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6&rec=915&run=13

——2007年12月11日在临沂市兰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兰山区区长 耿学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
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
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
实,干事创业,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胜
利完成了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
新步伐。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全区上下坚持把加快发展、建设富裕兰山作为第一要务,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
跃上新台阶。2003年以来各项主要指标稳居全市第一。2005年在全省121个县(市、区)中,年度综合
评价指数居第10位,增幅第3位,跨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行列。2006年,GDP和地方财政
收入与2002年相比在全省分别提升23个和6个位次。预计2007年全区完成GDP302亿元,是2002年的3.1
倍,年均增长20.9%;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是2002年的3.72倍,年均增长30.06%;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10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是2002年的6.5倍,年均
增长4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年均增长16.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6亿元,贷款余
额34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48.2亿元和254.67亿元。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2年的8.7∶56.1∶35.2调整到1.8∶56.2∶4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4
.7%,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降低11.1%,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9%,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运行
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14.59万吨,连年实现丰收。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累计兑现粮
食直补983万元,全部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深入开展“工业经济优化提升年”活动,着
力培植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食品、板材、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增势强劲。人造板产品质量集中整治
成效显著,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争创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先进区”。金锣、金升集团进入全省
工业100强,翔龙等四家企业进入中国民企500强。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中国(临沂)人造板国际贸易
洽谈会。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90亿元,是2002年的3.9倍;规模工业企业达到483家,比2002年
净增363家,完成产值610.6亿元、利税43.5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8倍和3.9倍。品牌创建取得突破,
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3个、山东名牌15个、山东著名商标7个。服务业
繁荣发展,实现增加值126.8亿元。旅游业渐成规模,实现总收入4.37亿元。市场改造成效显著。五年
市场改造累计投入48亿元, 新建、改建批发市场26处,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
470亿元,比2002年增长57.3%。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坚持以开放增生机、促发展,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跃居全市第一位。五年来,引进过亿元的
项目75个,过千万元的项目312个;引进区外资金173.3亿元,境外资金6.2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今
年引进过千万元的项目增长95%,过亿元的项目增长550%;引进区外资金增长385.7%,境外资金增长
296.4%。有577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4支股票在境外上市融资5亿美元。预计今年自营进出口6.7
亿美元,其中出口4.1亿美元,分别是2002年的10.3倍和21.2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始终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全面融入“大临沂、新临沂”建设,城镇化
水平由2002年的40.5%提高到70.2%。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加快。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完成拆
迁面积118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1200多栋81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了南坊、金雀山、银雀山、涑河、
大学、商城等片区的综合开发,在拆迁建设工作中,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攻坚克难,
形成了展现兰山时代风采的“涑河精神”和“南坊经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先后投资13亿元,
完成了双岭路、 祊河滨河路、沂蒙路北延、205国道、西外环等重要道路的拆迁改造。硬化城区道路
400万平方米,修建农村公路80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城市管理得到加强。严格控
制私搭滥建,集中开展了区管道路和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投资1.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310万平方米。
对25处农贸市场进行了提升规划,12处农贸市场已开工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的陷泥河治理工程已完
成主管道铺设,柳青河、青龙河治理成效明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共整治污染源4751个,关闭、拆
除1839家污染企业。“一创六建”活动深入开展,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省级
园林城和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城省级初验,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预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148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5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6296元和2 662元。有2072名城镇居民纳入
低保范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农村远程教育和“阳光工程”等培
训,先后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多人,就业率达90%,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
62.8%提高到91.5%。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供销超市、农资店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86%
和76.2%,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累计新增就业和再就
业人员328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7%以内。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有
43442人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1827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151人参加了农村养
老保险, 2200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参合农民45.8万人,参合率达
91.5%。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免除学生杂费,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区和规范教
育收费示范区。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
成。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成功承办了第二届书圣文化节,顺利通过了“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区”考核验
收。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了首届社区运动会,区第四届、
第五届运动会。实现了公交车、有线电视、自来水和科普“村村通”。加大审计、物价监督力度,财
经秩序规范有序。“平安兰山”建设扎实推进,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安全生产事故
起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分别比去年下降28.2%、31%和19%,来信来访下降36.3%,刑事发案率下
降5.5%。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民族、宗教、史志、档案、侨务、人民
武装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加强行风建设,认真组织“转
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经济大家评”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
题,政府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
人民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32件,代表、委员满意率保持在95%以
上。

