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10&rec=217&run=13

竹林寺,位于肥城市湖屯镇栖幽寺村东北约千余米的山坡处,又名“无影寺”、“悬林寺”。由于原寺周围翠竹成林而得名“竹林寺”。此处三面环山,一处临溪。据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陶山西崦有竹林寺俗呼“无影寺”有石室三楹。在悬崖数仞间,藓蹬层级,萝葛延缘。旁有井泉曰“无影涧”。右有瀑布崖,崖壁有宋宣和刻字,颇剥蚀。”
竹林寺始建于汉代,历史上多次重修,现尚存庙宇墙壁、乾隆三十一年(1707年)、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碑。现今寺址院内一块石碑分为两截在地,上刻大清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二月重修竹林寺的碑记,碑冠有“万古流芳”四字。据《岱览》载:“碑文由刘传世撰,刘祖尧书”。1919年重修竹林寺碑记记有:“竹林寺地势幽深,林壑清美,又有洞天映带左右。在肥城足称胜景。内有佛殿三楹自宋宣和年间,稽和其时,金人内犯,宋之号令不行于河北诸郡,此处大好山河沦为夷狱……自宋迄清,七百余年其间盛衰迭易,治乱相循,而陵谷变迁,不弟世事沧桑,而此庙亦谓崖石崩压,荡然无存,梵王宫作为飞来石矣。……殿宇榷颓,佛光暗淡,此有善士君张徐诸檀越纠合同志,捐资重修……等等”。
遗址东有一硕大的飞来石,上刻徐茂莘、张怀瑾于民国甲子年书刻的“竹林寺”三字,正楷,南边有陶山居士赵光湖于民国八年书刻的“三宝”两个正楷大字。寺址旁存有一块长宽各1米多的唐经幢座,四周浮雕忍冬花图案和以托扶姿态各异的四个罗汉,其做工细密精致,巧夺天工。在遗址后方有一口深三米的水井,仅靠山崖,名“天仙井”,又名“无影洞”。泉水清冽,甘甜爽口,久旱不涸。崖壁上刻“天仙井”三字,作者以草体书刻“走小月”落款,系赵光湖所作,将其姓名各书了一半,观之耐人寻味。遗址西北山崖上是徐茂莘于大清宣统元年题刻的“爱陶泉”三字。它的右边是北宋宣和二年浅线阳刻的弥勒佛画像,文字残缺不全,“竹林寺摩崖一佛修天工图供奉记”尚可辩认。所刻佛像身着伽裟袍,后有佛光圈。寺西为一深涧,涧上谓“瀑布崖”。雨后山洪沿涧奔泻,浪花飞溅,声如雷震。竹林寺南向,攀援百米就是棒槌洞、朝天洞、三尖洞等。明代张继业曾赋诗赞美“竹林遗址峻,徒切仰高心,旋与转麓去,梵宇邃且深。泉从石窦出,恍忽疑鸣琴。”
清清泉水,幽幽小径,林壑飞鸟,风动竹摇,可谓陶山景区一大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