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8&rec=50&run=13

【工业概况】 1995年, 济南市共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2648个,其中国有企业
495个,集体企业1747个,其它经济类型企业406个。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2453个,
中型企业131个, 大型企业64个。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属企业57个,省属企业67个,
市属企业439个,县(市)区属企业474个,乡镇及其它企业1611个。全市2276个乡及乡
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18.38亿元, 其中国有企业238.3亿元,
集体企业42.98亿元;工业流动资金全年平均余额255.3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50.
9亿元, 集体企业53.31亿元。1995年,济南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改一管相结合”即通过深化改革、强化改组、加大改造和
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管理效益
年活动,努力克服、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工业经济基本保持了
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
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比“七五”末年增长1.4倍。其中,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增加值(按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计算) 148.17亿元,比
上年增长15.9%;国有企业增长20.9%。全市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中有30种产
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较大的有摩托车、彩色电视机、洗衣机、聚脂切片、合
成纤维、电子衡器、轴承等。——产销衔接趋向好转。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
完成销售产值5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高出同口径产值增幅5.39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1%(按销售收入计算) ;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供货值85
.19亿元, 比上年增长25.7%。——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02.82,
上升8.48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11.99%,提高1.1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
数1.64次, 比上年加快0.17次。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5万元。但
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盈利水平不高、互相拖欠严重等现象。年末应收账款净额达66.
53亿元,增长17.9%;产成品存货达43.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成本费用
利润率为4.03%,下降0.26个百分点。——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技术开发
项目638项, 其中多功位冷挤压机等80种产品达到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电磁振
动电机等467种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省内空白,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48亿元,
利税5.3亿元,分别增长23%和31%。轻骑集团等6家企业被确认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有试验机公司等6户企业被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1995年度全市共有12种产品被授予
“山东名牌” 产品称号。全市已有5个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论证。技术改造跃上
台阶。截至年底,全市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7%。从项
目资金到位情况看, 全市技改资金到位28.0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4.2亿元,集体
企业13.8亿元。 全市排出的38个重点技改项目到年底已下达结转续建和新开工的23
个,完成投资2.4亿元,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当年10个重点竣工项目在年底全部完成。
——结构调整进展顺利。全市有18户企业列入国家千户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轻骑集
团被特批为国家级特大型企业; 啤酒、服装等7户企业被列入省重点发展集团。全年
共新组建企业集团7个,改变企业隶属关系、实行企业帮带或厂长兼任8户,实行企业
转产1户, 实施“腾笼换业”和租赁经营的各3户,停产整顿和联合经营的各5户,兼
并联合的9户,进入破产程序8户。通过调整改组盘活存量资产9182万元,使2800多名
下岗职工得到重新安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济南市获1995年度“山东名牌”产品名单

【继续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为把上年开展的“管理效益年”活动继续引向
深入,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确定1995年继续在全市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通过
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80.9亿元, 比上年增长15%,比1990年增长1.28倍,年均递
增1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管理效益年”活
动的主要特点: 1.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工交系统把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作为
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制订了活动规划,层层分解落实各项管理指标,并成立财源建
设、发展集团、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及扭亏、清欠压库、开拓市场、企业办社会
调研、企业领导班子考察调整等七项重点工作的班子,加强对“管理效益年”活动的
领导。各企业从管理基础入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围绕现场、质
量、资金、营销、成本、财务等专项管理大作文章,有效地抑制了企业管理滑坡的势
头。管理混乱、亏损低效、浪费严重、纪律松弛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加大宣传力度,
与济南日报、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单位联合组织了《企业行》、《如何搞好国有大中
型企业》、《管理出效益》等专题系列报道。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全面推行企业管理
状态评价工作。全市共评出29户A类样板企业和19户B类样板企业,向省推荐管理示范
工程企业13个。全年实现管理效益1.87亿元。2.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在认真贯彻
落实“三法、两则、两条例”的基础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通过深化企业
内部改革,大力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了企业自身活力和素质。一是突出抓好国有大中
型企业的改革, 重点抓了国家和省确定的5户和市里确定的3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
作,使这些企业在改革中先行一步,为全市企业逐步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
提供借鉴。二是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改革,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
业。城市中小企业移植了县域企业改革的经验,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取得较好成效。
对一些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采取兼并、联合、租赁、拍卖等方式,对资不抵债又
无力回天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行破产。三是抓好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劳动用工
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制度,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
极性。 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条件。3.改
革与改组有机结合,加快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做好结构调整的文章,先后派出考
察组分别赴吉林四平市和四川德阳市考察学习转让企业产权和兼并联合经验。总结推
广市二轻工业系统通过兼并联合、企业代管、厂长兼任等形式实施以强代弱、壮大规
模经济的经验。制订出全市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规划和实施意见,排出18户供中央、省
市属优势企业兼并联合的企业名单。按照“抓大放小,名优膨胀”的原则,狠抓工作
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全市工业企业共有45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组织结构调整,新
组建“三株” 等7个企业集团,使集团总数达到46个。并对部分国有企业实施停产整
顿、兼并、帮带、“腾笼换业”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4.坚持技术进步,
重点抓好技术改造。一是集中抓38个重点技改项目和10个年内竣工投产项目的进度。
这批项目大部分是国家专项和省百项重点。对资金不落实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银行,
补齐缺办手续,衔接项目所需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二是千方百计争取列入国家“双加”(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改步伐)计划。全市共有
15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改造“双加” 工程导向计划,总投资11.2亿元,项目数和贷
款额均列全省首位。对这批项目,充分利用有关政策,坚持改造与改制、改组和加强
管理相结合,加快了实施进度,确保按时竣工投产。三是抓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作。加快济南钢铁集团、山东电视机厂等一批起点高、规
模大、 前景好的嫁接改造项目工作进度。5.着力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
是保重点保大户。把市里确定的60户经济效益高、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作为力保的重
点,予以倾斜支持,实行政策、资金、供应和服务“四优先”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
效益。 同时,按销售额等6个方面的指标排出济南工业“五十强”,作为下一步确保
的重点。二是狠抓扭亏增盈工作。按照市里近几年总结摸索出的九条扭亏路子,一厂
一策,对症下药,并协调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两批共2000万元扭亏扶产基金,用于
企业扭亏、减亏。三是强化对经济运行的协调调度。针对全市资金、供电、供热动力
和部分原材料异常紧张的情况,定期召开工交经济运行分析会和调度会,认真做好对
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控、协调和服务,基本保证了工交经济的正常运行。

