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4&rec=92&run=13

【概况】 市民营经济办公室(简称民营办)内设综合科、业务科,编制8人。2003年,被威海市中小企业局授予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1221家,注册资金7.96亿元,从业人员1.7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1.1%、131.2%、118.9%;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2682户,注册资金2.39亿元,从业人员1.7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3%、24.1%、7.7%。种养业发展迅速,种植专业户达到8533户,注册资金7427万元,从业人员1.43万人;养殖专业户达到4475户,注册资金4156万元,从业人员7434人。全市民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技改项目达到134个,总投资22.7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65亿元,分别是上年的7倍和6.5倍,其中投入过千万元的大项目49个,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发展。全市民营企业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138家,其中过千万元的12家;有限责任公司521家,占42.7%,是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39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9月,投资4.5亿元,占地面积20公顷,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完工,同月28日正式开业,有400多名韩日客商和2000多名省内外客商入驻市场,摊位租赁率和开业率均达100%,为1万多人提供经商就业机会。全市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共上缴税金7526万元,同比增长26.7%。骨干企业迅速膨胀,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60多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40多家。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劳动再就业的主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威海昆鹏地毯有限公司和山大食品有限公司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诚信守法经营企业。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环境】 在全市深入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中,市民营办以“全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怎么办?”“民营经济大发展,服务如何上水平?”为主题,采取召开座谈会、在新闻媒体开辟“民营潮”栏目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讨论活动,号召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发展民营经济。6月,组织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到南方及省内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结合省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发动广大机关干部停职留薪带头从事民营经济。全市有39名机关干部报名离岗从事民营经济。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在《文登日报》开辟“迅速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专栏,在市电视台开辟“民营经济潮”专栏,集中宣传一批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典型。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围绕“民营经济收费问题”“民营经济组织负责人现状”“全市家纺业现状”等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聘请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帮助黄海包装机械厂等企业研制开发FQJ1200/1600型精密分切机,填补国内空白;帮助28家企业办理自营进出口权,占全市新获权企业的60%;帮助晟林抽纱等企业申报项目,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手续。

【特色产业形成规模】 围绕建设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加强社会分工协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民营企业在抽纱、服装、石材、水产品加工业和汽车修理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扩张规模,形成特色优势和群体优势。抽纱行业是文登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传统行业,全市注册民营抽纱企业达到115家,注册资金5438.45万元,上缴税金24万元以上的15家、51万元以上的6家,其中文登市鲁东艺品有限公司上缴税金最多,达101.5万元。全市从事抽纱加工的个体加工点达2000多个,从业人员13万多人;服装加工业以服装、羊毛衫加工为主,全市注册从事服装加工的民营企业达57家,注册资金2801.3万元,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6家;石材加工业主要分布在界石、葛家等镇的山区,以花岗岩开采加工、大理石加工等石材开采加工为主,全市注册从事石材加工的民营企业21家,注册资金741.3万元,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规模最大的威海华磊石材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20万元,2003年上缴税金24.2万元;水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泽库、侯家、张家产、小观等沿海镇,全市注册从事水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14家,注册资金1030.1万元,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文登市兴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20万元,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汽车修理服务业近年发展较快,全市注册从事汽车修理服务的民营企业17家,注册资金271.5万元,其中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

【加大技改投入力度】 为促进民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民营办加强对技改项目的管理,建立项目库,实行跟踪负责制,将技改项目纳入动态管理,每半月调度一次,每月一汇总。并主动登门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技改项目按期完成。威海昆鹏地毯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购置新设备,建新厂区,扩大生产规模,当年完工,年上缴税金30.5万元。山东江大荃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5500万元,改造生产线,开发新产品。金城绣品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50万元,扩建厂区,年上缴税金24.2万元。胶东化工轻工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征地建厂,年底已完工。乐福嘉制衣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20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共实施技改项目134个,总投入技改资金22.75亿元,实际完成技改投资16.6亿元,其中投入过千万元的大项目49个。

【外来投资民营企业规模扩大】 2003年,外来投资的民营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总投资额达12亿美元,其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外来民营企业达到7家。山东金田小商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兴建的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威海市见龙钢铁有限公司,总投资2亿元,在高村镇征地建厂,已投资9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威海市最大的普碳钢生产企业;威海光威集团总投资1.2亿元,在小观镇建设光威工业园区,已投入8000万元;烟台福亿铭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在泽头镇建设标准厂房并购置设备,已投入2000万元;威海市龙鹏乳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在葛家镇征地建厂,已投入1500万元;文登市富平车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000万元,在米山镇征地建厂生产摩托车,11月建成并投产。

【种养殖业形成规模】 2003年,全市种植、养殖业规模继续扩大,出现一批规模种植、养殖大户。年底,市委、市政府表彰规模经营大户20个,其中葛家镇谷延召租赁荒山29公顷,种植果树,年产量50万公斤,销售收入200万元。大水泊镇于崇合,进行养殖综合开发,形成奶牛、鱼塘、气调库一体化的立体经营格局,新建库容2000吨气调库一座,养殖奶牛50头,鱼塘14亩。侯家镇王荣亮,养殖水貂及海参,年底水貂存养量达2万只,养殖海参60亩。侯家镇刘勤昌,投资500万元建起占地37亩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水貂存养量4万只。泽头镇谭新华,总投资100多万元,租赁土地66.7公顷,种植速生苗木10万株。小观镇许国旗建起3个养鱼大棚,养殖大鲮鲆1.5万尾。高村镇于新跃,建起占地1万平方米的养鸡大棚,年孵化量2000万只,销售收入1000万元。张家产镇李海光,总投资1500万元,种植西洋参66.7公顷,年收入300万元。年底,种养殖业户发展到1.3万户,从业人员2.17万人,注册资金1.16亿元。 (徐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