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黄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8&rec=68&run=13

[冶金工业概况]山东省冶金工业全面实现了1993年的各项奋斗目标。
钢产量突破300万吨。全省钢产量达到328.6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85%,
提前两年实现“八五” 末年产300万吨钢的承包目标,连续13年名列全国地方钢
铁行业之首。 全省产生铁337.41万吨, 增长9.21%; 钢材237.06万吨, 增长
15.38%;焦炭288.95万吨,增长16.60%;铁矿石592.55万吨,增长1.65%;铁
精粉180.66万吨,增长8.34%;连铸坯116.23万吨,增长52.86%,连铸比35.37
%,比上年增加8.3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完成77.87亿元,增长9.12%。
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省冶金完成销售收入122.8亿元,增长62.36%;
实现利税14.77亿元, 增长58%,比1990年翻一番多,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
利润5.2亿元,增长53.4%,税金9.56亿元,增长60.15%。在实现利税大幅度增
长的同时, 企业还提取技术开发费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倍多,使企业固定资
产投资自有资金占到总投资的35%,自筹量比上年增长55%。
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全省冶金完成科研项目49项,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
项填补国内空白,2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填补省内空
白。全年开发新产品30种,研制推广新技术4项,推广新设备3项,研制采用新材
料9项,研制推广新工艺2项。
转炉钢铁料消耗达到1145kg/t,比上年下降5kg/t;转炉炉龄910炉,比上年
增加94炉, 钢材综合成材率87.12%,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全省冶金总能
耗473.5万吨标煤, 比上年增加7.85%,大大低于钢、铁、材的增长幅度。吨钢
综合能耗1191千克标煤,下降80千克标煤。
质量与结构有所改善。全省大中型冶金企业的产品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国
家和省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抽查中,产品合格率分别为79.16%和82.85%,总公
司企业为100%。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80%。9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并取
得证书; 5家企业6个产品的企业标准获省采标成果奖;9个冶金产品被省推荐为
重点采标产品,享受国家级新产品政策。有22个QC小组被评为省以上优秀QC小组,
有3个被评为国家级优秀QC小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冶金工业的当前生产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积极进行结
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1993年,开发新产品30项,总公司直属企业新产品产值率
达到9.7 6%, 比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青岛耐火材料厂研
制开发的连铸用铝锆碳复合塞棒、山东耐火材料厂的铁水预处理用铝硅碳砖,均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产品。
在工艺结构调整方面,一是新上连铸4台,连铸比较上年提高8.33个百分点。
二是对现有轧机进行工艺改造,莱芜钢厂锻压、特钢轧机和济南钢铁厂250轧机,
改造为吃连铸坯,实现了轧机的一火成材。三是烟台钢厂30吨电炉的投产,使我
省电炉向大吨位的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对总公司所属的6个耐火厂矿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建立了山东省耐火原
材料公司,为更好发挥我省耐火原材料优势奠定了基础。
冶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
中基建7.16亿元, 技改4.44亿元,其他0.6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0亿元,新增年
生产能力炼钢60万吨、 炼铁100万吨、轧材25万吨、铁矿山开采35万吨、连铸50
万吨、水泥20万吨。1993年在建项目212个,完工129个,占60.85%。
1993年重点建设项目速度快,质量好,完工后投产及时。特别是一大批基础
建设项目相继投产,主要工序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当年生产经营上台阶发挥了
重要作用,也为全省冶金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
外经外贸迈出新步子。1993年,全省冶金工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外贸战略, 减少了钢铁产品出口, 增加了资源进口。全省冶金完成出口交货值
2.35亿元人民币,创汇2500万美元。兴办合资企业10家,总投资7200万美元,注
册资金3140万美元。合资企业范围不断扩大,开始向第三产业发展。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一年来,全省冶金企业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加快了深化改革的步伐。总公司在前两年定岗定员和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分流全
民职工11425人(其中莱钢5892人,济钢2398人) ,并全面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总公司人均收入4885元,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劳动生产率达到47292元/人·年,
提高22.3%。
莱钢股份制试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国内外专家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进入
实质性工作阶段。
总公司机关机构改革迈出较大步子。先后成立了物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
新事业公司、新闻实业公司、康发公司、冶金进出口公司济南业务部、鲁冶综合
经营部等经济实体。在此基础上,总公司对机关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31个
处室精减为8部2室,工作人员由344人,减少为157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了
改善。
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全年有7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1人获山东
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有2个集体和1个班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集
体、3个班组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涌现出一批象济钢张明生等见义勇为、
舍己救人的模范人物。全年有484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有125人被评为
工人技师,工人技师总数达到666名。更重要的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勤勤恳恳、
忘我工作的优秀职工,为冶金工业的今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致力于提高职工素质。 全年培训职工29701人次,其中干
部97 03人次,工人19998人次,全员培训率为25.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输送中专毕业生281人, 技校毕业生1123人,改善了职
工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
反腐倡廉见成效,行业不正之风得到遏制。总公司系统立案47起,结案32起。
有5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县处级15人、科级18人、一般党员干部19人;
受行政处分31人, 其中科级15人。 直接挽回经济损失67.2万元,避免经济损失
300余万元。
1993年是山东冶金发展快、效益好、职工收入比较高的一年。 (王成安)

