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家圈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3&rec=148&run=13

  【概况】龙家圈乡位于县城西部。全乡总面积94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2万人,
为半丘陵半平原地区。2006—2007年,食品、机械、化工、医药、印刷包装、房地产、纺织
服装等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2月24日,鲁洲集团在新加坡上市,成为沂水县第一家境外上市
公司,填补了沂水县无上市公司的空白。大棚蔬菜、黄烟、桑蚕、林果、畜牧养殖等现代农
业蓬勃发展,建成1处大型集养殖、沼气、林果、休闲于一体的锦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2
007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8元
。连续5年被临沂市委评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工业和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农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精品果园和杨树丰产林建设。新建港埠口
锦程生态养殖示范园和前马荒养殖园,新发展精品果园93公顷,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目的。2007年,共施工村村通自来水项目4个,安装入户自来水1600户,4200人受益。有5
个村实施了沼气池建设工程,新发展沼气用户420户。加快发展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新发展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620户。狠抓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全乡新发展黄烟种植面积133
公顷,全年收购黄烟1832万公斤。新发展杨树丰产林306公顷,为板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乡共发展各类高效农业1480公顷,其中瓜菜800公顷,
中药材80公顷,出口地瓜33公顷,新发展丰产林300公顷,经济林果133公顷。全乡封山育林
2000公顷,完成绿色通道16公里。

  【民营经济与旅游开发】2007年,全乡新发展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20家,总数达到2
850家,实现企业总产值457亿元,企业增加值11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16亿元,工业
主导地位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鲁洲食品集团先后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中国名牌”
荣誉称号,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

  2007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灵泉山森林公园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景点的
品位和档次。继续加强对旅游线路的管养,绿化美化沿线景观,全面完成了旅游线路和可视
荒山绿化的工作,提高了旅游线路两侧绿化档次,展示了文明旅游形象。

  【城乡环境建设】结合全县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重点解决街道脏、乱、差等问题,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2006—2007年,投资50余万元,
在龙张路两侧新建了1000米的排水沟和1000米的排水管道,改善了道路两侧的环境卫生状况
;投资30万元,在后埠子村西新建兴龙集贸市场,对原兴龙集贸市场进行了整体搬迁;改善
了鑫华路两侧环境卫生状况以及交通不畅等问题,并对老桥西侧乱摆乱放的小吃摊点进行了
集中清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重点改造,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的原则,实施旧村改造。2007年,全乡共建设沿街楼320栋,住宅楼40栋,建筑面积达到8万
平方米。其中,兴龙小区新开发建设12栋住宅楼,开发面积12万平方米,入住800多户;新建
鲁洲公寓,开发面积15万平方米;新建龙家圈、后马荒住宅小区,开发面积17万平方米
。同时,配合县里做好了沂邳路建设和鑫华路改造,2007年获得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荣
誉称号。

  【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全乡有2处初中和12处小学,共有教师450名,在校学生4100名。
2006—2007年继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2007年
投入180万元对柳泉、盆山、张岱等几处小学进行了重新建设,并配备了桌椅和教育设备,改
善了办学条件。

  乡设中心卫生院1处。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中医理疗科、预防保健科等8
个临床科室。有职工7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5人,大专以上学历50人。年就诊
量突破45万人次。2007年,全乡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1个,从医人员70余人。

  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保持了人口生育的低水平增
长。2007年全乡计划生育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675‰。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广信访工作“五加一”模式,对群众来信来访按照“一个案子
、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探索实施了民情感应机制,设立了民情感应中心,使全乡稳定形势
进一步好转。建设了高标准的警务室6处,配备专职保安队员16名。加强了对传销、变相传销
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维护了社会稳定,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建立了90岁以上老人长寿补贴和建国前老党员补助机制,每年补助200元。全乡有1126户
群众享受低保,2007年共发放低保资金4024万元。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机
会,办理残疾人证件63个,优惠证4个,为3名残疾儿童申请助学金1500元,为142名眼病患者
免费义诊,并为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为10名肢体瘫痪者争取轮椅10辆,为2名耳聋
患者争取助听器2台,为320名持有残疾人证的贫困残疾人办理了新农村合作医疗。

  (许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