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天主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523&run=13

传入及发展
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亦谓旧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以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统治
者,以“天主”为至高无上的主宰。其基本信条为“三位一体”:天主第一位圣父创
造天地;天主第二位圣子耶稣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并受难、复活、升天;天主第三
位圣神光照世人,启发人避恶从善。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天主教由桓台传入县内姜家村(今属姜楼乡)。1757年,
西班牙方济会神甫曾一度来县境传教,但因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致
使天主教的发展步履维艰。1878年,姜家村建立县内第一座天主教堂,由意大利方济
会戈神甫座堂传教,姜家及周围村庄有500余人相继入教,为天主教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1882年,各国方济会在济南共建北境总堂,县内天主教堂属其管辖。1900年,义
和团运动打击了天主教活动。“辛丑条约”之后,传教士又活跃起来。1903年,德国
方济会接管了由意大利方济会管辖的北境总堂,在姜家设总铎区,并扩建教堂,建神
甫楼。1910年前后,河沟崔、陈大律、王家店子、南孟等村陆续建立教堂。至辛亥革
命初全县教徒发展到1600余人。1925年,美国教会插足县内天主教,挤走了姜家德国
座堂神甫。1929年,由美国教会控制的张店自治教区(后更名为周村教区)建立,并在
姜家设立总堂,管理惠民、阳信、无棣、沾化、乐陵等县的教务活动。1941年,全县
有教堂30余处,并建有教会学校和诊所多处,教徒达4000余人,分布于70余个村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排斥县内美国神甫,德国与爱尔兰神甫先后主持
宗教活动。解放后,神甫被驱逐出县境,天主教进入衰落时期。1951年全县奉教者仅
85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天主教活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活动
得到恢复,姜家天主教堂经政府拨款维修后,于1983年6月7日正式开放。1985年,全
县有天主教徒800多人,分布在11个乡镇的27个自然村,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教堂
姜楼教堂址在现姜楼乡姜家村,1878~1931年期间分别由意、德、美三国教会分
三期建成。教堂区分教堂、神甫楼、修女楼、学校、医院、伙房六部分,占地面积1
0318平方米,建筑面积3208平方米,房屋近200间,是周村教区在黄河北的重点教堂
。解放后教堂仍为宗教活动的场所。
姜楼天主教堂
王家店子教堂位于麻店乡王家店子村。1915~1925年期间,分别由德、美两国神
甫主持建成。教堂区由教堂、神甫房、先生房、女师房、学校、仓库、伙房等部分组
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房屋50多间。解放后,先后由区政府、乡医院、生产大队各
折扒一部分,余作校舍使用至今。
其他教堂姜楼教堂、王家店子教堂有神甫坐堂,称为大堂。此外还有30处无坐堂
神甫,只为传教布道举行礼仪及过宗教生活之用的小堂。三堡乡的孔家、盛家营、后
韩、刘家庙村,何坊乡的李洪家、南马家,辛店乡的粉张、辛营、盐张村,李庄镇的
南孟、郭翰林村,姜楼乡的河沟崔、陈大律村,香翟乡的大吴、谷家庵、钦风、大李
村,胡集镇的成官庄、宋家村,陈集乡的白家桥,梁家乡的陈家集,淄角镇的沙窝翟
、镇东街、落门马、土户王村,皂户李乡的刘内官、王刘庄、歇马亭村,桑落墅镇的
孙家村及惠城东门街,解放前都曾有过小堂。其多数为1900~1936年教会拨款由神甫
主持修建,其他为教徒捐献或租赁的民房。这些小堂多为土木结构,1985年大部倒塌
、损毁、拆除,余做学校、办公场所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