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49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6&A=1&rec=5&run=13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肥城知县按照山东巡抚托浑布的指令,查禁吸食鸦片烟者。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天主教由德国传教士传入境内,在石横镇隆庄建教堂l处。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知县梁康辰、训导张运长集资创修南北考棚2座,栅栏门l处,为县考所在地。

1852年(清咸丰二年)
11月6日,地震。

1853年(清咸丰三年)
3月8日,地震。县署倡修县城。

1855年(清咸丰五年)
黄河水北徙汇入清河,经肥城转入长清东北入海。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2月10日,捻军直逼县城,激战3昼夜未得入内,随后转战西南乡。把总杜昌
宪督勇追至演马庄,被捻军击败,毙78人。陶南山馆珍藏的宋、元古籍被捻军焚
烧近半。

1866年(清同治五年)
10月,“黄崖山事件”发生。黄崖山位于肥城、长清两县之间。咸丰年间,
扬州人张积中来此定居,聚众讲学,官府疑为“邪教”。清巡抚闫敬铭派兵围剿,
民众万余人无辜被杀,张一家举火自焚。

1869年(清同治八年)
5月11日, 大雨带雹,平地尺余,大如鹅卵,从西北而南,宽七八里,长数
十里。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耶稣教传入肥城,在安驾庄等处设点传教。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5月4日,地震。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前知县邵承照、知县凌绂曾等纂修《肥城县志》。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10月3日,德国矿师福时代带德兵2人,在泰安县东向村(今属肥城县)驱车撞
翻平民粮车, 2人上前与之评理,1人被击毙,1人负重伤。福时代与德兵扬长而
去。
12月31日,因教徒讹诈百姓,平民孟光文、吴方成、吴经明等,在小店村西
北将英国传教士卜克斯杀死。清廷判处2人死刑,1人终身监禁。肥城、平阴县令
革职。赔偿银9000两,给碑资500两,割地5亩建教堂l处。史称“肥城教案”。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7月1日, 县令王玉堂在县城南关火神庙创建劝工局,聘请工师2人,招收群
众学习编织筐、篓、席、草帽。
本年,在县城内鸾翔书院旧址建高等小学堂l处。首任堂长贾长哲,教
习4人,招生100人。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春, 在城内关帝庙以北,建巡警局。设巡官1名,警士10余名。监狱设在县
衙西,隶属刑房管辖。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知县钟树森纂修《肥城县乡土志》。

1909年(清宣统元年)
肥桃因作贡品,桃农常遭官吏差役的敲诈勒索,省劝业道萧某为此在县城南
关火神庙前立“肥桃良种保护碑”。碑文中载:“准受害之家,来辕控告,从严
究办。”

1912年
按教育部通令,全县学堂改称学校,堂长改称校长,教习改称教员。 同年,
山西商人在县城南门外路东开设首家玉庆钱庄,1921年改称鸾祥号钱庄。

1915年
4月,县设商会,全县共有商号214家。
本年,县建警察所,县知事兼任所长。下设警佐管理警务。
本年,县公立图书馆建立。

1916年
3月22日, 二区王拔头村农民王遐如、王家庄商人张光炳等,为反对县署清
查田赋增捐增税举行暴动。 参加百姓2万余人,手持杈耙扫帚,闯入县署,烧了
大堂,而后又去四乡烧了丈量局。数日后,省政府派兵镇压,王遐如等7人被杀。

1918年
12月,县内有三阳教活动。首领王会臣、李同升等。
本年, 曹州一带的土匪范炳鑫率 众攻入县城,砸了县署,抢劫了当铺、盐
店,县知事赵子久逃离县城。

1919年
清查人口,全县285992人,其中男154915人,女131077人。

1920年
9月28日,山东巡按使公署饬令肥城募兵134名,以补营伍。
12月,在城隍庙建师范讲习所,张寿铭任所长,教员4人,招生50人。
本年, 县署调查全县学龄儿童数76009人,就读于国民学校的6392人,就读
于私塾的16000人,儿童入学率29%。

1921年
肥城县通俗演讲所成立,乔玉岱任所长。

1922年
本年,奉教育部令,境内小学改七年制为六年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本年,春大旱,小麦大部绝产。

