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458&run=13

魏氏庄园魏氏庄园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民城东南30公里处的魏集村。
是清代布政司理问魏肇庆家的宅院,建于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为清朝宫庭营造大
师设计。
庄园总面积24615平方米,平面布局呈“工”字形,由三部分组成。东部系水塘,
中部为广场,西部是建筑群体--城堡式住宅。城堡式住宅为庄园主体。它座西朝东,
周围是高大耸立的围墙,墙内为大小不等的居住群体,高大的拱卷门上方,镌刻着遒
劲有力的“树德”两个大字。城墙原为两重,两墙间是更道,现仅存内墙。墙高约10
米,根基3米多,顶宽1.5米。顶部外侧设垛口,内侧砌女儿墙,中间为宽窄不一的跑
道。墙体内壁四周有12个拱卷形壁龛,壁龛内有上下两层的对外射击孔。城墙东南角
和西北角还建有两个半突出墙体的圆形炮楼,各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砌有射击
孔。石质楼板中间还建有供上下通话联络的“传话孔”。所设炮楼具有登高远望、看
家护院的防御功能。
城墙内系居住群体, 分13个院落,大小共256间房屋。13个院落以南北为中轴线
形成对称的布局。 现存院落6个,住房40余间。房屋营造为硬山,分卷棚顶、花脊两
种营造法式,形成风格特异的前厦回廊。院落间设有通道,房屋间以夹壁墙和暗道相
连通过石流向内宅供水。供物靠内外相通的壁洞。房间内还建有土暖气供取暖用。内
宅北大厅东、西两端硬山设有吊桥,相通城墙顶部,便于军事防御。城堡内还设有两
眼砖砌水井,地下埋有大量煤炭,贮备了大宗粮油,以供长期使用。
综观整体,庄园建筑群落巧妙地将军事御敌设施--高大的城墙和炮楼与中国北方
典型的居民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这在我国北方实为罕
见。
魏集魏氏庄园
省屯泰山行宫省屯泰山行宫又称泰山庙,位于省屯街西北隅。
泰山行宫是明代建筑,原有前后两殿,现存前殿。此殿坐北朝南,东西长11.5米,
南北深8米, 总建筑面积92平方米,为民族传统建筑风格。此殿为砖木结构,青砖砌
墙,黄绿琉璃瓦覆盖,飞檐翘角,脊顶饰以二花戏珠,两山饰以吻兽;东西两山墙外
部上端用方瓷砖砌成,上有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浮雕图案,画面布局严谨,人
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行宫的四扇门庄重伟严;两厢格窗,雕刻细腻,古朴大方;
室内雕梁画栋,颇为壮观。该建筑为鲁北地区仅存的明代建筑珍品。1983年县政府公
布泰山行宫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省政府拨款5万元维修。
省屯泰山行宫
三学资福禅寺三学资福禅寺,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有前后两寺,约距50米,
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寺庙建筑。额匾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手书。附属建筑有东西配
殿、龛楼。当时均称大寺。
民国初期,惠民县商会绅士高绍廉等拆除前大寺,建大寺商场。1978年,拆除后
大寺,建立了惠民县影剧院。
武定府城武定府城即惠民城。1102年(北宋崇宁元年),工部尚书牛保奉诏在阳信
县乔家庄(今惠民城址)筑城。大中祥符八年迁棣州治与厌次县治于此地。城墙高10米,
顶宽5.1米,底宽10米多,周长6000米,南、北、东、西四门设瓮城。护城河宽27米,
城外有郭,现马家堤口、闫家堤口系原郭通道处。至清末,城内有红楼、魁星楼、鼓
楼、大士阁、文台、武台、凤凰台、文庙、太和元气坊、李之芳石坊、汉王府旧址、
双忠祠、三学寺、真武庙、三皇庙、六角庙、东方朔庙、药王庙、校军场 (内设演武
台和姜太公庙)等建筑。现均无存。北部尚存古城墙残墙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