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档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11&rec=95&run=13

1958年县委档案室开始对散存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共297卷。1959年,县档案馆对
馆藏的360卷档案重新编制案卷目录、目录索引卡等8种68件查找工具。1960年,根据
国家档案局《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在全县广泛征集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府档案
,对新中国成立后散存在农村干部、群众和区、乡、社的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陆续接
收进馆,实行分全宗管理。1962年,档案馆接收在机关整编中5个撤销的和20个合并
的部门档案57卷。1965年,根据县委办公室1960年制定的《县档案馆机关档案室档案
材料鉴定与销毁暂行办法》,鉴定58个全宗,9369卷,复制文件4935份,1334662宗
,合订内外资料1881本,销毁过期档案材料150846份。1966年,档案馆集中接收县直
机关和16个区的档案1700多卷。1975年,接收县委、县革委、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人民公社等部门保存到期的永久、长期档案1589卷。1977—1978年,对区改公社2
7个全宗、4744个案卷进行系统地整理。1980年对3669卷档案进行鉴定。1984年机构
改革中,因库房不足,只接收县直机关档案288卷。至此,县档案馆共编制文件卡片
23300张,人名卡4200张,增添全引目录、文号索引、专题目录、案卷存放索引等。
1987年,根据《档案馆工作通则》和《地、县档案基础工作规范方案》的要求,对县
委、县政府、县革委3个重要全宗编制人名卡和文件卡3.5万张,按汉语拼音和中国档
案分类法进行科学分类,其它全宗编制全引目录129本,卡片存放索引3本,分级目录
15本,专题文件目录7册,案卷目录272册,文件宗号索引17册,全宗卷73本,全宗名
册1本,资料目录20本。1987—1988年,对应收未收的档案集中接收,共接收文书档
案7688卷,死亡干部档案106卷,纪检案审档案269卷。1991年,加强馆藏检索工具的
配备和完善工作,按照二级馆标准将全部馆藏档案编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人名卡
片、文件卡片和存放地点索引。对1960年以前的档案,按开放规定全部编制开放档案
目录,共编制案卷目录272本,全引目录236本,分级目录28本,文件字号索引32本,
专题文件目录7本,人名卡片2.3万张,文件分类卡片6.1万张,全宗卷85套,编写出
版《莒南县档案馆指南》,达到全部档案5套检索工具配套齐全,12个重要全宗一次
检索到文件级。1991年底,县档案馆晋升为二级馆。1993年12月31日,将全县机构改
革中撤、并、转、改单位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1993年,县档案馆共保存档案85个全宗,7个门类,23275卷,资料14136册。
革命历史档案包括1941年至1949年间中共华东局、山东分局、滨海地委、鲁中党
委、鲁中南党委、第五地委、第六地委和中共莒南县委形成的各类文件。主要内容有
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生产救灾、锄奸反霸、支前参军、拥军
优属等项工作的指示、条例、决定、意见、总结、通知、通报、统计表等。
现行档案包括现行机关、撤销机关及临时机构的档案。
现行机关档案: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山东省委、省政府、沂水地委和专
署、临沂地委和专署等领导机关下发的重要文件和中共莒南县委、县政府(县人委)及
其直属部门、群众团体、部分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组织、纪检、宣传、
统战、政法、民政、劳动、人事、人大、政协、群团、文教卫生、计划、经济、工交
、建筑、金融财贸、农林渔牧等方面。这部分档案数量较多,内容丰富,是馆藏档案
的主体。
撤销机关档案:主要是1963年以前撤并的坪上铁矿、钢铁厂、官庄煤矿、造
纸厂、县报社等单位及划归临沭县的朱仓、白旄、蛟龙、韩村、青云、夏庄等6区的
档案材料。1984年机构改革时撤并的县直机关和改社建乡撤销的16个公社的档案材料
。档案内容是上述各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职能活动,是研究全县组织建设、政权
建设、行政区划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建立、发展的宝贵史料。
临时机构档案:主要包括中共莒南县委和县政府在肃反、清查、落实政策、
整党、知青、铁路、人口普查等阶段性工作中成立的临时办公机构形成的档案。内容
为镇反、肃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风反右、生产救灾、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打击经济犯罪、体制改革、地方铁路建设、人口结构状况等。
专门档案:共计3572卷,其中录音、录像带57盒,照片1200余张。主要包括
:(1)组织部门移交的死亡干部档案;(2)人口普查档案;(3)工业普查档案;(4)纪检
档案;(5)重要历史事件及上级领导在莒南县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