【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1995年,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几次重要
会议,把企业结构调整作为振兴济南工业、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
根本性措施。通过改革与改组的有机结合,加决了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先后派出考
察组分赴外地考察学习转让企业产权和兼并联合的经验。围绕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主要
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对各系统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排队和论
证分析, 制定出《1995年全市工交市属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规划意见》,具体确定7种
企业结构调整形式,并根据情况进行了具体实施。年内新组建10个企业集团,对14户
企业改变隶属关系进行企业帮带,对4户企业实行转产、租赁经营、停产整顿,对2户
企业进行腾笼换业, 对7户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对10户企业实行破产兼并。二是采取
切实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排出19户供中央、省市属优势大企业兼并联合的企业名单。
并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落实调整政策和解决困难。三是积极协调各有关部
门,支持企业调整。市计委、劳动、财政、国资、税务、工商、规划、土地等部门主
动密切配合,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在调整中解决难题,促进了企业结构调整积极稳
妥地进行。四是学习先进经验,认真组织开展实施。提出了“远学四平、德阳,近学
济南二轻”的口号。各主管部门都组织了专门班子靠上抓调整工作。市属企业的厂长
(经理)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抓住机遇,大胆决策,积极开辟优化调整途径,求
生存、求发展,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努力,搞好企业结构调整的高潮。

【工业企业兴办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995年,济南工交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第
三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了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的建设,收到明显成效。截至年
底,已建成市场12处,在建4处;建成重点商业网点7处,其中综合商厦3处,超市4处。
市场成交量和网点营业收入分别达15亿元和3000万元。①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连
锁商业网点。如纺织系统的纺织大厦、针织厂的元首商厦、小鸭集团的花园路商场、
童装厂的鲁花超市、染织厂的中恒商城以及济钢的商贸大厦等。这批商业网点为繁荣
济南商贸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②建成几个大型专业市场。主要有济南包装市场、济
南设备市场、山东化工机电市场、泉城服装市场(一期)等。其中济南包装市场和设备
市场为国家级大型专业市场,具有很高的建设规模和水平,两个市场均已对外招商引
资。③专业市场、商业网点的服务水平和档次进一步提高。通过发挥工业优势,提高
人员素质,以及合理的科学规划和管理,专业市场和商业网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
效益,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十大技改竣工项目全部完成】全市计划的10个技术改造竣工项目年底已经全部
完成。这批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年新增产值15.8亿元,利税3.5亿元,
创节汇3152万美元。这批项目包括济南洗衣机厂30万台滚筒洗衣机项目、第一机床厂
数控机床项目、第二机床厂大型压力机项目、平阴阿胶厂阿胶口服液、白马山啤酒厂
的麦芽车间改造项目、考格尔特种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半挂车车桥项目、济南化工厂
的年产2.4万吨氟制冷剂项目、 红旗汽车改装厂的系列半挂车项目、山东水泥厂1号
窑节能改造项目、济南第三制药厂的水针输液车间“GMP”改造项目。

【5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995年,工业企业认真按国际惯
例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 积极贯彻GB/T1900—ISO09000标准,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
水平,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截至年底,全市已有济南第一
机床厂、 济南洗衣机厂、金钟衡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轻骑集团、济南柴油机厂5家
企业通过了该质量体系认证。

【“八五”工业经济跃上台阶】“八五”时期是济南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
时期,也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五年的努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和效益,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增强,综
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1995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02.2亿元,
比1990年增长1.4倍,年平均递增18.1%;固定资产净值达180亿元,比1990年增长
1.6倍,年递增21%;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3.59亿元,比1990年
增长2.3倍,年均递增27%。——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五年间全市技改投资完成83亿
元, 比“七五”增长2.5倍,是原定“八五”计划投资目标的2倍多,也是历史上技
改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有了较大改善。“八五”期间全市共更新改造
主要生产设备29500台(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4000台(套),建成先进生产线80多条,
设备新度系数提高4个百分点, 市属70%的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企业技术
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间共完成技术开发项目2438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185
项,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204项。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签订项目合
同1265项,已竣工投产623项,累计增加产值65亿元,增加利税11.8亿元。——骨干
企业和企业集团膨胀发展。通过改组改造,结构调整,涌现了一批规模集团,其中轻
骑、化纤、锻压、小鸭、将军、炼化、三株、啤酒等15个集团的销售收入及利税已分
别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55%和80%,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龙头。 (毕
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