五年来,全区共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争创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
基地先进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区、省级
文明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全省外经外贸工作
先进单位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兰山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潜力
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
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五年;是在全力打造现代化和谐新兰
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兰山的各项
工作,必须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做好结合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抢抓机遇,善于借势发展,利用好一切可以
利用的条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
会创造活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切
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公务员队伍,为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充满了艰辛,凝结着奋斗,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加倍珍惜。这些成绩
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
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
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兰山的繁荣与进步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兰山事业的各
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区域竞争的新趋势,面对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清
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少数同志思想观念和作风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
发展的新要求;城乡发展不够协调,镇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城市功能配套不完
善,旧城旧村改造的任务艰巨;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存在隐
患,社会管理有待加强;政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差距不足,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处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
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上看,既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我国东部地
区转移带来的机遇,又有人民币升值、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从国内
来看,既有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带来的发展空间,
又有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从紧,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压力。从区域上看,既
有主体功能区及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的有利条件,又有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经济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压力。从我们自身情况来看,既有位居中心城区的优势,
发展的良好基础,又有资源、环境等刚性条件的约束;既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所激发出来
的干事创业的满腔热情,又有部分同志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传统思想观念的
制约。可以说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区上下必须居安思危,与时俱进,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新变化,时刻关注区域间百舸争流的新形势,时刻关注发
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意,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兰山发展得更好更快,
建设得更强更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和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
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区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
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
促进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尽快跨入全国经济强区行列,率先基本
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富强美丽、文明和谐的新兰山。主要战略目标是:

(一)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建设区域经济龙头区。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与人口大市相匹配的经济大市的目标要求,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建
设与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相适应,在全市、鲁南经济带及淮海经济区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经济发展龙
头区。 结合实施“十一五” 发展规划, 到2010年,实现“过五千、翻三番”目标,即人均GDP超过
5000美元,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三番。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
政收入突破23亿元,年均增长1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的份额进一步提高,龙头带动作用进一
步增强。

(二)突出商贸物流第一亮点,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财政收入的增长源,摆
上重要的战略位置,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发挥我
区市场繁荣、人气旺盛、物流天下的独特优势,抓住建设鲁南经济带商贸物流集散地的有利机遇,在
批发市场资本运作、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新型业态、提高管理水平、营造发展环境上求突破,实现市
场的转型提升,建成全国一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久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加快发展
金融、信息、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的大繁荣。力争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
百分点,2012年达到50%以上。

(三)发挥中心城区第一优势,建设宜居城市标志区。
我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城区建设代表了“大临沂、新临
沂”的形象。特别是城水相依是最大的生态环境优势,也是我们能够成为一流魅力城区、宜居城区的
条件所在。作为市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重头戏,必须继续以“一创六建”为契机,以重点项目建设
为抓手,以旧城旧村改造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人文生态环境,改善生活居住条件,
把我区建设成为以水为魂的宜居城市标志区。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活动用地达
到2平方米,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60天以上。

