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2&A=1&rec=237&run=13

古典建筑
古城池北宋崇宁元年,始诏工部尚书牛保修筑。嘉靖武定州志载:“周十二里,
崇三仞有三尺,上阔丈余,基倍之。东、南、西、北门四,各三重……外门额各有石
钅免青肃、明远、金景、靖安字。内门有楼匾曰:春风、明远、景山、紫薇。复浚濠
潴水,有飞桥,有护城堤,九年克绩。”后经历代十余次修葺加固,古城池更为庄重
宏伟,巍峨壮观。1937年“七·七”事变后。因战乱和诸多历史原因,古城墙已
大部拆平,现仅存东北角、西北角两段残垣,尚可窥其昔日风貌之一斑。

1945年解放后的惠民城南门

楼台寺庙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惠民县志》载,惠城有红楼、魁星楼、鼓楼、
大寺阁、文台、武台、凤凰台、文庙、太和元气木坊、南门街木坊、李芝芳牌坊、汉
王府、三学寺、双忠祠、镇武庙、三皇庙、六角庙、东方朔庙、北行宫、药王庙及守
备署、县衙等风格各异的古建筑,俗称三台、八阁、十二冲楼、十四庙宇。清末以来,
因多年失修和受战乱之灾,这些建筑物绝大多数已毁坏。

现代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较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英
国基督教循道会在南关吴家胡同西首修建的基督教堂。工程分三期,于1937年完成,
占地47763平方米, 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由教会、学校、医院、崇真女学道院四部
分组成一个建筑群。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教堂被日军霸占为司令部。1945年惠
城解放,改建为渤海军区医院,后又改建为惠民地区结核病防治院。原教堂、牧师楼、
大夫楼、病防楼等主建筑至今保存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惠城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建
筑粼次栉比,较为典型的有:
惠民县文化馆展览室1967年筹建, 址在大寺商场南侧,建筑面积255平方米,砖
混结构,多年来一直为县内文化展览活动中心。
惠民县汽车站位于惠城南关,占地7200平方米。1971年砖混结构的候车室落成,
建筑面积470平方米, 内设一般旅客、老弱病残、军人、母子等候车区,可同时容
纳千人候车,为惠民地区条件较好的候车室。
惠民师范教学楼位于文化街东侧,1975年建,共三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惠民影剧院位于大寺商场内。1978年拆除三学寺后大殿修建,建筑面积4200平方
米,内设座位1800个,是当时省内较先进的一座影剧院。
惠民县体育场位于糖坊街西首,建于1980年,占地72.5亩。场内设篮球场、足球
场、健身房等,是全县体育活动中心。
惠民县职工俱乐部位于大寺商场南侧。1983年,县工会筹建职工文化活动楼一座。
楼为二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设有教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艺室等。
惠民县民兵集训楼位于东门大街北侧,1985年全县人民集资98万元兴建,共四层,
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
惠民地区中心医院门诊楼位于南门大街西侧, 建于1982年。共三层,206个自然
间,建筑面积4936平方米。1985年拥有23个医疗科室,260张床位,是一所综合医院。
惠民一中教学楼位于糖坊街南侧,1984年建成,共四层,建筑面积193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