1923年
肥城县民众俱乐部建立,设干事1人,并建公共体育场1处。

1925年
6月上旬, 狂风大作,拔树毁屋,损坏庄稼。县知事号召商绅募捐救灾,督
促农民补种晚禾。
秋,共产党员李鹤年回到东向村一带,以办夜校、开饭店为掩护进行党的地
下活动;以防匪保家为名,鼓励地主出钱、出粮、出枪,组织农民自卫队。

1927年
7月, 共产党员武冠英遵照上级指示回泰安开展党的工作,与李鹤年建立了
境内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中共东向支部。李鹤年任支部书记。
8月, 根据中共山东区委指示,由马守愚、李鹤年、武冠英等,在东向组建
中共泰安县委。马守愚任书记。

1928年
4月27~30日, 北伐军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贺耀祖部和方振武部的第四军、
第四十一军同军阀孙传芳部、张宗昌部,在境内刀山、孤山、黑山等处激战。此
役击毙张宗昌部第八军军长荣云升并师旅长3人, 毙伤近千人,缴获枪万余支。
30日,北伐军占领县城。
5月9日,蒋介石在泰安调整部署,下达第17号令:“第三军以两团位于肥城。”
上半年,共产党员尹鹏武和农民徐茂贵等人发动石横农民组织起境内第一个
农民协会,徐任会长。之后,一、四、五、八、九区农民协会相继组成。
10月,肥城县农民协会在石横吕祖庙成立,尹翼武被选为会长。1930年春被
国民党新一军强迫解散。尹鹏武被通辑。
本年,全县9个区673个村废保甲制改为村长制。
本年,省教育厅审查公布肥城县合格教员216名。
本年,北伐军与军阀孙传芳等部在境内多次交战,军费接应不济,由肥城县
垫拨军费1316.97万元,县长签字拨付。

1929年
牛家庄农会遭反动武装洗劫,10多名农会干部和农民伤亡,部分粮食、财物
被劫走。县农民协会派人慰问,并动员各界人士为受害农民募捐。

1930年
本年,县政府三班改为政务警察。县监狱、看守所由隶属法院改属司法承审
处。
本年,各乡组织联防巡逻队,实行夜间巡逻,以防匪患。
本年,全县共有53378户,306131人,其中男164762人,女141369人。

1931年
1月, 省督学杨书田带领视察组视察了肥城县立一小、二小和乡立的10处小
学,写出了《视察肥城教育报告》。
本年,省政府委任王鸿绩为肥城县县长兼县大队长。

1932年
夏,中共党员李文甫等,为揭露地主的罪恶,编印了《告全县人民书》,散
发各村,发动民主革命运动。
8月,中共泰安县委派朱玉干在姜家堂(现属肥城县边院镇) 建立了中共九区
区委,尹天爵任区委书记。
11月,匪首刘黑七(又名刘桂堂)率部抢劫城内银楼。
本年,在城内建民众教育馆。
本年,王晋高小校长赵宝衡组织附近学校进步教师成立读书会,引导知识分
子从事革命活动。

1933年
春,山东省政府下令禁止种植、贩卖、吸食鸦片。派员来肥城查禁,将鸦片
烟贩吕正法、张云祥夫妇和王炳灿之妻等,依法判处死刑,就地正法。
夏,黄河决口,淹34村,受害农田69196亩,毁房416间。
9月, 县第一高级小学学生张新村等,在共青团员李寿年和进步教师李森堂
的支持下,组织学生自治会,开展反贪污、反封建的活动,迫使校方退赃并撤换
了坚持反动观点的教员。

1934年
7月,中共山东省工委派姚仲明来肥城民众教育馆开展党的工作。

1935年
2月, 中共山东省工委派于一川来肥城北仪仙,以教育实验区主任的身份开
展党的地下活动。
12月,中共山东省工委组织部长赵健民来肥城玉皇山,在百尺、百福图办起
了平民夜校,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介绍民众教育馆馆长王西成等3人加入共产党,
成立党小组。
本年,肥城县年产烧酒27.76万斤。

1936年
1月,肥城县府聘王连儒(泰安县人) 为总纂,续修肥城县志。王撰写了《肥
城县续修县志序例》,后因战乱而罢修。
5月14日,公布国民大会组织法。山东省划分12个选区,肥城县属第8选区。
7月,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组织部长赵健民来肥城,以民众教育馆为掩
护,开展党的活动。

