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类 柳沟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5&rec=186&run=13

党 委书 记 葛为表
副 书 记 张秀建 朱崇春 夏培记 鲁守宝
党 委委 员 葛为表 张秀建 朱崇春
夏培记 鲁守宝 薄自国
童贤华 卞京强 曹际德 王乐平
人 大主 席 张传举
副 主 席 王明友 孙家文
乡 长 张秀建
副 乡 长 薄自国 孙成立 吉布田 贾兆珍(女)
政 协主 任 朱崇春

1994年—1999年1月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党 委书 记 杜秋生(女)(1993.6—1996.7)
高文献(1996.7—1997.8)
副 书 记 徐淑德(1991.4—1995.12)
葛为表(1995.12—1998.7)
张连同(挂职)(1993.10—1996.10)
党 委委 员 赵桂余(1993.4—1999.1)
曹佃平(1989.7—1995.6)
左振美(1990.3—1995.6)
李德佑(1993.5—1995.6)
刘义贤(1990.7—1999.1)
王明友(1994.1—1999.1)
人大副主席 任连山(1993.1—1999.1)
孟现庆(1990.5—1999.1)
乡 长 徐淑德(1993.12—1995.12)
葛为表(1995.12—1998.7)
副 乡 长 王明友(1990.5—1999.1)
王兴夫(1990.10—1995.6)
李怀举(1993.12—1995.6)
孙运磊(1993.3—1999.1)
政 协主 任 张纪明(1995.12—1999.1)
副 主 任 张纪明(1993.1—1995.12)

[葛为表简介] 葛为表,男,汉族,坪上镇上峪子村人,山东省行政干部管理
学院专科毕业。1977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4月在坪上水利站工作。1978年10月
至1984年9月在郯南农校学习、 任教。1984年10月至1995年11月历任涝坡乡党委
宣传委员、纪检书记、副乡长、副书记。1995年12月在柳沟乡党委工作,先后任
柳沟乡乡长、党委书记。

[张秀建简介] 张秀建,男,汉族,演马乡西演马村人,山东省行政干部管理
学院专科毕业, 1957年10月出生,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至1978年8月
任小学教师。1978年10月至1981年7月在郯南农校学习。1981年7月在苍山县种子
公司工作。198 3年7月在壮岗镇农技站工作。1984年9月至1989年9月任演马乡组
织干事、 党委秘书。1989年9月至1993年12月任壮岗镇党委组织委员、常务副镇
长。1993年12月任柳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高文献简介] 高文献,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
大专文化,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7月在官坊联中任教。1982年12月任相沟
公社团委干事。1984年6月任团县委组织部长。1986年1月任团县委副书记。1993
年12月任相沟乡乡长。1995年6月任北园镇镇长。1996年7月任柳沟乡党委书记。
1997年8月任临沂市科协办公室主任。

[概况] 柳沟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乡政府驻地高家柳沟村距县城20公里。辖18
个行政村, 2.4万人。总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1953.3公顷,山滩2000公顷,山
丘地占总面积的90%。 河流10条。小型水库11座。日十、十茅公路经过乡境。村
村通公路、通电、通程控电话,用上自来水。矿产主要有花岗岩石等。农作物以
小麦、 玉米、地瓜、花生为主。盛产苹果、板栗,年产干鲜果品4000吨。有3处
省级优质高产示范苹果园。该乡生产的套袋“红富士”苹果出口新加坡。养殖大
户50个。 四级企业285家,以花生筛选加工、石材石刻、建筑建材、地毯加工为
主。
1998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 其中农业产值6000万元,工业产值
7000万元。财政收入2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
1998年,乡直机关有党政办公室、组织、宣传、纪检、团委、妇联、武装部、
计生委、财贸、民政所、司法所、信访、土地建设、统计等,党政干部29人;列
入事业编制的单位有农技站、农机管理站、果茶站、林业站、水利站、经管站、
兽医站、文化站、教委、财政所、计生委、机关后勤事务管理所等,共有工作人
员239人。
1994—1998年,柳沟乡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
管理一等奖”,连续两年保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1995年被中共
临沂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农业] 全乡有耕地面积1953.3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大
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黄烟、西瓜等。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优良品
种和科学技术的推广,一些低产作物品种被淘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1998年粮
食单产达到322公斤,总产达9541吨。
该乡自1994年以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按照“立
足实际、科学规划”和“开发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到1998年先后开发果园8500
亩,其中苹果2000亩,板栗3000亩,仁用杏1500亩,其他杂果2000亩。王家大庄
村开发的凤山前优质苹果园,引进日本红富士新品种和科学管理措施,成为省级
科技示范园。黄烟面积发展到1200亩,亩收入1500元;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33
万亩, 单产达到311公斤。1998年冬,沿龙王河两岸全乡共发展桑园1000亩,大
棚蔬菜500亩。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科技兴农措施的落实,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发放科
技明白纸, 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示范指导, 同时注重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
1998年全乡小麦90%种植优良品种,1000亩老果园进行了高枝换头,嫁接板栗3万
株。

