6%。非国有商业增长加快,实现零售额141.9l亿元,
增长35.7%,高于国有经济22.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1.9%提高到75.5
%。主要商品全面旺销,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家用空调器、彩色电视机、家用洗衣机、
摩托车、家用电冰柜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销量大幅度增长。市场物价控制较好,全年零
售价格指数上涨13.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7.3%,分别比上年回落9.5和7
.6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上升23.0%,衣着类上升18.4%,居住
价格上升20.9%,服务项目上升15.1%。其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蔬菜、
肉类等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大,其中粮食类上升35.1%,鲜菜上升27.9%,
肉禽及制品上升30.7%。 市场建设有新的进展,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全市
各类批发零售贸易业、 餐饮业、服务业网点。达到16.5万个,比上年末增加2.5万
个, 增长17.8%。济南华联、东亚商城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相继建成营业,全年新
增商业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城乡各类市场发展到750处,增加50处。新兴服务业迅
速发展,全市各类超级市场(商店) 发展到30余家,连锁商店100多家,传统的商业服
务形式逐步改变。随着商业改革的深入,配送供应服务逐步推广,便民服务业加快发
展。资金、技术、劳务、人才市场的经营服务逐步规范,会计、审计、律师、公证、
评估等中介服务组织稳定发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
健全。旅游服务业有新的发展,灵岩寺、五峰山等旅游景点得到进一步开发。全市接
待国内外游客5.45万人,增长47.7%;旅游收入1.54亿元,增长35.2%。四、外
贸出口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外贸出口供货值完成85.19亿元,增
长25.7%;出口创汇4.54亿美元,增长1.2倍。自营出口发展加快,全市新批自营
出口企业25家,累计达到52家;实现自营出口创汇2.7亿美元,增长2.3倍。出口产
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产品和深加工农副产品比重有所增加,出口产品档次明显提高。
出口市场逐步拓宽,出口产品种类比上年增加近80种,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10个。利
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增长3.6%。利用外资
质量明显提高,一批利用外资重点项目,如山东松下映像产业有限公司50万台大屏幕
彩电项目、庆丰摩托车50万台发动机项目等相继签约,济南聚大纤维有限公司、济南
轻骑集团20万辆摩托车等重大利用外资项目正加快建设。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
资项目明显增加。 全市注册三资企业达到2113家,其中当年新注册13l家;开业三资
企业1150家,当年新开业89家。三资企业实现利税4.46亿元,增长32%;出口创汇1
.84亿美元,增长53%。对外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国际经济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年内成功地举办了金秋经贸洽谈会,参加了青岛小交会和韩国招商会等招商活动,对
外引资步伐明显加快。间接利用外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其中申请国际商业贷款到位
资金460万美元, 有力地支持了全市重点建设。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建
设得到加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8亿元,增长15.7%。其中国有单位投
资73.5亿元,增长6.4%;集体单位投资30.2 亿元,增长34.7%;个体投资9.
1亿元,增长50.7%。投资结构得以改善,技术改造继续加强。在国有单位完成的投
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7.6亿元,增长5.2%;技术改造投资26.5%亿元,增长9.8
%,比基建投资高出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
48.8亿元, 增长5%,占国有和集体单位投资的61.8%。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小鸭集团10万台全自动洗衣机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化纤厂
2.4万吨锦纶长丝和炼油厂140万吨催裂化工程进度较快; 济南火车站改造工程按期
完工投入运营,明湖热电厂扩建工程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全年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 :火力发电0.8万千瓦,城市供热能力35 吨/小时。城
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部分城区道路改造工程相继竣工,
济阳220千伏和泺口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第二长途通讯枢纽工程及省电信支
援中心已经完成主体, 一批电信分局的增容工程相继完成。全年新增城区道路360公
里, 变电能力31.45万千伏安,市话容量15.6万门。城市公用事业进一步发展,全
年新增各类营运车辆2033辆, 增长29.5%;其中各种类型的出租汽车增加1787辆,
增长23%。各类客运出租公司发展到170家,增加9家。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发展到1100
万平方米, 增长109.5%;煤气、液化石油气用气人口达到107万人,增长2.7%;
居民生活气化率达到7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2项,建成烟尘控制区24.7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
标区5.81平方公里。 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0.144毫
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20%。水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园林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
提高, 年末城市公共绿地面积 达到7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1%,绿化覆盖率
达到30.5%。 六、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形势比较稳定。财源建设得到加强,财
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9亿元,增长32.7%。其中,工商
税收13.46亿元,增长25%;企业收入2100万元,增长315%;其他收入3.32亿元,
增长67.7%。在工商税收中,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4.18亿元,增长9.9%;营业税
4.06亿元,增长30.4%;城建税2.51亿元,增长28.6%。财政支出控制较好,全
年财政支出19.6亿元,增长29.2%,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其中灶内支出16.