1937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全县各界爱国人士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8月1日,4时55分发生地震,震中心发生在菏泽,波及肥城。下午6时41分又
震,震级4~5级。
9月, 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共产党员徐麟村、李文甫、王少芬等先后被释放
回到肥城,陆续开展党的工作。
同月,共产党员张维之同进步教师李森堂、赵宝衡、葛阳斋等,在王晋高小
集会,商讨抗日救国大计。之后,在石横召开了教育界人士大会,并与“三路军
政训处战地服务团”一起,在县城等地组织了抗日救国训练班,参加训练的小学
教员、青年知识分子约300人。
10月,中共山东省委派远静沧到泰安九区、十区 (现属肥城县边院、安驾庄
镇) 对上层人士进行统战工作。通过安驾庄的梁杰三、梁坚斋,动员武圣域参加
抗日。
12月,游击队相继建立。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等在边院、大王、宋庄一
带组织一支40余人35支枪的抗日游击队。徐麟村、葛阳斋、孙新民、林克、乔绶
卿、陈惠民等在安临站、虎门、界首、下庄一带,组织了一支80多人,60多支枪
的抗日游击队。马继孔、左平、安春华、许梅村等在孙伯、南栾、张侯一带,建
立了抗敌后援会,筹集枪支,组织了一支30多人,20多支枪的抗日游击队。汶阳
一带的田锡埏、田锡琦也组织了50多人,30多支枪的抗日游击队。
12月,山东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筑先与尹鹏武在石横组
织游击队,并发表《告民众书》。不久,这支游击队发展到200人。

1938年
1月1日,日军第一次入侵肥城。国民党肥城县党政官员及其武装不战而逃。
一夜之间,日军烧毁县府、学校和民房数百间。翌日,日军夜宿安临站、安驾庄
等地,杀人、放火。日军滞留7日,渡汶河南侵。
同月上旬,国民党肥城县支应局局长范维新,网络投机商人在县城组织了维
持会,范自任会长。
同月中旬, 夏张、边院、安临站3支游击队会师空杏寺,成立山东西区人民
抗敌自卫团(简称自卫团),辖2个大队,150余人。张北华任自卫团主席,葛阳斋
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程重远任供给部长,徐麟村任总务部长。3月,
自卫团发展到17个大队,2700余人。
1月17日,自卫团攻克肥城,摧垮了维持会,在南大寺枪毙维持会长范维新。
3月,自卫团组织“抗日宣传队”,在王瓜店、屯头、演马庄、王庄、陆房、
安临站等地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群众参加抗日队伍。
同月,自卫团在县城召开禁烟、禁毒大会,当场将查获的31斤大烟土、海洛
因烧掉。
4月8日,日军从万德出发,二次侵犯肥城,自卫团暂时撤出,分别到大峰山
区、泰肥山区一带活动。
5月, 中共中央派遣郭洪涛等50余名干部来山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旬
到泰西,在边院、北仇一带同自卫团取得联系,留董君毅(段君毅)、孙光筹建泰
西特委。11日,中共泰西特委在北仇小学建立。董君毅任书记,孙光任组织部长,
万里任宣传部长,张北华任军事部长,夏振秋任统战部长,倪冠英任锄奸部长,
王仲范任保卫部长,袁彰武(即袁振)任
青年部长。
同月,中共泰安(西)县第十区委员会建立(现属安驾庄镇),武静安任区委书
记。
6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任命于会川(中共地下党员)为肥城县县长。
同月,经泰西特委批准,中共肥城县委员会在西里村建立。徐麟村任书记,
王少芬任组织部长,王宪笃(又名王英民)任宣传部长。
同月,中共肥城县委在延安至山东分局地下交通线上建立了肥城交通站。蒜
园子(今属东平)为第一分站,南尚任为第二分站,贺庄为第三分站。
同月,中共肥城县第五区、四区、三区区委会建立,傅毅远、王少芬、王宪
笃分别任区委书记。
同月下旬,肥城县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徐麟村兼主任。
7月,中共泰安(西)县第九区委员会建立(现属边院镇),袁崇新任区委书记。
夏,中共泰西特委在陆房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会议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
抓紧政权建设,积极而慎重地发展党员。
8月,中共肥城郊区委员会建立,徐润生任书记。翌年7月,改称中共肥城县
第一区委员会。
同月, 县保安大队第一中队在西里村与日军激战l小时。县保安大队10余人
壮烈牺牲,12人被俘就义。
8~9月,县、区先后建立了文化教育抗日救国委员会。
9月, 国民党山东第一军事特派区专员郁仁治撤销了于会川的县长职务。于
会川带领保安大队改编为范筑先部第十七支队,于任司令,仍活动在肥城一带。
11月, 郁仁治率部进犯大峰山区的抗日武装,遭自卫团反击,1个营被歼。
翌日,郁仁治部在演马庄一带被日军击散。郁仁治身亡。
同月,自卫团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刘海涛任司令员,张北华任
政委,何光宇任副司令员。于会川任六支队第三团团长。
同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任命田家滨为肥城县县长。
12月,日军指挥官本田率一小队日军、百余名伪军侵犯安驾庄。翌日晨,六
支队独立团在北石沟大桥伏击日伪军,击毙日军6人,伪军10余人。