[畜牧业] 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以培植专业化养殖村、养殖大户为主,分散
放养为辅的作法。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鸡等。重点推广了瘦肉型猪、三
元杂交猪、小尾寒羊等优良畜牧品种,采用EM液发酵饲料和快速育肥法,对畜禽
采取计划免疫和强治免疫措施。 1998年全乡生猪存栏2.5万头,畜禽存栏40万头
(只) ,生猪出栏1.8万头,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大户有35家。1998年全乡畜牧
业收入2000万元,人均占有800元。后徐柳沟村为蛋鸡养殖专业村。

[林果业] 柳沟乡地处丘岭山区,龙王河纵贯乡境,发展林业生产有很强的优
势。 有荒山林地7000亩,河堤林地2000亩。林木覆盖率16%。用材林主要有杂交
杨、槐树、榆树、松柳树等。沿龙王河两岸及山沟洼地主要有杂交杨树,大小山
头以栽植当地油松为主。灌林树种有绵槐、野橡树等。主要经济树种有苹果、板
栗、 山楂、桃树、枣树、仁用杏、樱桃等。1998年全乡林果面积达到1.6万亩,
干鲜果品总产400万公斤。

[水利] 1994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
原则,大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了水利灌溉条件,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产
高产。 199 4—1995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建水库、塘坝26座,闸
谷坊63个, 配石渠4000米,每年可蓄积水300万立方米。1996年—1998年,修建
防渗水泥石渠1.9万米,建水库、塘坝20座,打大井16眼,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
到1998年, 全乡有大小水库11座, 塘坝65座,大口机井40眼,总蓄水库容
500万立方米,机电扬水站4座,配套水渠3万米,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占农田
面积40%,18个村2.4万人吃上了自来水。

[工业] 乡办企业主要有丰盛食品加工厂、乡石材厂、乡石料板材公司、乡建
筑安装公司。丰盛食品加工厂始建于1993年,主要从事花生米的流通与深加工,
到1998年拥有固定资产17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从业人员150人,深加工花
生米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其主要产品脱氧乳白花生米,远销澳大利
亚、东南亚、西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材厂年加工石材3000立方米,主要产
品有路面石、台阶石、路沿石、蘑菇石等,年产值50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乡
石料板材公司, 年加工石料板材3万平方米, 生产“樱桃红” 、“虎眉花”、
“滨海红”等品种的板材,成为建筑装饰行业的抢手货,年创利税60万元。1998
年该乡对乡办企业进行改制,出售了乡建筑安装公司,对丰盛食品加工厂、石料
板材公司进行了租赁经营。
村办企业主要有石刻业和地毯加工业。石刻业以王家大庄村石刻厂为龙头,
下设23个分厂, 辐射全乡及周边地区的26个单位,从业人员600人,年产值1200
万元,完成利税265万元。地毯加工业以大柳沟地毯厂为龙头,下设9个分厂,有
120台机架,从业人员120人,年加工费收入30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 自1994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个
体私营经济发展。乡政府驻地中心街拓宽到40米,沿街两侧形成了集经商、饮食
服务、加工于一体的商贸一条街,在中心大街以南开辟了工业小区。个体经济涉
及到商品批发零售业、集市贸易业、饮食服务、五金电焊业、车辆维修业、建筑
装饰业、废品收购业、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业、石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等。1998
年全乡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590家, 从业人员785人, 完成产值
360.6万元,实现利税121万元。

