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38&run=13

全省科技工作概况

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07年,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46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3项,省科
技奖励495项, 获国家奖励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烟台万华集团的“年产20万吨大
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和三角集团的“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
与设备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所的“中国对虾‘黄海
1号’ 新品种及其健康养殖技术体系”、中国海洋大学的“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
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山东理工大学的“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
技术”等三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继续快速增长,全省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6849件和22821件,均居全国第五位,同比增长22%和
4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795件和1435件,占专利总申请量和授
权量的18.77%和6.29%。

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7.9%,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2%,比年初增加3.01个百分点。以创新型园区建设为核心
的高新区“二次创业”不断推进,全省高新区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省级以上高新区
批准进区项目2105个,固定资产投资92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37亿美元,技工贸
总收入5547.5亿元,出口额89.44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9亿美元。同时,
根据各地高新技术发展情况和需要适当增加了高新区的数量和范围。济南市、济宁市
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省级高
新区规划管理。 日照、聊城、滨州、菏泽和嘉祥5家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纳入省级高
新区序列,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的数量达到19家。

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山东省与科技部、 信息产业部、 商务部共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CIIIC) 已正式奠基揭牌,园区建设规划、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等各项工作进
展顺利。二是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
持续发展研究所”分别举行了奠基仪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中科院沈阳分院与省
科学院共建6个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 ,联合组织申报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
“863” 计划4项,省重大专项1项。三是实验室建设有新的突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
术国家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省作物生物学实验室获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
省属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全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
室分别增加到3家、5家。四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行列,
省马铃薯和手性药物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
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分别达到8
家和17家。五是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运转效果良好。制定《山东省大型
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暂行管理办法》,设立共享激励资金,建立了技术保障服务体
系。目前,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已经收集和整合3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039台
(套),入网仪器利用率已达61%,对外服务20余万次。

四、新农村和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了《山东省建设新农
村科技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小麦、玉米增产
11.3%以上。启动了国家级、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实施
良种产业化工程,选育出一批作物、林果、畜禽优良品种。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工作,
东营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3S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实现了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大突破。推动农业科技与金融的合作,省科技厅与中
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合作, 计划3年安排21亿元政策性贷款,扶持涉农高新技
术成果项目。二是认真贯彻全国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努力建设科技
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019名,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共计4414
项,试点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4%以上。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全省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数量达到11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达到23个。三
是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2项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正式立项并启动建设。一大批海
洋领域国家“863”“973”等项目落户山东。四是制定了《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科技工
作的意见》,提出了工作思路及13项措施。五是继续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
撑专项。在食品、发酵、造纸、冶金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在
东营、 泰安、章丘、兖州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工程,主推100项节约型社会建设共性
技术,会同省政府节能办推广40项重大节能技术、40项重大节能装备和40项重大节能
示范工程。

五、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成效显著

一是与中国工程院继续联合主办“中国(济宁)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传
统展会,组织德州、枣庄等一系列院士行活动,承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
学部第六届学术会议,加强信息、技术和人才交流,进一步巩固与中国工程院的长期
合作关系。二是推动省政府与同济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研究与开发、
人才培养、重大战略决策咨询、高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全面
合作。三是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科技合作,达成碳化钨、海洋仪器装备
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合作协议。四是济南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科技招商进展加快,
首个科技招商项目“美国百利通石英振荡器生产”正式落户创新园。五是国际科技合
作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科技部批准,分别在青岛和济南建立国家海洋仪器装备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合作基地。

六、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在全省掀起产学
研合作的新一轮高潮。全省科技系统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当前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措施
贯穿于科技管理工作中。二是举办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山东省科技活
动周。 省、市两级共组织开展活动450多项,开放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科技
场馆等360多处,全省共有370万人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加了各类科技活动。三是
科技信息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围绕重大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并配合
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新闻单位加强科技好新闻、好事迹和好典型的宣传报道。同
时加快科技网站软硬件环境建设,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四是基层科技管理培训工作不
断强化。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案例教学,组织举办全省市、县(市、区)科技局
局长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五是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指标纳入党委、政府任期目标
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考核,确立自主创新在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中的地位,增强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2007年6月22日, 科技部部长万钢与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在济南高新区共同为
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揭牌。(供稿 袁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