1939年
1月,中共肥城县第二区区委建立,赵业刚任书记。
同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休养所(亦称岈山后方医院)在岈山建立。戴正
启任所长,邹筱梦兼任政委。
4月, 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在孙伯乡孙西村朱氏祠堂主持召开了军政
联席会议,肥城县、区干部参加了会议。
同月,米英俊带领的游击队改编为泰西县独立营回民连,米任连长,武蕴石
任指导员。
春,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后勤部在三区葛家台创建手榴弹厂 (后改为弹药
厂)。薛惠民任厂长,王维成任指导员,共30多人。
5月11日, 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率师直属队、六八六团和津浦支队在
陆房一带山区与日军激战。战斗自拂晓打响,持续到下午5时。陈光部凭险据守,
粉碎日军5000余人的合围,歼敌千余人。黄昏后胜利突围,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
以少胜多的战例。
5月12日,日军扫荡狼山一带,杀害无辜群众88人,烧毁房屋150多间。仅东
陆房村马家街就有12人遇难。
5月, 肥城九区联合办事处在上固留村组建,张维之任主任,设一、二、三
科,代行县抗日民主政府职能。
同月,县独立营组建,张维之任营长,孙新民任教导员。后独立营编入一一
五师。之后又先后两次组建县独立营,王正南、安振田任营长,李文甫任政治委
员,夏荩卿、顾明任教导员。
7月,中共肥城县第七区区委建立,尹惠青任书记。
9月, 县委在魏家坊召开了驱田大会,揭露国民党县长田家滨破坏抗日的罪
行。后田部在衡鱼一带被泰西和肥城的地方武装包围,田家滨逃离肥城。
同月,县委发动群众募捐,解决抗日经费的不足。南尚任姜志礼一次捐大洋
180元。
同月,县委书记徐麟村调出,副书记桑龙轩任县委书记。
10月,为便于抗日斗争,将安驾庄、孙伯、栾任、张侯、坡庄5个乡划为西5
乡分区委,齐秀山、陈秀峰、李耀华先后任书记。
同月,肥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焦庄宣告成立,通过民主选举,于会川当选县
长。同时撤销九区联合办事处。
11月22日,驻在董家南阳的二区抗日动员委员会,被汉奸张相兰率部袭击,
4人牺牲,3人被捕,2人受伤。时称“董南阳事件”。
12月9~11日, 县独立营在泰西军分区部队的配合下,攻克魏家坊。击毙红
枪会反动头子丁传玺等18人,生俘百余人。
12月28日, 八路军某部在双村一带击溃伪保安大队高福昌部20余人,俘敌6
人,缴获长短枪16支。
冬,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在全县开展
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工作。
下半年,县委创办《导报》,宣传部长黄伯莹任主编。翌年下半年停刊。
本年,青年、妇女、农民、工人抗日救国会,教育抗日救国会,儿童团,农
民自卫队等抗日群众团体相继建立。李学智任青救会主任,李虹任妇救会主任,
刘培堂任农救会主席,崔武州任工救会主席,王惠东任教育抗敌救国团主任,刘
太东任儿童团团长,刘继河任农民自卫队司令。

