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与工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9&rec=140&run=13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劳动工作
省劳动厅厅长 牛耀宗

1994年是劳动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一年。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
改革目标设想,加快建立新型劳动制度,又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做好工作,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适应新形势,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1994年全省需要安置就业的人员有47万人
,比上年增加4万人。农转非人员和失业职工所占比重增加,加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
。各级劳动部门根据形势发展,多渠道安置就业。全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和失业职工
18万人,失业率为3%。在青岛、淄博、烟台进行再就业工程试点,促进了失业职工
再就业。面上失业职工再就业率由23%提高到43%。省政府召开莱钢现场会,推动了
企业富余职工的安置。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企业分离出富余职工8.4万人,安置6.
5万人,安置率为78%。同时,各级积极主动地做好破产企业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
近2万名破产企业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东西部8个市地结成对子,开展劳务合作初见成
效。截止1994年底,全省共建职业介绍所151所,就业训练中心136所,创办劳服企业
8972家,有3万个企业600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一年来,全省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
构办理各类求职登记85万人,介绍就业50万人。开展就业训练16万人次。劳服企业产
值达到81亿元,安置就业7.2万人。
妥善解决了提高企业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企业调整工资和离退休人
员增加待遇工作,从年初开始调查研究,拟定方案,8月份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正式
部署。从实施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能够执行新的工资标准。离退休人员增加待遇工
作,除个别市地外,绝大多数已经完成。
对于困难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各级劳动部门十分重视,认真
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困难。运用就业服务手段,扶持
困难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开辟生产生活门路。青岛市设立了“救助基金”,在调动社
会各方面力量扶助特困企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县以上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
已达32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2%。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枣庄、淄博等
市企业已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聊城、临沂等地区也迈出了较大步伐。诸城等地围
绕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青岛、滕州市积极进行建立集体劳动
合同和集体谈判制度的探索;烟台推行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等,都为全省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全省受理争议案件1640起,结案897起,依法
维护了职工和企业的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控制消费基金增长的要求,加强和改进了劳
动工资总量调控,强化了企业工资基金管理。为保持职工收入合理增长,保护劳动者
权益,建立了适当解决物价对企业职工工资影响的制度,制定颁布了1994年全省最低
工资标准。全省企业普遍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内部分配进一步搞活。认真落实省
政府[1994]33号文件,深化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全省实行了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
。县以下集体和私营个体企业养老保险办法已制定出台,部分县市进行了试点。有6
个市实施了养老保险一体化。医疗、工伤、女工生育等项保险制度改革也有新的进展
。职业技能开发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发证工作。对技工学
校办学体制进行了改革,培训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到1994年底,全省共有310所技工
学校,其中15所技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技校。劳动监察工作开始起步,全省已有
3个市出台了劳动监察办法,6个市地建立了监察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为整顿规范
劳动力市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劳动用工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效果。《劳动法》颁
布以后,省和各地开展了丰富多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参加了全国电视知识竞赛
并获得一等奖和最佳组织奖。
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卫生监察工作。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法规建
设得到加强,制定出台了《矿山安全法》实施办法,重点开展了对危险性较大的生产
设备和防护用品、矿山井下作业和乡镇、村办企业的安全卫生监察,整改了一批事故
隐患。1-12月全省各类事故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特别是矿山企业重大事故比上年明
显减少。
劳动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失业率超过全国平均水
平,特别是西部地区矛盾突出;社会保险覆盖面窄,保险金积累减少,收缴困难,部
分地区入不敷出;宏观调控在某些方面乏力,企业工资总额以外的隐性收入难以控制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数量较多、速度过快;劳动关系方面问题增多,侵害劳动
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监察仍处于起步阶段,手段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
实,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没有根本扭转,资金投入不足,事故处理难度大,伤亡率
居高不下。1-12月,共发生各类事故15374起,死亡5796人,伤8520人,经济损失11
633.2万元,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上升了4.2%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