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隶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1&rec=103&run=13

新石器时代,境内聚居人群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少昊时,为爽鸠氏地。
尧、舜、夏、商为季荝氏、逢伯陵氏、蒲姑氏地。
周,属齐国地。
秦,初属齐郡,后属济北郡,皆为厌次县地。
西汉,属幽州刺史部渤海郡。
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始建阳信县,治所信阳城(今属无棣县)。
东汉,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
220年(东汉延康元年)改属乐陵郡。曹魏时沿之。
晋,属冀州乐陵郡(国)。
南北朝,属冀州乐陵郡。
南朝宋时属冀州乐陵郡。北魏孝明帝于517年(熙平二年)并瀛冀二州为沧州,不久改为郡,阳信县属沧州郡。556年(高齐天保七年)撤厌次县,
其地划归阳信县,改属乐陵郡。
隋,属渤海郡。
隋文帝废乐陵郡于马岭城置渤海郡,阳信为附郭。586年(开皇六年)改渤海郡为棣州。606年(大业二年)改棣州为沧州。612年(大业八年)废沧州复置渤海郡。阳信县均随改属。
唐,属河北道棣州。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改渤海郡为沧州,阳信县属沧州。621年(武德四年)从沧州12个县中析阳信等4个县设棣州。625年(武德八年)撤棣州,阳信县复归沧州。634年(唐贞观八年)阳信县改属德州。643年(贞观十七年)于厌次复置棣州, 742年(玄宗天宝元年)改棣州为乐安郡,758年(肃宗乾元元年)乐安郡复改棣州,阳信县随之改属。
五代,属棣州。
宋,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棣州,南宋时属山东东路棣州。
元,属中书省济南路棣州。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忽必烈入主中原,阳信县随棣州属中书省济南路。
明,属山东省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武定州。
1373年(洪武六年)改棣州为乐安州,1426年(宣宗宣德元年)改为武定州,阳信县随属之。
清,属山东省武定府。
初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武定州,1730年(雍正八年)武定州直属布政使司,1734年(雍正十二年)布政使司改为省,州升为府,阳信县属山东省武定府。
中华民国,初属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26年改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制,直隶于省,1935年属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后改属鲁北行政区。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39年共产党始建抗日民主政府,属冀鲁边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改为渤海行政区,阳信县属第三专区。1945年10月,渤海行政区下辖六个专区合并为四个专区,阳信县属第四专区,1947年7月渤海区第四专区改称垦利专区,阳信县属垦利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垦利专区,1950年5月,改为惠民专区,1958年9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阳信县属淄博专区。1958年12月阳信县并入无棣县,1961年撤淄博专区复置惠民专区,同年10月复置阳信县,属惠民专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