1940年
1月8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一部在杨庄附近袭击汉奸张相兰部, 击溃
300余人,毙伤80余人。
2月,李文甫继任肥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同月,县委书记桑龙轩调离,副书记陈明(吴立全)继任书记。
春,肥城县第八、九区119个自然村,分别划归长清、平阴、茌平县。
5月, 县委根据泰西地委会议精神,在全县开展了以借粮渡荒为先导的“红
五月”运动。其间又开展了反顽、反封建和反特锄奸斗争,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在运动中,有些地方由于政策界限不明确,侵犯了中农利益;反特锄奸扩大化,
反封建斗争庸俗化, 引起群众不满。7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徐向前、东进
抗日纵队司令员肖华先后路过泰西,对“红五月”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批评
和建议。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经验教训。
5月,肥城县被中共山东分局命名为“山东青年工作模范县。”
7月5日,泰西军分区司令员王叙坤率部围攻阴山前反动红枪会,生擒反动头
目阴元省。
夏,伪县长兼警备大队长赵富文,大搞强化治安,挖封锁沟,安设伪据点10
余处。
8月,县委书记陈明调出,地委派李运(李福民、吴力践)任县委书记。
9月, 泰西军分区与肥城、泰西地方武装在安临站八里沟一带设伏,袭击从
安驾庄返回安临站的日伪军,打死打伤日伪军40余人。
10月,泰西地委将肥城第三区(现安临站乡)划为抗日实验区,隶属县委和地
委双重领导。

1941年
2月,县委在黄土岭村召开党政干部会议,与会人员200多人。县委书记李运
传达有关审查干部的指示,教育干部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经得起考验。
3月21日拂晓, 驻莲花峪的泰西地委和专署机关突然被日伪军包围,上午10
时突出重围。地委宣传部长黄伯莹、泰安(西)县自卫大队司令张俊千等13人壮烈
牺牲。
同月,县政府建立“平、肥、东工商工作队第一分队”,王广汉任分队长。
同月,肥城县抗日军政人员实行粮票制。
春,刘安民、王泗忠等人,奉中共实验区委指示,乘安临站据点白翻译官到
学校讲授日语之机,用菜刀将其砍死。
6月, 驻马家堂的泰西军分区后方医院,因汉奸告密,被数百名日伪军突然
袭击, 96名伤病员和工作人员,除5人脱险外,全部被捕惨遭杀害,制造了骇人
听闻的“马家堂惨案”。
同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文甫调出,由县政府秘书刘庆宇代理县长。县
委书记李运调鲁西区党委学习,组织部长徐刚代理县委书记。
同月,国民党省政府委任张炳杰代理肥城县长。
7月24日,日军纠集泰安、宁阳、肥城等县的伪军约1万余人,包围了地委、
专署机关和军分区驻地虎门一带。军分区部队和地委、专署武装人员,在军分区
司令员刘贤权指挥下,与敌激战一天,夜晚突出重围,转移至二区张庄、袁庄一
带。
同月,县委在南僧台召开区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确定县区党政干部作战略
转移至黄河西,乡村干部和基层党员转入地下活动。
9月,抗日民主县政府代县长刘庆宇调离肥城,李福民(又名吴力践) 接任县
长。
11月,代理县委书记徐刚调出,地委任命吴克让任县委书记。
12月,县独立营改编为县大队,辖3个连。安振田任大队长,赵其林任政委。
本年,日伪军推行第四、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县境新增日伪据点5个,
14名区以上干部被日伪军杀害,大部分抗日干部和党员被迫转入隐蔽斗争。
本年,县委贯彻泰西专署公布的《奖励反正伪军条例》后,10月,盘踞三区
(今安临站乡、东陆房乡)狼山据点的伪军70余人弃暗投明。至年底,二区、三区、
五区、六区及泰西县九区、十区等据点的部分敌伪人员,为掩护抗日干部提供情
报,做了许多有利于抗日的工作。
本年冬,泰西专署在肥城、宁阳两县边境建立泰西公学,培养抗日干部,张
海萍任校长。

1942年
1月,原泰安(西) 县县委书记邹靖国叛变投敌,边院、安驾庄、汶阳等地的
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随之,原肥城县大队大队长安振田投敌,李鹤年、张
建新等大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被捕入狱。
2月, 县委通过两面政权,利用日、伪之间的矛盾,摧毁了国民党肥城县政
府,揭穿了国民党“曲线救国”的阴谋。
4月,泰西回民抗日救国会成立,金晓村任主任。
春,县委从三区、二区、四区、五区、六区和原属泰安(西)县的几个区,挑
选部分共产党员和可靠群众,打入伪政权,分化瓦解敌人,保护群众利益。
6月, 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实行精兵简政。县机关共保留干部20余人,区
委、区公所只减不增。
7月,根据泰西专署指示,肥城县成立经济委员会。
9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福民调离,李森堂接任县长。
12月,泰西、运东两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合并,成立泰运地委、专署和军分
区,肥城县属之。
本年, 日军为达到其长期占领肥城的目的,委任乡镇长67人,全县编为788
保,6802甲,联保主任58人,保长、副保长1576人,总户数72023户,385918人。
本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布鲁西币为本位币流通使用,相继流通的还有北海
币、冀南币、晋察冀边币。

