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节日时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511&run=13

春节境内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为农历岁首第一日,俗谓“过年”。天未明,全家
即起,穿戴新装,敬神祭祖,放鞭炮,给长辈拜年,吃团圆饺子。乡间向有吃素饺子
的习惯,意求一年中全家平安无灾。黎明,到各家拜年。各村锣鼓喧天,万象更新。
初二,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初四姑表姻亲互相拜年。初五,旧时相传是忌日,
亲友忌往来,商家尤甚。初六,新婚未满三年之婿,赴岳父家拜年。人们走亲探友,
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日以后。解放后,新女婿给岳父家拜年多在初四,初六多为男家
请没过门的媳妇的日子。
立春春节后第一个节气,逢闰年多在年前。解放前,官府及官宦人家多有迎春活动。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家家上灯祭神,各村聚资办灯景,或玩龙灯,或跑旱船,或耍狮
子,或踏高跷,或扎信台。乡间十四日上灯,十六日止。城内沿街起牌楼、扎彩棚,
装饰门面,十五日上灯,十九日止。各处彩灯花样翻新,灯月交辉,热闹非常。县人
民政府曾在1985年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办灯节晚会,盛况空前。
雨水正月中,修理农具,耙地保墒。
正月二十五日俗名填仓日。旧时,是日凌晨各家用炉灶灰撒囤形于院中及大门外,内
放各种谷物,以祈五谷丰登,名曰打囤。由于所放谷物任鸡饱食,亦名鸡生日。
二月二日俗称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乡人多于是日剃头。家家炒豆子
、爆玉米花,谓之炒蝎豆。解放前,有的在房宅周围用灶灰撒龙、蛇图形者,谓之引
钱龙,意在招福纳祥。
惊蛰多在“九尽无凌丝”时节,春耕开始,种春麦,栽红蒜。
春分二月中,农人栽树,种蔬菜。农家调酱。
清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乡间多在寒食或清明日上坟扫墓。农民种高梁。黄河沿岸民
谚:此日水涨,一年必大水。清明前后,黄河春修工程开始。
谷雨三月中,桃李开花。农民播种谷子、芝麻、棉花。1980年以来,采用地膜覆盖植
棉,棉花播种期提前。
立夏间苗锄田,俗语:“立夏耘田”。
小满小麦籽粒半成。蚕妇忙于缫丝。
芒种俗语:“芒种三日见麦茬”,小麦开始登场。旧志载,芒种前后嫁接枣树,割春
苜蓿。
五月五日端午节。黎明,各户门首插艾、做粽子。旧时有此日遇雨须防虫灾之说。
夏至小麦收割完毕,抓紧种夏玉米、大豆。此时昼时最长,以后日渐缩短。俗谓“夏
至--阴生”。蝉始鸣,草木见脱黄叶。
小暑天气炎热,农民忙于施肥锄地。此时多雨,俗有“交了六月节,龙王不得歇”和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之说。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称三伏。初伏(称入伏)家家吃凉面。三伏期间,农户多自制面
酱、醋及豆制品和咸菜。俗云“头伏萝卜,末伏菜(指播种)”,“冷在三九,热在中
伏”。
六月六日“六月六,看谷秀”,此语多应验。民俗为晒衣、晒粮、晒书之日。
大暑种荞麦。
立秋“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秀。”农民忙着掐棉顶芯,割草积肥,种新苜蓿,割夏苜
蓿。
处暑天气渐凉,高梁渐熟。
白露开始收粮、收棉、种早麦。
八月十五日仲秋节。正值三秋大忙,农民日间勤苦劳作,晚上赏月。
秋分多于八月中旬。种麦、拾棉、收枣、割苜蓿、打高梁。语曰“秋成八月”,有“
吵七月,闹八月”之说,指此时农活甚忙。
寒露秋夜渐长,妇女纺织忙,男人仍忙于耕地、打豆场、管理菜园。
霜降此间忙于拔棉柴、收萝卜、腌咸菜。
立冬天气较寒,农民刨地瓜,收花生,收青菜。
小雪俗语“小雪封地”,加衣御寒,挖窖贮存地瓜、白菜,防凌汛始。
大雪俗语“大雪封河”。因气候变化,寒冷后延。乡间农闲季节人不闲,旧志载:“
妇勤纺织,三更灯火,五更鸡鸣,比学子攻读尤勤;农务副业,或买枣木烧木炭,或
买榆槐作农具,或买杨柳准备建筑材料,……砖瓦盆窑于此时升火,酒、油、糖坊、
粉条、豆腐房,也分外忙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组织民工出河工清淤,因
天寒地冻,往往事倍功半。近年来,农民多忙于副业。
冬至此日起数九,俗称“交九”。有“一九、二九不出手”和“冷在三九”之说。
小寒时进腊月,民众准备过年物品,商人争做年货生意。
腊月初八境内此日有吃腊八粥、腊八糕的习惯。旧时,有人在路旁舍粥,以示好善乐
施。乡间小孩多在此日晨取井水泉水洗冻疮。
大寒家家忙着推碾推磨,做新衣,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三旧俗为灶神(俗谓灶王爷)朝天日。各家供糖果为灶神饯行,称为小过年。
除夕腊月最后一日。旧志载:官家于二十日封印,民家因天寒地冻,早于二十八、九
等暖和日将春联贴好。大腊月三十日,小腊月二十九日,妇女做过年的菜、包饺子。
男忙缚天灯,搭天地棚,供天神。晚饭熟,长男至村首,朝祖茔方向,聚土插香,跪
请三代宗亲回家过年,归来到处焚香上供。天将黑时,爆竹连天,家家门首悬灯,门
前放干草一束。天一昏黑,各家门首的干草燃着,妇女小孩围着喊唱:黑小厮,白小
厮,都来俺家穿袄子;大葫芦头,小葫芦头,银子钱往俺家流。俗以烧干草为照庭。
照庭后,将芝麻秸洒满庭院,谓洒庭。诸事一毕,合家吃晚饭。饭后妇女围坐炕上,
男人茶酒谈心守岁,待五更过年。以上为普通习俗,因贫富不一,亦简繁不一。富家
谓过年,穷人谓“年关”,能躲过债主,好歹吃上顿饺子,初一同大家一起拜年,就
欢欢喜喜了。
近年来,除夕日家家团聚。上午,洒扫庭院,烹、炒、炸、煎,操办菜肴。下午
,门贴春联,壁挂年画,设香案烛台,供奉先祖。入夜,灯烛齐明,鸣放爆竹,包饺
子,摆酒宴,举家团坐,饮酒守岁。随着电视机进入普通人家,除夕夜收看中央电视
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已成人们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