(四)塑造沂蒙文化第一品牌,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
一流的文化塑造一流的城市。我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晋汉文化、红色文化与
当代文化相依共存;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悌文化、商贸文化根深叶茂。特别是红色文化中的沂蒙
精神,是我们创造光辉历史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开辟美好未来的坚实动力,是最具优势的软实力。
这些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是智慧的结晶,区域的灵魂,宝贵的财富。必须大力保护、挖掘、
整合这些文化资源,积极推进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使兰
山尽快从文化资源大区走向先进文化强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着力把
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好字优先,科学发展。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
谋发展,切实在“好”上下功夫、抓落实,在“好”上谋发展、见实效,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
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内涵上实现转变,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
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发挥优势,创新发展。
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好结合文章,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思路谋划新
工作,以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探索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
创新,建设创新型机关、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会,引导和激发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创新激情,使
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三是抢抓机遇,借势发展。
抢抓机遇是意识的先进,善抓机遇是行为的创新,抓住机遇方能加快发展,敢想敢干方能争先进
位。必须时刻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时刻把握新阶段蕴含的新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
助国际国内资本转移之势,借助自南向北的产业转移之势,借助规划建设鲁南经济带之势,借助建设
大临沂、新临沂之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四是高点定位,率先发展。
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发展目标上高点定位、抬高标尺;在工作效率上先人一步、快人一
拍;在工作措施上求实创新、打破常规。着眼于“全市当龙头,全省争先进,全国创一流”,把每项
工作、 每项任务都放到鲁南、 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努力在
“革命老区、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带”实现率先发展。

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
调。着眼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
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统筹城
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
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六是以民为本,和谐发展。
把以民为本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在科学决策中尊重民意,在加快发展中改善民生,在为
民办实事中凝聚民心,在鼓励创业中激活民力,在文明创建中提升全民素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着
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安民富民惠民乐民的实际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二〇〇八年的工作重点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站在新起点
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2008年政府工作总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
局面。主要发展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
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9%以上,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批发市场成交额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
入分别增长14%和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围绕上述任务目标,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加快”:

(一)坚持“工业强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深入开展“工业经济优化提升年”和争创“全国优质人造板
生产基地”活动,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
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把壮大骨干企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对金锣、金升等大企业集团的扶持力
度,加快规模扩张,提高产业层次,勇占行业龙头。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
中小企业,在用地、资金、新上项目等方面进行集中扶持,促其尽快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2008
年, 规模工业企业力争达到550家,完成产值763亿元;产值过10亿元企业8家。三年内培育1家产值过
300亿元、3家过100亿元的骨干企业。依托产业基础,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发展产业上下游或相关行
业产品,加快培育紧密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力争食品、板材、有色金属三大产业集群产值分
别达到250亿元、200亿元、130亿元。实施“三个一千”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规模工业企业总量
突破1000家,三大产业集群产值过1000亿元,纳税过10万元的企业达到1000家。

二是着力抓好一批新上项目和技改项目。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按照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要求,积极
筛选、论证、提报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加快北易车业、凯
西有色金属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突出抓好华星机械、三禾永佳、金立机械
等技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
值比重达到5%,科技投入增幅保持20%以上。引导企业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通
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快速发展。

三是着力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和知名品牌。
加强对企业上市、争创名牌和著名商标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科学制订规划,实行激励政策,培
育上市和争创品牌企业梯队。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市条件的企业,进行规范完善和上市辅
导,尽快实现上市融资,从产品市场走向资本市场。坚持“质量立区、质量兴企”,重点抓好50种优
质产品,50个优质商标的培植,做好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力争新增1-2个中国驰名商标
或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或省级名牌产品。围绕优势产业,加大区域品牌争创力度,培育一
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尽快形成品牌集群优势。力争3年左右的时间,成功创建10个区域品
牌。

四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技术为支撑,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促进产学研结合为重点,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重点建
设一批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大力实施“借脑”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按照“归属
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家族式向股份制转
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扶持。加强企业
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培育,在全区形成一支精于管理、
善于发展、勇于创新、依法经营、奉献社会的企业家队伍。搞好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真实反映我区经
济发展成果。

五是着力增强工业园区和交通干线产业聚集度。
加强临沂工业园和金锣科技园两大园区的整合提升和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
能。严格项目准入,着力引进占地少、能耗低、无污染、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坚持“不求所在,但求
所有”,镇街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隶属关系、统计口径不变,使园区成为集聚度高、协作度高、产
出率高、与批发市场相配套的先进制造业平台。强化分类指导,引导镇街工业片区依托产业基础,尽
快改造提升,实行差异发展,再造竞争优势。加大对327、205和临滕路三条主干道沿线企业整治提升
力度,努力打造产业聚集带,使全区形成“两园三带”的工业产业布局。

