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污染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6&rec=26&run=13

一、水污染

水污染是县内环境污染的重点,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污染据1985年对城区内27个县属企业污染源调查,全年总用水量为564
.17万吨,重复用水180万吨,重复利用率为32%。废水排放量为329.3万吨,万元产值
排放量超过551.06吨。1989年再次对县属27个企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全年废水排放量
达到397.3万吨,比1985年增加68万吨,其中矿产业排放量为66.08万吨,食品工业排
放量57.62万吨,纺织工业排放量0.68万吨,皮革业排放量18万吨,造纸业排放量25
.63万吨,化学工业排放量222.74万吨,医药工业排放量1.22万吨,建材业排放量1.
64万吨,金属制品业排放量1.39万吨,机械加工制造业排放量为2.3万吨。全县乡镇
企业全年废水排放量81.7万吨。工业废水中夹带大量有害物质,造成部分河道、库塘
和地下水源污染。1985年县毛巾厂排放的含酚印染废水,超出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致使石汪沟村的一眼饮用水井报废,村民饮水一度发生困难,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元
。1988年县毛巾厂再次造成温水泉村温水泉水库污染,致使大量水生物死亡。1989年
县第二苎麻厂排放的脱胶废水流入刘家庄乡刘家庄村养鱼池,导致大量鱼苗死亡。1
991年黄泥沟板纸厂排放的造纸废水流入王家白龙汪村的养鱼塘,导致鱼大量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1500元。
河道是工业废水污染的重点,县内排污导洪的河道主要有沭河、绣针河、洙边河
、浔河、高榆河、汀水河、贾旺河、石沟河、龙王河及三干渠。其中污染较重的主要
有沭河、龙王河和三干渠。沭河水质污染严重,主要由上游的沂水、莒县两家大型造
纸厂和其它生产厂家排入的工业废水造成。龙王河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上游的县肉联
厂、五金二厂、塑料厂、粮油加工厂、白酒厂、味精厂、制药厂排放的工业废水及县
医院和居民排放的污水。由于污染严重,造成河道变黑,河水污浊、腥臭,直接影响
鱼虾及各种水生物的生长,给沿河两岸人、畜用水和农业生产造成危害。三干渠、石
沟河污染物来源于县化肥厂、磷肥厂、毛巾厂、羊革厂、十字路六村造纸厂、黄泥沟
板纸厂、县第二苎麻厂的工业废水。由于污染物多系有害的化学物质,致使河水呈浅
红色,不仅浊臭难闻,且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严重危害着沿河两岸居民的身体
健康。其它河流除洙边河、绣针河有轻度污染外,多数河流因远离县城工业区,污染
较轻,水质基本保持清碧状态。
生活污水污染据1985年调查,县城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4万吨。1988年,生活
污水排放量为207万吨。1993年生活污水排放量达214万吨。生活污水夹带大量的油渍
、碱性物质以及粪便排入河道,渗入地下,给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大气污染

县城生产、生活主要以煤为能源。据1989年调查统计,仅县城居民年生产、生活用煤
量达14.276万吨。年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达万余吨,其中二氧化硫2373.11
吨,烟尘2293.85吨,工业粉尘1000吨,氮氧化物482吨。县城二氧化硫(SO2)年日
平均浓度为0.076mg/nm3,超GB3095-82二级标准。全县乡镇企业年排放废气76600
.6万标立方米,废渣1.63万吨。
工业废气污染较为突出的是县磷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含二氧化硫工业尾气,因
受气温、气压和季节、风向的影响,特别是夏季阴雨天气的影响,多次导致万家·山
村100多亩农作物受有害气体污染。
工业粉尘污染较为突出的是县水泥厂、化肥厂、磷肥厂等化工企业生产排放的粉
尘,对周围农作物造成轻度污染。
燃烧废气县水泥厂、化肥厂、磷肥厂、坪上玻璃厂及食品加工厂、火葬场、浴池
、乡镇砖厂等建材、化工、服务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主要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增
加。

三、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以县城为重,主要由交通干线车辆行驶、建筑施工、商业贸易及工业生产造
成。据1989年监测,混合区最高噪声值达80-85分贝,超GB3096-82标准值10分贝与2
0分贝。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炉渣、粉煤灰、尾矿)、生活垃圾及建筑废渣。197
9—1983年,年产生量21425吨,1984—1988年,由于县金矿的开发,致使固体废弃物
增加,年产生量达到65479吨。

五、农田化学污染

县内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土壤结构性差,每年用于农作物的有机磷农药及有机氯
农药等约计570吨,化学肥料3万吨,给农田造成污染。另外,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废弃农地膜也对农田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