[黄金工业概况]1993年全省黄金有乡镇以上生产企业77个,其中省属企业
6个。全行业年末职工总人数48564人,其中省属单位12161人,地方企业36403人。
1993年,全省黄金工业继续保持了高速高效的发展势头。突出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黄金产量稳步上升。全年生产黄金是年计划的114.7%,比上年增长8.45%,
提前两年达到了“八五”末的年产量水平。其中矿山成品金超年计划的28.5%,
比上年增长19.31%。系统内冶炼厂生产成品金比上年增长5.4%;系统外生产成
品金实际完成占年计划的14.5%。
经济效益增幅较大。全年黄金系统完成工业产值20.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实现利税6.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省属单位实现2.51亿元,比上
年增长6 0.9%。以三山岛金矿为代表的一批矿山企业已成为黄金盈利大户。
基建、 技改勇渡难关。全省基建项目33个,调整后的总投资2.5亿元,实际
完成2.28亿元,年末建成投产项目8个、新增生产能力1568.38公斤,占全国新增
能力的4 1%。重点技改项目20个,完成投资7485万元,新增生产能力210公斤。
地质探矿成效显著。因行业体制和黄金价格因素影响,1993年全省地探费投
入2 699.3万元, 仅实现年计划的30%左右。黄金公司与省地矿局、冶金地勘局
密切协作, 克服困难开展工作,完成钻探工程量133546米,坑探62239米,提前
新增储量224吨。截止1993年底,已完成“八五”地质储量承包的106.4%。
安全生产有所好转。全年共发生工亡事故12起,死亡14人,分别比上年下降
25%和12.5%; 重伤3人,比上年下降50%。废水排放达标率也控制在国家规定
的标准内。
横向开发进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3年末,全省共创办各类经济实
体1 30多个,投资总额达2亿多元,覆盖行业门类达十几个,实现利税2400万元。
科学技术成果显著。各直属、地方黄金企业共完成各类技术革新、科研成果
110项。 1993年全省黄金系统获冶金工业部黄金局科研成果奖45项,获省科委科
技成果奖5项,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黄金生产的的发展,直接经济效益一千多万元。
有些项目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达到了较好的研究水平,例如:五莲金矿预裂控制
爆破研究、烟台黄金机械厂双动腭破碎机研制等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
了矿山生产中的实际困难,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3年,全省黄金系统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抓了以下四点:
一是深化改革,以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省黄金总公司(局)率
先简政放权,把规定的14项自主权全部还给企业,集中精力搞行业规划、政策引
导、信息服务、综合协调。先后召开两次全省黄金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对行业
近期发展和战略目标、集团化经营、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等问题进行
深入探讨。各黄金企业则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和推行全员劳动合同
制,使企业的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更趋向公正、公平和科学合理,从而促进了
企业的发展。
二是结合黄金行业实际,广泛扎实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黄金产品价
格自1988年调整后连续四年没有变动,而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扬,大多数企业因
而经济效益低下,资金短缺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
和发展,欲冒险闯入民间自发的黄金市场从事交易活动。面对企业面临的窘境,
省黄金总公司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在全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管理效益年”
活动。首先,按照“保生产、保重点”的原则,一方面与银行、金融部门加强联
系融通资金,一方面开通企业融资渠道,渡过资金短缺关;其次,抓管理、抓制
度、抓技术进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成本上扬。全系统仅
节能降耗、修旧利废和压缩管理费用就节省各种开支近亿元。
三是制定并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发展战略,非黄金产品的二、三
产业初具规模,有的已兴办了三资企业,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四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市场经济风浪中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的头脑。

1993年山东省黄金工业基本建设情况表

┌─────┬────┬───────┬─────┬─┐
│项目 │全部项目│施工项目数(个)│全部投产 │备│
│ │数(个) ├──┬────┤项目数(个)│注│
│ │ │合计│其中: │ │ │
│ │ │ │新开工 │ │ │
├─────┼────┼──┼────┼─────┼─┤
│全省合计 │34 │24 │4 │8 │ │
├─────┼────┼──┼────┼─────┼─┤
│大中型项目│6 │6 │ │2 │ │
├─────┼────┼──┼────┼─────┼─┤
│小型项目 │28 │18 │4 │6 │ │
└─────┴────┴──┴────┴─────┴─┘

1993年山东黄金生产情况表

┌──────┬────┬────┬────┬────┐
│单位 │1993年 │比1992年│1993年 │比1992年│
│ │实际完成│增长(%)│成品金实│增长(%)│
│ │占年计划│ │际完成年│ │
│ │(%) │ │计划(%)│ │
├──────┼────┼────┼────┼────┤
│全省合计 │114.8 │8.35 │128.0 │19.3 │
├──────┼────┼────┼────┼────┤
│其中:青岛市│118.0 │6.47 │118.7 │18.0 │
├──────┼────┼────┼────┼────┤
│烟台市 │106.8 │1.81 │122.1 │12.4 │
├──────┼────┼────┼────┼────┤
│威海市 │115.8 │6.11 │145.7 │33.6 │
├──────┼────┼────┼────┼────┤
│潍坊市 │257.6 │77.05 │360.1 │47.5 │
├──────┼────┼────┼────┼────┤
│临沂地区 │385.7 │250.15 │849.9 │5.58 │
├──────┼────┼────┼────┼────┤
│泰安市 │ │ │ │ │
├──────┼────┼────┼────┼────┤
│莱芜市 │ │ │ │ │
├──────┼────┼────┼────┼────┤
│省直属金矿 │134.7 │28.75 │131.3 │27.3 │
├──────┼────┼────┼────┼────┤
│冶炼厂产金 │99.6 │5.4 │96 │5.4 │
├──────┼────┼────┼────┼────┤
│系统外产金 │14.5 │ │14.5 │ │
└──────┴────┴────┴────┴────┘
(王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