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德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3&rec=204&run=13

楼德镇

【概况】 位于新泰市西部,与宁阳、泗水、岱岳区交界,面积96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2.1万户,7.8万人,耕地面积7.6万亩。五年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由06年的18.9亿元增长到23.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6.4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325元增长到6200元。

【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安排,积极引导农民继续扩大西红柿、土豆、芫荽、蒜苗、芹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种植面积。一是布局调优。紧紧围绕蔬菜、桑蚕、林果、畜牧、食用菌五大主导产业,根据辖区各村地形特点和群众的种养习惯,以镇北部柴汶河沿岸资源设施条件较好的12个村为中心,大面积发展蔬菜生产,形成贯穿东西20华里的蔬菜生产带;在镇东南部资源设施条件稍差的8个村,大力发展桑蚕和食用菌,连片建成桑蚕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在镇南部丘陵地区的11个村,大力发展优质林果和畜牧养殖,形成优质林果基地和高效肉蛋奶及牧草种养基地;在东封家庄村、西封家庄村、力里村、东王庄村、西王庄村、薛家庄村连片发展无公害土豆3000亩;在赤坂村、苗庄村推行蒜苗、芫荽有机化生产;在东城前村、西城前村连片建成1000亩绿色西红柿生产基地;在东岭村、后泗村、营东村、营西村、东营村连片发展有机蔬菜600亩。二是模式调精。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和季节时令,合理搭配,科学种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蔬菜种植方面,先后在全镇推广了“早春土豆~玉米间菜花~蒜苗间白菜”、“早春西红柿~越夏大白菜(或菜花)~秋延迟西葫芦(或黄瓜)”、“早春甘蓝~越夏菠菜(或菜花)~芫荽(或蒜苗)”等三作三收、四作四收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年亩经济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在桑蚕养殖方面,推广桑菜间作、蚕菌交替养殖种养模式。同时,为调动群众植桑养蚕的积极性,扩大桑园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台《楼德镇桑蚕生产奖励办法》,积极鼓励群众植桑养蚕。2010年,全镇桑园面积达4800亩。三是品种调良。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在蔬菜生产上,先后引进荷兰七号、十五号、津引八号土豆,津园五号、顶峰一号优质黄瓜、美国粉王、齐粉、以色列乐家、哈特西红柿、法国冬玉、荷兰青玉西葫芦、荷兰红罗丹、瑞士萨菲罗菜椒等品种,在食用菌养殖上,引进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新品种,在林果生产上,先后引进以色列雪莲、黑提、荣名一号葡萄、8518薄壳核桃、西扶一号核桃、荷兰3930杨、108毛白杨等中外名、特、优品种,在畜牧养殖上,先后引进江苏高邮鸭、临武鸭,皮特兰、长白猪等品种,这些优良品种以良好的品质迅速占领了市场,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10年,全镇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新发展有机菜500亩,新发展桑园700亩,新发展经济林600亩,新建规模养殖场4处、改扩建2处。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一是狠抓龙头企业引进和培植。依托全镇蔬菜生产、畜牧养殖和粮食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和培植上下功夫。2009年,重点抓好了投资5000万元的泰安万兴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饲料加工项目建设,该项目于2009年8月27日签约,9月4日已正式开工建设,截止2010年,一期年产50万吨饲料加工已正式投产,二期日屠宰12万只畜禽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以清大乳业奶牛养殖为龙头,以牛、羊、猪养殖为主,鸡、兔等为补充,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2010年,新建成规模养殖场9处,奶牛存栏量达5600头。同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引导群众积极兴办和参与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在先后建成楼德蔬菜协会、林果协会、食用菌协会、养牛协会、屠宰协会的基础上,又新建了煎饼合作社、养猪合作社、沼气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养鸭合作社等11个合作社组织,并加强指导,促使其规范发展。至同年底,全镇新建、扩建农业龙头企业4个,农村合作社达11个,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综合开发】 2011年,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确立了三个上级扶持项目,柴城水库、霄岚水库除险加固及镇北部万亩中低产田综合开发项目。其中投资799万元对东城、西城等7个行政村一万亩土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新格局,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 坚持项目立镇、工业强镇思想,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想方设法多上、快上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调整、转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楼德经济发展新优势。2010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发展规划,结合本镇实际,成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社区建设等9个重点工作指挥部,各指挥部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高效推进。至2010年末,3个过亿元的项目泰安万兴农牧30万吨饲料加工、丰元经贸两万吨草酸生产、良君益友榨油机加工项目已竣工投产。传统项目制鞋企业达5家,生产线10多条,可日产各种型号运动鞋3万双。鑫天隆纺织、泰尔制衣等一批新建轻工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中天精细化工、粮食储备库、水煤浆等新建项目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社区建设】 2009年,按照“1+X”的模式,结合楼德实际,对全镇社区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最终确立了“1+3”的模式,即:楼德镇区、营里社区、柴城社区、王庄社区,其中在镇区内又设立了新庄、苗庄两个城镇社区。至2010年末,镇区文体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龙泉小区、东城花园居民楼建设已初具规模;徂阳大街西段1.3公里延伸工程正在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等辅助设施建设;西村、南泉两个镇区居住点居民楼也正在紧张施工;营里社区已做好了拆迁工作,完成了社区规划,正在进行开工准备;柴城社区和王庄社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为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社区建设秩序,镇成立新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建设综合执法队,确保社区建设顺利实施。

【社会民生】 计划生育工作抓住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查体、孕情跟踪、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三项重点,开展了综合整治活动,切实摸清了已婚育龄妇女的底数,夯实了基层基础。“平安楼德”建设深入推进,先后开展了“新春平安行动”、“ 治安环境优化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整治百日行动”等活动,充分发挥“天目工程”、“平安互助网”、“平安灯”作用,有效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开展,劳务输出、就业再就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指标连续五年均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2009年,完成就业再就业1260人,劳务输出1991人,新型农保征收26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247人。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圆满完成了全镇饮水工程建设任务,饮水工程社会化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村村通有线电视工作进展迅速,有线电视主线路已通到各村,有线电覆盖率达80%以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防范措施,坚持不懈地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避免了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2009年,积极配合全市”铁砂风暴”行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共清理7处干选点,17处水选点,并完成了采坑回填、土地复垦、设备销毁及撤离,地上附着物拆除工作,保护了国土资源,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文教卫生】 全镇有初中2处,在校生1730人,教职工260人,专任教师237人;小学9处,在校生4426人,教职工183人,专任教师183人;幼儿园19处,在园幼儿1864人,专任教师56人;成教中心校一处,专任教师21人;村农民技校36处。全镇中小学除一处(力里联小)为新泰市级规范化学校外,其余10处有9处是泰安市规范化学校,一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教育工作继续保持了在全市乃至泰安的领先地位。镇一中、中心小学等学校都承担着泰安市级以上教研教改实验课题。2009年,镇被确立为 “山东省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优秀研究基地”,实验课题“儒家仁爱思想与学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被山东省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省级规划课题。自2007年,连年全市乡镇年度督导工作均名列第一。不断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连年达到95%以上。市三院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