(二)坚持“依城兴区”,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
积极融入“大临沂、新临沂”建设,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契机,以城镇化引领工业化、信息
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按照“南工、中商、北文”的发展定位,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显著提升中心城区的宜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改善基础条件。
弘扬涑河精神,学习南坊经验,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民生为重、效益为先的原
则,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南坊片区功能配套,加快还建、入住进度,力争明年躲迁群众
全部入住新房。全面推进涑河四中、胶合板、石油公司等片区改造工程,重点在东部还建和西部拓展
上下功夫。继续为临沂大学建设做好拆迁还建工作。加快银雀山片区开发,带动周边环境改善和开发
建设。突出抓好西外环、北外环、大山路、临西九路、十路、十一路、陶然路、聚才路、聚才二路、
三路、瑯玡王路等城区重要路段的改造建设,硬化道路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城市道路40万平
方米。继续完善城市供电、供水、供气、供暖、广电、通讯等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
能力。

二是以旧城旧村改造为重点,着力改善人居条件。
抓住机遇、用好政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责任、量化考核,重点抓好列入市政府旧村改
造范围的24个村以及南坊片区、涑河治理沿线村居、银雀山片区旧村改造。对基础较好、条件具备的
村居社区,快启动、快拆迁、快建设、快见效。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50万平方米,开发住宅楼160万平
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85%以上。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
完成市区旧村改造任务,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人居、生产、服务、开放、文化五大功能。积极配合,
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三是以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改善环境条件。
把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明确责任,严格考核,重点搞好青龙河、陷泥河两
岸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强化街头绿地、游园建设,搞好道路绿化、大环境绿化和防护绿地建设,
抓好单位庭院和居住区绿化,大力推广楼顶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105平方
米,人均公共活动用地达到18平方米,为2009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健全“一创
六建”活动联动机制,更加注重工作实效,促进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实行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基本
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任务。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执法力度,全面开展区管城区路段和城中背街小巷的
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私搭滥建。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工作,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
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
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条块结合、行为规范、调控有力的城市管
理长效机制。

(三)坚持“商贸富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认真落实全省发展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抓住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和建设鲁南经济带
商贸物流集散地的机遇,依托临沂批发城和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实行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提高服
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打造商贸物流集散地。
一是加快市场改造提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做大做强单体市场,明年基本完成市场
改造任务。重点建设华丰国际服装城、华东装饰板材二期、美多现代城、同益珠宝玉器、宋王庄建材
等市场,完成投资9亿元,总面积70万平方米。开发市场资源,广开投资渠道,规划建设一批新市场。
二是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机制,以产权为纽带,探索组建临沂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
市场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引导职能。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建立一支懂市
场、理念新、能力强、效率高的市场管理队伍,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经营环境,促进市场繁荣,提高
竞争能力。三是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整合物流配载市场,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规划建设功能配套
齐全、快捷、高效、以电子信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配送基地,重点抓好金兰物流和天源物流等项目建
设。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业态,引导知名品牌进入市场,新发展总经销、总代理2000户。四是提高地产
品占有率。发挥市场辐射带动效应,依托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市场发展工业,发展工业繁
荣市场,把兰山建设成为批发市场的重要加工基地。同时,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相结
合,依托市场优势,融汇文化内涵,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重点办好第三届中国(临沂)人造板国际贸
易洽谈会等展会。

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
开展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区争创活动,多渠道增加文化投入,提高我区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
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办文化,抓好凯歌文化城二期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强镇街、
村社区和企业文化设施建设,改建区沂蒙影剧院、筹建区文化艺术中心和镇街综合文化站。认真落实
文物保护规划,继续抓好历史文化遗址、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健全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乡村阅读”、“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213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
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文艺人才,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
术精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加快旅游产业上台阶。打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突出“商贸名城,书圣故里,魅力临沂”主
题,发挥滨河风光、商贸购物、休闲娱乐、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努力培育城市旅游新亮点,不
断增强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实现旅游总收入过5亿元。加快茶山风景区规划,建设临沂后花园。
做好商贸旅游结合文章,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商旅之城”。围绕市区“五城、五馆、五街、
四园”建设,搞好对接服务,加快项目推进,尽快惠及于民。加快涑河开发建设,尽快形成集旅游购
物、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沿河商贸娱乐带。