[民政、 社会福利] 1992年3月成立了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所,同年对全
乡农村干部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取消退休制,到1998年全乡缴纳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金78万元, 投保人数1500人,领取养老金人数9人。1997年开展平坟还
耕工作, 共平迁坟头289个,退还耕地86亩。1998年夏,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抗
洪救灾捐赠活动,共捐款3.5万元,捐衣338件。1998年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229元。

[教育] 1998年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小学11所,幼儿园
16所,教师257人,小学、初中在校生3529人,入园幼儿42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 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8%,幼儿入园率91.1%。1998年投资100万
元,对学校校舍进行改造,并添置了教学仪器,改善了办学条件。1998年初级中
学有86名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有28名学生考入各类中等专业学校。
1994—1998年,乡教委被县政府授予“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初级中学
被市教委授予“市级示范化学校”;中心小学教研室被市教委评为“市级先进教
研室”,被省教科所定为小学作文目标序列训练“实验基地”;中心幼儿园被评
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校被省教委命名为“山东省成人教育规范
化学校”称号。

[卫生] 1998年全乡有村级卫生室9处,卫生技术人员40名。乡中心卫生院,
1998年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护师3人,接受门诊病人16896
人次。卫生保健达到省级规划目标,乡村医疗卫生实行了一体化管理。

[计划生育] 1994年计划生育率93.9%,人口自然增长率3‰。1995年对4819名
已婚育龄妇女实行分类建档、查访管理制度,全乡共建18处村级育龄妇女服务室,
计划生育率97.6%, 晚婚率99.5%,人口自然增长率4.1‰。1996年全乡女性初婚
133对,晚婚晚育100%,登记建档率100%,回执率100%。1998年计划生育率100%,
晚婚率100%,人口自然率5.87‰。1995年柳沟乡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三为主”
合格乡,乡计生委被评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 自1994年以来,该乡本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发展经济有机结合,并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行量化考核,纳入干
部年终考评。注重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到1998年底,该乡
共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24期。 有5个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涌现
出224户“少生快富文明户” ,10个基层计生协会被评为合格计生协会,6000家
农户挂上了“遵纪守法”光荣牌。1997年有7个村和8个乡直单位被县委、县政府
评为县级“文明村” 和“文明单位” 。 1998年有2个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
“文明村”。全乡18个村均建起了综合性文化大院。乡投资10万元,建起了篮球
场。1996年投资40万元完成乡政府驻地街道的拓宽、改造工程。投资70万元新建
了乡派出所和卫生院,建起了邮电支局、基金会营业楼。