1943年
2月,打入日伪据点的周东野,在军分区基干一团和县大队接应下,率320人,
携带200余支枪投靠地方抗日武装。
春,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各区乡,发动群众进行生产救
灾,动员各界人士募捐赈济。
6月,县委书记吴克让调离,县大队政委赵其林任县委书记。
同月,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县长兼县大队长。
9月,县长李森堂调离,吴力践(又名李福民)接任。
11月, 日伪军在布山一带“扫荡”,将抓到的9名群众杀害在中古城村西,
投入井中。
12月,军分区攻克六区白庄据点,击毙伪区长王培松,俘敌100余。
12月,成立“泰西地区军事委员会”,崔子明任书记,马宗凯任副书记,指
挥泰肥和大峰山区的武装斗争。
下半年,攻克黑山、王瓜店等多处日伪据点,日伪军被迫撤并,龟缩县城。
本年,大旱,秋蝗蔽天,庄稼失收,全县饿死9004人,逃荒者143020人。

1944年
春, 县委开始恢复根据地的建设,县大队发展到500多人,各区都建立了区
队,每队30~50人。
5月,境内开展土地回赎工作,9314户农民回赎土地31106亩。
7月,县大队在米山岭设伏,袭击了由演马庄押运粮车返县城的300多名日伪
军。
夏,日伪军又在白庄安设据点。秋,县大队、公安干警再次攻克白庄据点,
俘敌200余人,缴枪100余支。
12月10日,军分区一团政委崔子明率部1000余人攻打肥城县城日伪据点,打
死打伤伪军33人,生俘400人,缴获各种枪支300余支。
同月,县区党员干部在大董庄进行整顿,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下半年, 开展减租减息工作。 14485户减租减息, 计款305218元, 粮食
3588539斤。

1945年
1月, 一区抗日民主区长朱增山在大王庄村召开会议,被日伪军四五十人包
围。朱带领通讯员突围,击毙敌人2名。因众寡悬殊,朱英勇牺牲。
2月,鲁西银行肥城办事处建立,李健一任经理。
3月,泰西回民救国会筹资2000元,在泰西县边院区宋家庄建立“同生油坊”。
春,陈屯、邱家林、丁屯、柳滩等9个自然村划归平阴县。
5月,泰运十六专署改称第一专署,肥城县属之。
8月上旬,县长吴力践调离,聂华民代理县长。
同月15日,驻县城、石横、演马庄据点的日伪人员先后逃往泰安,肥城全境
收复,县城和各区集会庆祝。
同月,泰运文化出版社创立,武冠英任社长,梁杰三任副社长。
9月,五区(今王瓜店镇) 汉奸区长、反动红枪会头子王乐海,纠集红枪会员
和汉奸冲入五区区公所,杀害区干部2名。
同月,县委书记赵其林调离,尹笠夫接任;代县长聂华民调离,王少芬接任
县长。
10月,全县开展反奸诉苦运动。县委、县政府在屯头召开“穷人翻身”万人
大会,斗争有罪恶的日伪乡村长和汉奸特务,没收其侵吞的财产。
11月,县长王少芬公布施政方针:(一)彻底实行减租减息和增资,改善人民
生活;(二)发动群众,实行民主,以巩固新肥城;(三)严禁贪污,以使政府人员
养成廉洁奉公的作风;(四)对伪军政人员的处理原则:如向民主政府诚心悔过自
新的,政府即予以生命财产的保障,如仍执迷不悟,定予以严处,决不姑息。施
政方针得到各界人士拥护。
同月,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共中央会议精神,召开县区干部时事座谈会,会
议决定:(一)制止内战,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前线;(二)整顿教育,修改教育内容;
(三)普遍实行“土地回赎”;(四)彻底实行合理负担。