促进新兴产业大发展。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实施“银企联合”
工程,搞好第六届银企合作推介会。积极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拉动家居相关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发展
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律师、公证、资产评估、咨询服务业,不断
完善技术人才、劳动力等市场中介服务业,大力推广拍卖、担保等服务业。放宽准入、降低门槛,加
大扶持,治理“三乱”,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落实扶持政策,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统计服务,优化
发展环境。

(四)坚持“开放活区”,加快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在新起点上实现对
外开放的新突破。

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坚持“招强引优”和“招商选资”的理念,不断调整招商引资策略,由政府招商为主向企业招商
为主转变,由以优惠政策招商向优势资源、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招商转变。在招商区域上,坚持“两
个依托、两个主攻、三个面向”,即依托省会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主攻江南和国内大企业,面向港
澳台、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设点营业,注重通过跨国并购、利润转投资和高新
大项目投资,吸纳国外优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拓展开放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农业、
社会事业等领域,投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投向旅游、文化、餐饮、物流等服务
业。集中抓好南坊中央商务区、义堂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全区实际利用区外资金58亿元以
上,增长20%;实际到位境外资金1.9亿美元,增长20%。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培植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出口
主导产品,加大对骨干商品出口的扶持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抓住人民币升值和国家支持进口的有
利时机,扩大先进技术、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重要资源、原材料进口,提高装备水平,助推产业
升级。督促引导更多的进出口企业、更多的商品参加国家、省、市以及我区组织的境内外展洽活动。
力争全年实现自营出口4.9亿美元,进口3.1亿美元。

加快“走出去”步伐。
推动有资金实力、产品优势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到境外承包工程、开发资源、加工制造,建
立生产和销售基地。充分利用近海临港优势,争取和利用好沿海对外开放的有关政策,积极发展临港
经济。创新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加强和友好区的联系,广泛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合作。

(五)坚持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是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按照“四六一”的工作思路,驻城四个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城市意识,优化人
居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重点做好商贸物流、城市经济文章,跨入全国、全省经济强镇(街)行列,
当好经济发展的龙头,逐步形成支持拉动农村发展的格局;义堂、半程等六镇要立足产业基础,加大
赶超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镇,实现财政税收上台阶;李官镇要发挥优势,大力发
展城郊现代农业和生态环保型加工业,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财政收支
平衡。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2万亩区级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展示
田,确保小麦种植面积22万亩,水稻面积7万亩。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建设好李官大桃、
金锣甜茶等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力争新增绿色食品3个,农产品名牌5个。统筹镇村规划
建设,合村并点、综合开发,逐步实现改造组团化、住宅楼房化、管理社区化、用地集约化,形成城
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加强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危桥15座,搞好祊河滨河路、沂蒙路北延绿化及引祊入涑两
岸河堤硬化美化,开工建设汪沟高速出口连接线,沂河滨河路自北外环经文泗路、蒙河口至朱七路段
等乡村公路,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郊区建设,把外环线
之内的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加快交通干道及沿线城镇村庄的规划建设,加强卫生管理,建立长效机
制,使之成为环境优美的景观带。搞好外环线以外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形成市区与农村和谐衔接带。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深化农村现代流通网、联合执法网、群众监督网、商品(食品)准入制度“三网一制度”建设,
规范提升农村连锁超市和放心店,利用2-3年时间建立起完整的消费安全服务体系,确保农村消费安
全。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工作,及时将各项补贴资金
发放到农民手中。做好被征地人员即征即保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农村免费
义务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食宿改造、平安校园等工程。继续推行和完善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受益程度,建立长效、稳定的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
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新培育完善100家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是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围绕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组织开展阳光工程等六大培训活动。依托“金农工程”、区农业
信息网和农技110等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便民科技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带
动能力强、加工层次高和管理制度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发展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
鼓励农民经商办企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中介服务、技术培训三个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劳务输出,
引导农民有序转移。