骨干企业简介

[丰盛食品加工厂] 丰盛食品加工厂始建于1993年,占地1100平方米,由乡政
府和山东省土产总公司、 深圳丰越公司三家联合入股投资150万元兴建的。由于
当时对市场把握不准,信息不灵,管理经验不足,到1995年底亏损额已达80万元,
山东省土产总公司和深圳丰越公司见状纷纷撤了股。1996年,该乡采取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加大科学管理力度,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首先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
财务、考勤、安全保卫等各项规章制度,层层落实,严格奖惩,并实行了计件工
资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严格财务管理,做到帐款日清月结,避免了财
务管理上的混乱。其次是狠抓产品质量,从花生米收购、筛选、烘烤到打包、装
货,严格质量标准,认真检查,责任到人。近几年来,生产的成品花生米,一直
保持着较高的声誉,深受国内外客户的称赞。1998年该厂被定为“三无”产品生
产基地,与澳大利亚飞牛有机有限公司签订了有机花生生产区长期代销业务。
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如何打开国际市场,是企业发展与振兴的关
键。为此该厂做到了“四个加强”:一是购进全自动花生烤干机和自动筛选机各
一套,加强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外出考察洽谈项目,加强与客户的联
系与购通;三是订阅市场信息快报,按装了程控电话,加强对市场信息的了解;
四是严守交货时间,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
到1998年,丰盛食品加工厂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70万元,职工150人,村级
花生米脱皮点40多处,涉及5000多农户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与江苏、河
南、青岛等省市外贸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业务范围涉及日照、临沂、潍坊、广
州、 深圳等2 0多个地市,主要客户达30多家,产品远销澳大利亚、加拿大、法
国、 沙特阿拉伯、约旦、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达200万美元。全年
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上缴税金25.5万元,成为全县乡镇企业中唯一能够出口
花生米的厂家。

经济强村简介

[王家大庄村] 王家大庄村位于十(字路)文(疃)公路中段,共298户980口人,
73.3公顷耕地,80公顷荒山。该村两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工促农、以工
补农,工农并举,大力发展村办工业和“三高”农业,使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乡率先奔上小康路。1998年村办
工业企业发展到8家,年产值129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987
万元, 人均纯收入2600元。村民个人储蓄总额达150万元。1994—1998年,该村
先后被授予“县级文明村”、“企业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
称号,村党支部被中共临沂市委命名为“九间棚式先进党支部”,村委会被临沂
市政府评为“临沂市模范村委会”。
王家大庄村过去是个穷山村,土地瘠薄。改革开放以来,王家大庄村两委认
真贯彻党的富民政策,立足当地优势,兴办村队工业。利用山多石头多,石材资
源丰富,又有石匠,搞石雕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1994年建
起了第一个村办工业企业--莒南县第二石刻厂, 当年获纯利3万元。近几年来,
该村对石材加工业科学管理,狠抓了“四关”。一是人才关,每年从本村高、初
中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优秀学生,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技术骨
干和管理人才。二是质量关,对产品定标准,定规格、定责任,从制图绘制、工
艺雕刻、产品检验到产品出厂,分工负责,严格把关,产品出口全部免检。三是
时间关,严守交货时间,以时间争信誉。1993年为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十二届亚
运会雕刻了一座被称为“亚洲石刻第一塔的石塔(高14米,上下17层,重960吨),
提前半年完工,赢得了国际声誉。四是信息关,在综合了解市场动态、联系客户
的同时, 投资5万元安装了程控电话和传真复印机,提高了工作效率。王家大庄
村石刻厂的兴办发展,带动了周围乡镇石刻业的发展,先后帮助周围3个县9个乡
镇25个村办起了石刻分厂, 使该村的石刻厂走上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1998年石刻总厂从业人员达1200人,产品有5大系列150个品种,远销日本、丹麦、
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产值800万元,创利税80万元。石刻业的迅速
发展,带动了其他村办工业项目的建立,先后建起了水泥予制厂、石料板材厂、
针织厂等。
村办工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为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该村先后
投资150万元,投工25万个,修建塘坝4座,打大井3眼,建机灌站2座,修防渗渠
3800米,建蓄水连环池9座,蓄水量达60万立方米,全村95%的耕地实现了水利化。
同时,大搞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林果生产,共开发栽植了1000亩优质果园,户均
3.5亩,年产干鲜果品50万公斤,收入60万元。
随着工农业的崛起,该村又把兴办公益事业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近几年来,
投资18万元建起了敬老院和村办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投资17万元铺设
地下管道,户户用上了自来水。1992—1998年连续七年未向村民收取集资提留,
减轻农民负担55万元。完成了村庄规划和街道调整任务,安装了程控电话和有线
电视。

(徐茂田 郑培堂)
审稿人 葛为表 张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