1946年
年初,县民主政府部分机关进驻县城办公。
3月17日,第一军分区在县内扩军100人。
3月, 在泰西县回民协会的倡导下,14个村庄1500户回民集资4500元,在西
界村建立汶阳合作社,后在边院村设分社。
春,深入开展雇工增资工作,提高了雇工的经济待遇。
春,县委创办《肥城群众报》,翌年停刊。
5月,为反对内战,县民主政府组织群众拆除肥城城墙;城内设兵站、粮站;
组织担架队、民工队。
6月7日,新四军一纵三旅攻克泰安城,县公安局派员赴泰城押回俘虏的肥城
汉奸、特务110人。
同月26日,蒋介石悍然挑起内战,县委领导全县人民投入解放战争。
7月8日,万人公判大会在屯头召开,控诉并镇压了国民党反动县长张炳杰、
特务队长王庆显等4人。
同月,县民主政府在北仪仙召开全县教师会议,贯彻省政府关于整顿发展小
学教育的指示。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文甫到会作了形势报告。
同月,县委、县民主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全县逐步开展土地改革工作。
8月, 县委根据上级党委关于“支援前线扩军参战,准备自卫”的指示,全
县开展“大动参”运动。二区、四区、五区区委书记石庆瑞、刘运生、刘肖林、
七区区长赵业刚带头参军。全县报名参军的青年2000多人,批准入伍的1800多人。
肥城县受到冀鲁豫边区的通报表扬。
9月,中共肥城县委派干部赴前线慰问子弟兵。
11月27日,泰运专署分为泰西、运东两专署,肥城县属泰西专署。
12月,县长王少芬调离,阴明村接任县长。

1947年
1月,境内掀起了土地改革高潮。3月,因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土改被
迫中断。
2月, 泰西四中部分师生与在边院的泰宁联中合并,在边院成立泰西公学,
专员张耀南兼任校长。
3月1日,国民党新五军压境,民不聊生。
3月10日,国民党县政府返回肥城。13日重建警察局,张士栋任局长。
同月,县委在荣华官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除留尹笠夫、张永年、张瑞周等
坚持斗争外,其他干部和武装人员转移黄河西。‘
4月初, 国民党县自卫大队副大队长鲍星三率部返回肥城,抓捕、杀害共产
党员、 革命干部、积极分子140余人。26日,国民党新五军离境,鲍星三撤离肥
城前,下令用机枪、手榴弹扫狱,死27人,伤60余人。
5月, 境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复查。运动中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少
数地方对地主分子进行体罚,“扫地出门”,不给出路,甚至乱打乱杀;有的地
方侵犯中农利益。
7月,县委书记尹笠夫调离,县委副书记刘子重接任县委书记。
8月,国民党两架战斗机飞至屯头上空骚扰时,其中l架坠毁在蛤蟆山附近的
高粱地里。驾驶员潘承诰跳伞被俘。
9月24日,山东省政府委任宋锡九为肥城县县长。
10月8日, 泰西军分区部队和地委、专署机关在布山一带遭国民党七十三师
十五旅四十三、四十四两个团的袭击,伤亡、被俘100余人,被迫撤离泰肥山区。
秋,刘(伯承) 邓(小平) 大军南下,途中攻打汶上县城,肥城组织支前大队
400余人,担架100付。
秋,县委、县民主政府发动群众组织“保田队”,开展以村为主的自卫战,
打击入侵的小股敌人。翌年7月,受冀鲁豫军分的通报表扬。
11月18日,泰西军分区政委崔子明率一团、二团、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七团、
十五团一部及肥城、平阴县大队共3000余人,经两天一夜激战攻克了石横还乡团
据点,全歼守敌613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2月19日,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健民率7000余人在白屯、项屯一带与国民党
十五旅四十四、四十三两个团激战,消灭1000余人,俘敌副营长以下近500余人。
冬,泰西公学文工团来肥城演出歌剧《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
等节目,受到群众欢迎。
年底, 为扩大地方武装,三区区委根据县委指示,动员500名青壮年参军。
县委给三区区委书记阴毅民记大功一次。