(六)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促进科学发
展的重要抓手,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的工作局面。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扎实开展“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年”活动,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优化用地
布局。落实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严格实行问责制,加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土地违法违
规领导责任追究。强化用地监管,严格耕地保护,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解决农村土地突出问
题。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格执行用地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双控”标准,形成集约利用土地
的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节能降耗工作。
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深入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活动,努力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和消
费方式。继续加强对200家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严格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行业标准。引导和鼓励
企业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
生产,积极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加快推进金升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总结推广金锣
集团污水治理经验。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突出抓好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组织实施好全区10
个沼气示范村工程。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兰山生态区建设规划》,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生态、总量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区
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健全环
境检测网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落实排污总量削减指标。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关闭重污染
行业、企业,对“十五小”、“新五小”和污染严重的小废塑、小生化、小淀粉、规模以下的废纸造
纸等企业,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加大对水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实施治污再提高工程,确保稳定达标
排放。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推进荒山和绿色通道建设,新增绿地面积5000亩。

(七)坚持“和谐立区”,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政府教育督导,深入开展教育工作强镇(街道)创建工作,实施城乡免
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调整优化幼儿园布局,理顺管理体制,在全市
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
育一批与我区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重视继续教育,加强成人学校建设,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新一轮培训和就业
再就业扶持政策,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就业,有效整合城乡培训资源,加快发展特色培训基地,强化就
业指导推介服务。积极开展“送岗位、送信息、送政策”活动,突出抓好农民转移就业、新增劳动力
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力争新增城
镇就业岗位8000个,培训城乡劳动力1.5万人次,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000名。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
系和谐企业活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覆盖
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强镇街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加快发展老龄事业。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做好因病致贫、因困失学、因残失业的救助工作,积
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服务网络,着力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防治工作。加强社
区卫生服务,继续抓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争标准化率分别达到100%
和80%以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继续
推行惠民医疗服务,使更多的特困患者受益。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力争每个村社区都有1处以上
健身场所。突出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基层专职队伍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

(八)坚持优化环境,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把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
管理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健全完善政策制度,着力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展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
通渠道,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定期
接待和下访约访制度,完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创
新矛盾排查和调处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
除在萌芽状态。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积极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抓好专
项整治,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区域联手、社会联动的防控机制,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
逃骗税、侵犯知识产权等各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着力打造“信用兰山”,全面推进
政府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加快形成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构建现代市场信用体
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健全完善群防
群治网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村社区平安创建达标率达到100%。大力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提
高全民法律素质。强化对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两抢
一盗”、黑恶势力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的安全感。重视对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探索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新机制。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
能力。树立“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深入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水平;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
任,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
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政府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
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增强驾驭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统筹兼顾,不
断掌握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加强调研,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加强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
理和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以深入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为契机,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
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取得
科学发展的新成效。

(二)创新机制,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不断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
重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
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评估和反馈纠偏制度,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简化审批
程序,提高服务效能。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公开的方式,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

(三)依法行政,接受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
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区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
能,进一步提高议案、提案和建议的办理质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主动听
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
对重大事项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规范行政复议工作,确保
政府行为合法适当,真正做到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法律办事。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保持优良作风。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精神,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坚决克服官
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放在解难
题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勇于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
前发展。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行
政问责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政令畅通,推进工作落实。

(五)反腐倡廉,清正廉明,树立政府形象。
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
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
败体系。认真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扎实推行审计公示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加强重大决策、重大项
目、重点部门和大额资金使用的保廉工作。深入开展纠风工作,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
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
和大手大脚,降低行政成本,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更好地促进发展上,用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
的实际需要上,努力将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为深受全区人民拥护和信赖的政府。

各位代表,兰山发展的前景辉煌灿烂,富民强区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热情,
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建设富
强美丽、文明和谐的新兰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