46亿元,增长35.1%。在当年财政支出中,生产建设支出4.65亿元,增长66.7%;
行政事业类支出11.44亿元,增长14.3%;价格补贴支出0.75亿元,下降6.4%;
其他支出2.79亿元,增长99.6%。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全市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
438亿元,比年初增加129.7亿元,增长42.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5.8亿元,增
加54.3亿元, 增长4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2.1亿元,增加66.9亿元,
增长43.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37.3亿元,比年初增加70.7亿元,增长26.5%。
其中工业贷款105亿元,增加20.4亿元,增长24.1%;商业贷款71.2亿元,增加12
.1亿元, 增长20.5%;农业贷款8.1亿元,增加2.5亿元,增长44.6%;固定资
产投资贷款35.1亿元,增加5.2亿元,增长17.4%。货币流通控制较好,回笼货币
大幅度增加。全年银行现金收入6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现金支出596亿元,
增长40.8%; 货币回笼32.7亿元,增长1.62倍。保险事业进一步扩大,全市各类
财产保险承保总额685亿元,增长0.9%;保险业务部收入4.1亿元,增长14.2%,
其中保费收入3.62亿元,增长40.2%。保险公司全年处理各类财产险赔案2.1万件,
支付赔款1.57亿元。 七、“科教兴市”成绩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属单位全
年新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34项,取得科技成果25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45项,达
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172项,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33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712
项,实施专利技术179项。开发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开工项目14个,完成投资2
.63亿元; 新发展各类企业31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区内各类工商企业发
展到1989家,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实现利税7亿元,增
长2.76倍; 创汇3900万美元,增长27%。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各类学校在校生达
到91.81万人, 比上年增长4.6%;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5.66万人,增长3.1%。
大专院校招生1.83万人, 其中委培自费生0.54万人,占29.5%。基础教育稳步发
展, 小学在校生达到49.23万人,增长2.43%;适龄儿童入学率99.84%,小学在
校生巩固率99.65%, 小学升学率95.7%。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职业技术教育得
到加强。 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9.47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
的71.8%。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卫生事业机构达到1185个,其中医院216个,比
上年增加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8万人,其中医生1.51万人,护师、护士0.98
万人。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类艺术团体29个,全年演出2713场次,其中
歌舞剧《雪域丰碑》晋京汇报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各界好评。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体育等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绩,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3.7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全年完成社会事业投资11.86亿元。济南师范学校综合楼、三十四中实验楼、青龙街
小学综合楼等相继竣工,全年新增各类学生席位9000个。市立四院、儿童医院制剂楼
已建成交付使用,中心医院门诊楼、市立二院病房楼正加快建设,全年新增医疗床位
1541张。市广播电视综合楼、新闻综合楼、交通指挥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也于年内建
成投入使用。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城镇职工就业状况有
新的改善, 年末社会从业人员达到304.6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全市各级职
业介绍机构发展111个, 全年新安排城镇就业2.1万人。年末失业率为2.3%,比上
年有所增长。 职工收入持续增加,职工工资总额达到5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 职工人均货币工资5850元,增长23.5%,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5.3%。城市
居民人均生活收入4490元,增长20%,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2.3%;人均消费性支
出3830元,增长19.7%,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2%。但部分居民实际收入水平有所
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2.7元,增长29.4%,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9.7
%; 生活消费支出1373.6元,增长45.7%,扣除涨价因素实际增长23.6%。城乡
居民的金融意识普遍增强,储蓄存款和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大幅度增加。年末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22.1亿元,比年初增长43.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188亿元,
增长45%;农村居民34.1亿元,增长33.6%。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生活质量明
显提高。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度增加,年末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住宅
电话38部, 比上年末增长76.7%;空调器16台,增长39.1%;电冰柜11.5台,增
长43.8%;摩托车13辆,增长52.9%;录像机24.5台,增长19.5%。农村居民家
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16台,增长23.1%;彩色电视机26台,增长23.8%;摩托车26
辆, 增长62.5%。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完成住宅建设投资14.57亿元,
竣工住宅182.3万平方米,北坦小区、昆仑小区、回民小区等居民小区建成投入使用。
“安居工程” 正加快实施,全年完成投资3亿元,建设和购买住房34万平方米。城市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
到24.7平方米,增加0.62平方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一是农
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投入不足,许多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失修,抗灾能力减弱。
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影响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二是工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不高。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档次
不适应市场需求,名牌产品少,经济效益差,亏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物价上涨
幅度仍然偏高。特别是粮油、肉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居民生
活,长期积累下来的各种价格矛盾比较突出,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四是经济领域中
“散”和“乱”的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运用比较分散,重点项目资金到位率较低,建
设项目多头审批的问题比较严重,难以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影响了全市经济
发展后劲的增强。(王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