1948年
1月,县委书记刘子重带领部分党员干部参加冀鲁豫边区党委举办的第一批整
党学习;3月,副县长曾永源带领其余的县区党员干部参加第二批整党。
1月21日拂晓, 还乡团一部与国民党军十五旅一部,围剿张庄、袁庄、孤堆
地3个村,捕去共产党员和民兵31人,11人被杀害。
4月,王庄农民集资建起境内第一个供销合作社——益民合作社。
同月,县委书记刘子重调离,赵庆栋接任县委书记。县长阴明村调离,曾永
源接任县长。
5月,县委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敌工工作,全县759名敌官兵携带长短枪41支、
子弹500多发,弃暗投明。
7月8日,国民党肥城县大队和还乡团一部到伊家沟一带抢粮,被泰西军分区
部队和肥城县大队截击,国民党七十三师十五旅、还乡团胡玉河部闻讯增援,经
过激烈战斗,毙伤敌500余人。还乡团头子胡玉河被击毙。
同月17日,泰西专署由冀鲁豫划归鲁中南行署,改称鲁中南七专署,肥城县
属之。
同月26日,孤立无援的肥城县国民党军政人员逃离肥城,肥城县全境解放。
同月,泰西专署在肥城建泰西总酒厂。
9月,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支援前线指挥部,全县组织民工270多人,担架
41付,支援济南战役,其中26人立功。
10月,泰西地委、专署和军分区部队在驻地穆庄、姜庄召开济南战役祝捷大
会。会后地委、专署机关进驻肥城县城。县委、县民主政府由南部山区分别进驻
巧山店和伊家沟。
秋, 肥城、长清组织联合剿匪指挥部,在两县接壤的山区进行3次围剿,抓
获匪首5名。
11月, 经过反奸诉苦和忆苦思甜活动,全县掀起踊跃报名参军高潮,700多
名青年自愿入伍。
11月, 全县组织民工2000多人,担架500多付,小车3000余辆,支援淮海战
役。双村民工排在支援淮海战役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华东支前委员会授予“千
里冰雪、完成任务”锦旗1面。
12月,泰西地委、专署在王瓜店创办建国学校,第一期招收普通班和银行会
计3个班,300余名学员。1949年学校迁至县城。
12月,县长曾永源调离学习,张海光接任县长。

1949年
1月, 泰西地委、肥城县委、县民主政府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悼念革命烈
士。会后演出了《三世仇》、《赤叶河》等话剧。
2月,为开辟江南新解放区,肥城县百余干部奉调南下,离肥赴任。
2月,县委书记赵庆栋调泰西地委,副书记张瑞周接任。
5月,根据上级关于建立乡级政权的指示,县政府在二区伊家沟(现属新城镇)
进行建乡试点,选举产生了县内第一个乡人民政府——伊家沟乡人民政府。冬,
全面推广。至1950年底,建立乡级基层政权工作基本结束。
同月,二区孙庄孙常业组织6户农民成立了境内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6月,原泰西县第一、二、三区(即安驾庄、边院、高淤) 划归肥城县,编为
八区(安驾庄)、九区(高淤)、十区(边院)。
6月,肥城合作社推进社组建。1951年6月,改称肥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7月25日,狂风暴雨持续6小时,成灾面积78568亩,毁房26823间,伤亡76人。
8月上旬,泰西地区所辖肥城等5县的部分地区发生霍乱、痢疾、回归热、伤
寒等疾病,专署卫生局及当地政府组织抢救。
10月1日, 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伊家沟召开万人大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同月,县委按照中央“除尚未巩固的新区外,一切党的支部均应公开”的指
示, 开始分批分期地公开了共产党的支部。首批公开党委l0个,党支部456个,
党员5403人。翌年春,所有党组织全部公开。
同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总结推广孙常业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经验,全县掀起
了互助合作高潮。至月底全县互助组发展到422个,至年底达到572个。
10月29日~11月2日,在伊家沟召开肥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冬, 县委在二区巧山店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翌年8月迁至县城南关,更名
为县学。
本年,第四区中共东焦庄(现属王庄乡)支部贯彻执行上级禁赌指示,对聚赌
者给予做30张课桌的处罚。聚赌者不服,除向区政府上告外,并乘机盗窃枪支,
伪装地方武装,鸣枪抢了聚赌者的杂货铺。然后诬告该支部抢劫。5名支部委员、
7名党员被捕受审。5名支部委员被监禁1年半,造成冤案。事后,5名受害的支部
委员多次上诉,要求复审。直至1966年受害者再次上书党中央,终于得到平反昭
雪。
本年, 全县社会总产值392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585.77万元,其中,农业
总产值3236.97万元,工业总产值348.80万元;人均国民收入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