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a&A=10&rec=115&run=13

临沭县城市管理局下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环境卫生管理所和商业步行街管理办公室3个副科级单位,局机关内设城镇管理中队及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财务装备科、广告科、督察科、信访办公室、保卫科、违章处理办公室8个科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下设7个市容管理中队,渣土中队、车辆管理中队、规划中队共10个中队。全局有正式在编职工111人(含环卫所事业编人员12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参照公务员管理53人、事业编制23人、工勤人员5人、临时见习人员11人,其中城区行政执法管理一线人员共61人。
2013年,临沭县城市管理局先后被授予"全市城市管理先进集体""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先进单位""全县先进工会"等荣誉称号。
城市管理执法 流动占道经营管理。建设并启用曹村、孙蒿科、万里红等便民农贸市场,新增市场面积4600平方米,基本满足附近流动占道摊点入市经营的需要。加大对滨海街、振兴路、光明南路等南部老城区原有市场和道路的整治管理力度,共开展联合执法整治行动10余次,规范疏导占道经营户730余家,拆除私搭乱建260余处,有效解决南部街区占道经营、马路摊点问题。
城区车辆停放管理。在完善北部城区停车秩序整治的基础上,将南部城区纳入整治范围,实现车辆秩序整治全覆盖。新安装坡形石2400米,施划停车泊位3000个,设立标识牌103个。2013年9月,南部城区车辆违章停放抓拍工作全面启动。
渣土运输管理。对城区40余个在建工地进行登记造册管理,逐步建立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运输车辆督促整改,加大对"抛洒滴漏"现象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违规运输车辆267余台次。
露天烧烤管理。在城区沭新西街与顺河街交汇处、县电厂以西规划设置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烧烤市场1处,引导不具备店内经营条件的露天烧烤摊点一律进院经营。成立由政法委牵头,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对烧烤经营户规范疏导,共开展联合执法3次,规范疏导经营户23家。
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稳步推进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先后对沭新大街、沭河大街、中山北路、光明北路的户外广告进行统一更换,加强对各类户外广告的管理和规划,坚决取缔违法、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门头招牌及落地广告,有效提升城区外观形象。
执法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出台督查考评办法、文明执法规范用语等考核办法。8月底全局开展为期一周的技能培训和军事训练,切实提升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依法办案水平,为城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格化管理。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班子成员及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一线",定路段区域、定目标任务、定执法人员、定奖惩措施,切实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责任到人、职能到位"。把日常监督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组织对县直各单位"门前五包"责任落实情况进行10次督导检查,针对发现的108处问题全部下发整改督办单。
城区环卫保洁。推行实施"一把扫帚扫到边"的环卫保洁模式,对城区道路两侧墙对墙之间的道路、绿化带、人行道实行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管理。部署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并实行城管委成员单位督导包扶责任制,周周调度,月月打分。全县共清理卫生死角298余处,各类垃圾3800余吨。为有效治理城区占道洗车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在城区建成3处洗车市场,逐步实现进场经营,集约经营。
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在镇街全面启动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制定《临沭县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实施方案》,配套出台评分细则,每周检查打分,每月通报情况。全县公开选聘468名村级环卫保洁人员,配备垃圾桶3400余个。至年底,已有袁黄裕、丰岭、赵窝、后杨楼等107个村居基本达到"一体化"标准。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与昌邑市康洁环卫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临沭街道、郑山街道、青云镇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托管试点。
便民服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局72名干部圆满完成石门转林新村、欧疃村等15个自然村2844户走访任务,收集各类群众意见及诉求17件。在城区内新建改造提升公厕共14座,有效解决群众出行入厕难问题。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审批项目办理流程,将行政处罚标准和程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积极转变作风,推出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便民措施,切实为办事的群众提供一流的服务。
环卫工作 将城区内25条主次干道纳入常规化清扫保洁范围,加强对东至冠山路、西至225省道、南至兴大街、北至327国道范围内墙到墙之间的路面、人行道、绿化带的保洁,对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方长期积存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彻底消除垃圾死角。提高垃圾收集率,确保城区垃圾日产日清。积极申请资金改善垃圾收集车辆、设施,减少垃圾渗滤液的撒漏,合理安排清运收集时间,避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加大日常清扫保洁提高机械化清扫率、提高洒水作业频率,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对城区道路进行洒水作业,减轻路面扬尘污染。加大城区公共厕所管理力度,所有公共厕所实行24小时开放,每日不定时保洁,确保内外卫生。
2013年,投入资金158余万元购置清扫车、吸粪车、钩臂车、压缩式垃圾车、工具车等环卫车辆,使设备完好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大为提高;投入70余万元对部分老化严重的老式铁皮垃圾箱进行更换,共设置密闭式塑料垃圾桶3000余个,不锈钢果皮箱200个;投入127万元在城区内新建公厕9座,提升改造公厕5座,实现城区公共厕所免费开放。
垃圾处理工作 临沭县有无害化生活垃圾处厂1座,位于蛟龙镇烈疃村南3公里,距县城15公里。占地面积15.27公顷,总投资3492万元,总库容144.3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200万吨,设计使用21年。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期使用年限为14年。同时配套建设垃圾中转站1座,投资53.4万元,位于冠山路中段,占地面积122.7平方米,设计规模为100吨,实际转运量为80吨,采用垂直压缩方式。投入530万元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1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100立方米/天。采用混凝沉淀+厌氧UASB+A/O反应池+膜处理(MBR+RO)工艺。
2013年度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6.36万吨,平均日处理174吨,处理率100%,严格落实进场垃圾称重制度,确保垃圾处理科学规范、数据准确。处理垃圾渗滤液2120吨,保证渗滤液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给下游水源造成污染。积极筹措资金80余万元完成厂区美化、绿化,对污水处理站进行全面维修、维护,确保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完好,出水达标。
撰稿:邹云亮 王怀金 审稿:李怀东 薛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