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180&run=13

综述

一、养老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省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
扩大,企业参保人数近900万人,128个县(市、区)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
老保险试点。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得到增加,实行了同城待遇。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8.4%,其中社区管理率达到82%。基本养
老金月人均增加188.7元,达到914元,并且实现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1059万农民参保,66万参保农民领取
养老金。44个县开展了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试点,59万失地农民
参保,已有15万老年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省委将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列入为农
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全省农村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 各级投入
“五保”供养资金4.75亿元,28.5万农村“五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人均
供养水平1696元,集中供养率达到60.7%,比上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全省
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达到2839余处、床位19.08万张,比上年增加125处、2.69
万张,其中城区类养老服务机构587处、床位5.57万张。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
度进一步推广,全省有11424个行政村实行了集体养老补贴制度,享受集体养
老补贴的老年人有103.07万人。一次拨款289万元,为全省2400多名百岁老人
每人每月增加100元的长寿补贴金。农村家庭赡养协议续签、补签和兑现工
作深入推进,全省农村有85%、640.46万户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家
庭养老主渠道作用显著增强。全省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28个,覆盖42%
的城市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扩大到88个县(市、区),老年人
是受益最大的群体。大部分市、县和单位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和为高龄老人
查体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普遍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查体。 全省设立老年家庭病床6.06万张, 老年门诊
1974个,老年医疗、康复机构287家,老年临终关怀机构43个,老年医疗服务
得到了加强。各大节日期间,全省各地都针对老年人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救
助活动,解决了最困难老人的燃眉之急。全省有33.06万名贫困老年人得到各
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救助,金额7970.8万元;有80.79万名老年人受到慰问,
金额达8049万元。

二、老年优待和维权工作深入开展,老年法规政策全面落实

以纪念《老年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通过加强措施,推动了各项
老年法规政策落实。全国老龄办在威海召开了全国老年维权工作经验交流会,
省老龄办、威海市政府和省法律援助中心作了大会经验介绍。省老龄办、省
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20个部门联合转发了全国老龄办等21部门《关于加强
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组织了对全省优待老年人情况的检查,并对进一
步完善老年优待政策进行了广泛调研。建设系统将配置老年人活动设施列入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大力抓了城市公园、公共汽车等行业的优惠
优待项目落实。老年人免费进公园落实率为100%,优惠进旅游景点落实率
为99%;优惠乘坐市内公交车基本落实。一些新开辟的名胜风景区和民营旅
游点在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下,实行减、免等项规定,方便了老年人的休息
和娱乐。公交、铁路、医院、公厕等服务窗口和设施,普遍在明显位置设置
了老年人优先、优惠标志,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工商部门对从事工
商业的老年人,优先安排市场摊位,积极提供经营信息。共青团、妇联、残
联等组织,积极开展“金晖行动”“美在家庭”等助老扶残活动,多种形式
为广大老年人做好事、送温暖。全省优先审理涉老案件3707件,结案率96.78
%,为老年人缓、减、免缴诉讼费200多万元;全省有6780多名老年人获得法
律援助,减免费用281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老年人告状难、打官司难的状况。

三、不断满足老年人需求,全省养老服务业取得新发展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完善扶
持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发老年人住养、生活照料、老年医疗保健、
老年旅游等项目,全省养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省老龄办、民政厅、财政
厅等13个部门拟定加快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各级民政部门扎实推进
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省
发展各类养老服务组织1160多个,有40多个县(市、区)推行了居家养老政
府购买服务。经贸部门积极协调和扶持老年产品的开发和市场供应,完成涉
老用品、食品、药品等技术改造35项,总投资24.9亿元。工商部门放宽市场
主体准入条件,大力培育老年消费市场。旅游部门积极开拓老年旅游市场,
全省有30多万老年人参加了旅游。省老龄办、省贸促会在济南举办了2006中
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国内外300个商家和科研单位参展。省老龄事业发
展基金会积极开展工作,筹集资金70万元。

四、老龄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把尊老敬老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公民道德建设主要内容,利用
各种形式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尊老敬老观念和支持老龄
工作的积极性。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结合老年人特点开办老年人
栏目、节目,加大了老龄工作和老年人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宣传报道。各级充
分利用召开老龄会议、庆祝老人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白皮书》发布、纪
念《老年法》颁布十周年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宣传活动,
进一步扩大了老龄工作的影响。省老龄办组织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服务活动、
举行孝道文化学术报告会,评选表彰山东省十大孝星、山东省十大百岁健康
寿星,组织参加了全国敬老模范村居、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孝亲敬老
之星等评选活动。省妇联评选表彰了“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
团省委、省教育厅着力抓好尊老、敬老、助老教育,培养青少年敬老爱老助
老品德。据统计,仅在老人节期间全省开展的“敬老月”活动中,各级举行
庆祝会、座谈会、联欢会8500多场次,走访慰问敬老院、老年公寓2800处,
看望慰问老年人家庭3万多户,送慰问品及慰问金合计5000多万元,免费为老
年人查体15万人次。

五、 老年文体活动广泛开展,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文化工作的
指示精神,大力整合资源,积极发展老年文化、体育、教育组织和设施,组
织和引导老年人广泛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活动,进一步完善
了经常性群众活动、重大节日集中活动、定期举办大型活动三位一体的老年
文体活动制度,不断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功举办首届山东省老
年人运动会,3500多名老年人参加了13个大项、84个小项的比赛,参加选拔
赛和文体表演的老年人达5万名。各级突出抓了基层老年活动基地建设,省
老龄办组织5个检查组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截至年底,全省有老年活动中
心、站、室5.7万个,老年文化体育组织2896个,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6247所,
在校老年人28.9万人。仅老人节期间,全省各级组织老年文艺演出1500场次,
举办各种老年文体比赛、 表演、书画展览近7000场次,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有
80多万人次。

六、注重基础基层工作,全省老年人才管理与利用取得新成果

省老龄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对全省基层
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工作内容、制度措施进行了规范。省委组
织部、省人事厅、省科协等7部门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
人员作用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联席会议制度。
省老龄办组织开展了老有所为工作调研。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银龄行动”
等多种形式的老有所为活动,广大老年人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中
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关工委等部门组织“五老”报告团,深入基层帮助加
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p]0021001;2006年9月19日,山东省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在济南举行。[/$$p]

第七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
6月13日,省政府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第七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主题
是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全省老龄事业
发展情况, 安排部署“十一五” 全省老龄工作任务,表彰老龄工作先进县
(市、区)、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副省长李玉妹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劳动
和社会保障厅、省人口计生委、青岛市、威海市、东营市、菏泽市分别作了
经验介绍。各市、各大企业的分管领导、老龄办主任,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及
有关部门负责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会议。

(徐洪华)

2006中国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

10月28~30日,“2006中国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
中心举办。副省长李玉妹、部分省级老领导、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贸促会的领
导出席开幕式,全国老龄办副主任袁新立、副省长李玉妹先后致辞。300个
商家参展。

(徐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