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4&rec=135&run=13

【概况】 2014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78亿元,完成预算收入的100.08%,比上年增长14.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5.61亿元,收入共计26.39亿元。年内,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1亿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31.19%,比上年增长13.81%,其中,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按可比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12.85%、9.7%、26.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2.17亿元,支出共计26.38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72万元。

【征收管理】 综合治税 健全协税护税联动机制,将综合治税纳入专项考核,对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按考核要求及时准确报送涉税信息,协助两税部门做好税源控管。
欠税清理 狠抓征收征管,全部一次性清理中小数额欠税,与欠税数额较大企业逐户签订清欠协议,对拖延清欠和不执行清欠协议的企业,依法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累计清欠税款1.6亿元。
税收考核 调整镇、街道税收任务目标,做好与两税部门、镇、街道收入计划衔接,将原区属企业下划到各镇、街道,充分调动各镇、街道税收工作积极性,确保完成全区税收计划进度。
【财政支出】 支持经济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稳定壮大区级财源。安排企业发展专项资金6800万元,专项用于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为企业办理扶持资金8644万元。设立5000万元企业临时还贷周转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临时拆借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对24家企业进行扶持,涉及资金3.93亿元。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密切关注上级各类资金的主要投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申报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年内,除政策性补助项目外,向中央和省、市财政部门申报蓝色经济区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项目21个,到位资金1.1亿元。
支持民生事业发展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实施城区路网升级改造等总投资27.2亿元的15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累计铺筑市政道路18条20.6万平方米,配套绿化2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农村道路6条7.4公里、桥涵5座,除险加固塘坝12座;新建公租房256套,改造农村危房100户,公开销售经济适用住房84套。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坚持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同步发展, 累计投入2.13亿元,新建曲阜学校,续建青岛路小学,完成5所民办幼儿园公办性质改造和3所中小学塑胶操场建设,投入运营标准化校车11辆,在全市率先实现标准化校车全覆盖。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累计拨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基层医疗机构补助等项目支出5959万元;投资516万元,完成凤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26处农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区83处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市级以上标准。完善养老体系建设。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老年人长寿补贴、高龄津贴标准,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建10处农村幸福院和3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等标准,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累计拨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抚恤定补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189万元。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坚持以创业促增收带就业,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50万元,新增就业4550人。
【财政监管】 预算管理 强化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支出责任,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提高财政资金调控能力。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区级预算编制,增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保证社保基金使用透明、规范。选取11个单位开展部门预决算及“三公”(公务出国、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试点工作,以政府或部门门户网站等为主要形式,向社会公开收支预算、收支决算及“三公”经费情况,进一步提高预算信息公开性和透明度。
投资评审 严把投资项目招标评审关,全年完成工程结算审核2.15亿元,审减率12%; 审核设计、监理等各类费用2200万元,节省财政资金1900万元; 审核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参加开标,累计64项,审定招标控制价4.5亿元,核减5600万元。
政府采购 不断完善操作规程, 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全年实施政府采购110项,预算金额5548万元,成交金额4676万元,节支金额872万元,综合节支率16%。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新模式,编制《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专项规划》,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分类购买服务的实施细则,建立多方参与的目录制定机制,建立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完善对接机制,畅通政府购买渠道。年内,通过用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项目5个,财政资金投入424万元,初步建立起社会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丰富政府公共服务内容。
资产监管 理顺资产配置审批程序,按照“先编制配置计划、后编制部门预算、统一资产管理”的程序实施行政事业资产配置工作,批准配置计划99832件,涉及金额3727万元,审减金额1808万元,审减率33%。全年批准购置4175件,涉及金额5957万元。
土地出让监管 围绕土地征收、土地招拍挂,重点做好土地收益核算、协调返还资金等工作。全年收缴土地出让金5.81亿元,办理项目开工报建手续,审核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7007万元。
债权债务管理 对政府性债务实行收支计划管理,将偿还管委存量债务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列出还款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全年化解债务36392万元。清理应收款项,清收企业欠款2985万元,债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会计核算监督 完善财务核算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创新支付核算监管手段,审核支付财政性资金7亿元,纠正和退回手续不全、报支不合理、不合法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180笔。稳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有13家预算单位成功转轨,实现独立会计核算。在全市率先贯彻落实运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积极协调、指导区直行政单位做好新旧账目转换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营改增”工作】 调度国税、地税部门,积极实施 “营改增”扩围工作,将铁路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和电信企业扩围到“营改增”范围内,并及时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年内,全区有712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其中,一般纳税人142户,小规模纳税人570户。全年累计入库增值税3633万元,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淘汰黄标车】 2013年11月,经区财政局按照省、市财政部门关于自2013年10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末全省全面完成提前淘汰黄标车的通知要求,抽调专人负责提前淘汰黄标车工作,安排工作人员轮流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提前淘汰黄标车窗口现场办公,为做好提前淘汰黄标车工作夯实基础。主动与市环保、贸易、公安交警等部门沟通,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摸清全区提前淘汰黄标车基本情况。坚持即时审核原则,每周复审录入,保证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付到位,补贴资金兑现率100%。至2014年年末,全区累计审核通过的提前淘汰黄标车达747辆,兑付补贴资金577.58万元, 其中,省、市财政补贴资金300.34万元,本级财政补贴资金277.24万元。
【财务人员培训】 2014年,经区财政局多次组织全区财务人员参加培训,全面提升全区财务管理水平。1月16日,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专题培训预算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操作知识,全区62家单位的81名财会人员参加培训。5月22日,举办全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财务管理培训班,重点解读《威海市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传达“三公”经费管理最新标准,规范财务报销制度。7月14—15日,在威海会计学校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1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讲解等。12月20—21日,在崮山、泊于、桥头3个镇举办农村财会知识培训班,旨在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普及更新农村财务知识,培训内容涵盖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农村财会特点、违背财经法规操作案例剖析等。年内,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网络在线教育和面授教育两种方式,对全区3200余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水平。
(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