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绿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6&rec=8&run=13

街道绿化1973年前,城区内街道树木多为杨树。1974年春,统一在十泉路、隆山
路、民主路、新建路4条街道两侧栽植法桐、水杉。1985年由园林所统一设计,在县
委门前、新华书店周围设置了绿化带,栽植冬青、松柏、紫叶梨等,并用铁栏杆护围
,面积1000平方米。1986年又在十泉路、隆山路、民主路的部分路段建设了绿化带,
栽植了黄杨球、冬青、木槿等,面积1800平方米。1988年,县城10条主要街道两侧共
植树3500株,树种为法桐、水杉、国槐、苦楝、芙蓉等,株距5米。1993年,在天桥
路、滨海路、黄海路、温泉路两侧新植芙蓉、银杏、女贞子、垂柳等树4000余株。
1991年建街旁绿地:教育局前绿地2001平方米,工商局前绿化地500.25平方米。
在新建路中段建小游园1处,建有凉亭、石凳、水泥台、花园小径,并建有人物、动
物雕塑,如大象、斑马等。1992年,在天桥路修建南、北、中3个花坛。北花坛面积
2668平方米,南花坛1467平方米,中心花坛600.3平方米。至1993年,县城共植各种
苗木(含冬青)25293株,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0.3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18.
6%。
庭院绿化旧时家庭多于庭院栽植杏树、李树、梨树、石榴、枣树、软枣、木瓜等
。门前多栽植国槐、毛白杨、柳树,墙边植爬墙藤,墙头上栽仙人掌。除少数富户种
植花草外,一般家庭生活贫困,衣食不周,无心栽花种草。战争年代及建国初国民经
济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人们无闲心于家庭绿化美化。1960年后,国家
号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机关和家庭院内多栽植杨树、梧桐、法桐、水杉等落叶乔
木,尚不重视美化。
1980年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养花兴起。1982年,县城养花户占9
0%,少则几盆,多则几十盆、上百盆,以茶花、杜鹃为主。1985年,城区庭院绿化面
积已有71.4公顷。1990年后,家庭栽植牡丹、月季、芍药等。花草品种日趋增多,出
现养花专业户,集上设有花市。国内外各种奇花异草开始在普通人家生根开花。199
3年庭院绿化率达23%。
机关绿化1981年前,机关、学校、医院、工厂绿化程度不高,多植杨树、梧桐等
树木,只有少数单位院内有简单的花坛、花池,栽植雪松、龙柏等常青树木。1982年
,国家号召美化环境,县成立园林所,加强了对绿化工作的宣传指导,要求凡有条件
的机关单位都要建成花园式单位,全县形成绿化美化环境热潮。各单位都开辟花草种
植带,建花坛、花池,栽植雪松、龙柏、冬青、紫叶梨、百日红、月季等。许多单位
花园布置巧妙得体,高低相间,疏密有致,成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花园式单位,
其中县委、县政府、汽车站、曲轴厂、水利局、武装部、党校、药材公司、工会职工
俱乐部等单位搞得较早。1993年,成人中专、公安局、粮油加工厂、武装部、人民银
行、十字路镇中心初中、羊革厂、运动鞋厂等单位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或花园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