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228&run=13

【概况】 2004年—2012年,全县普通中小学校围绕人民满意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行为,创先争优,均衡推进,普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轨道。“普九”成果巩固,幼特教育规范发展,普通高中“控规提质”,教育教学管理日趋规范。适应全县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2009年撤并东平三中,2010年东平四中招收初中段学生,2012年佛山中学独立。2012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6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初中20所,小学121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78000余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35处。【中小学德育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德育工作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制定德育工作“四四五一”推进策略,即:突出“四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育人相结合。坚持“四个回到”,回到人本、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推广和深化研究课题成果。注重“五个育人”,注重课程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评价育人。抓好“一个杠杆”,即评价推进。对各单位及全县中小学教育工作做好考核评估,定期举办道德教育优秀主题班会展评、展示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规划实施“主题教育”“家校共育”“学科德育”“感悟自然”“文化浸润”“阳光心理”等六大行动,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引导学生道德生成和发展。摒弃传统道德教育评价知行分离弊端,注重全员性、全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以实践行为评价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促进学生幸福成长,青少年道德教育取得新突破。

【义务教育】 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结合实际,依法治教,在“普九”宣传、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质量等方面扎实工作。2004年起,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围绕消除薄弱学校、激发优质教育资源活力,至2012年,撤并高中2处,小学55处。扩大基础设施完善、教育质量较高学校规模,改善办学条件。考虑地缘关系和交通安全便利,采取“一乡一策”“一校一策”,根据生源分布和教育需求,统一谋划中小学布局和学校建设方案,分步实施。注重“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开发智力,全面发展。2008年起,推行素质教育,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书画、体育、音乐、小制作、小发明等社团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兴趣爱好。2012年4月,下发《东平县中小学学生社团实施意见》,整合学校资源,建设管理规范的精品社团。2011年起,分批为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农村小学配备班班通多媒体教育教学设施,2012年底,班班通覆盖率82.3%。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以上。东平县被评为全省学校装备建设先进县。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 2007年,县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县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制定下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实施办法》《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四个配套文件。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力推进改革实施。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基准定额。确定享受免除杂费政策对象。从2008年始,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由2007年240元提高至295元,农村初中生由340元提高至445元。2009年,农村小学生提高至350元,农村初中生提高至550元。2010年,农村小学生提高至450元,农村初中生提高至650元。至2012年,农村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达到550元,农村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达到750元。资金市与县分担比例8∶2。免费提供教科书,推进循环使用。2007年秋季学期起,向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2008年起,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科书。所需资金,分别由中央、省级财政负担。2009年起,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2012年,全县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782.4万元。落实资助政策。2008年起,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补助300元,小学提高到500元、初中750元,资助人数不低于寄宿生人数8%。2012年,小学补助标准每生每年达到1000元、初中1250元,资助人数不低于寄宿生人数10%。

【教师工资统筹】 2002年7月,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原则,全县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开始纳入县级统一管理。2003年,县财政两次调整全县教师工资,缩小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的差距。2005年6月,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乡镇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管理的意见》,普调全县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发放乡镇离退休教师工资。2008年5月,县政府决定,乡镇教师工资与县直拉平,并从2007年7月始补发。此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乡镇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2004年7月,县政府决定,由财政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解决乡镇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一次性补发1998年10月1日起至2004年保费。2005年11月,解决了乡镇教师住房补贴。

【教学与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2008年4月,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实施“有效达标课堂改进行动计划”的意见》,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10年11月,确定2010年—2012年为“高效课堂系列年”,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推进全县课程改革、提升质量。2011年11月,出台《关于推进“导学达标”课堂改进行动的意见》,明确、完善课改工作目标和要求。2012年,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县构建“一校一模”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改革。2009年,组织完成地方教材《可爱的东平》编写,11万字,照片100余张。各中小学编写校本教材300多门,成立学生社团800多个。以打造合格公民为主要任务的第八次课程和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学校简介】 东平高级中学 前身为东平县第二中学,2000年改名为东平高级中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10年通过省教育厅复评验收。2012年,学校占地115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教职工369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91人,中教一级教师108人;教学班66个,其中,高一班1300人,高二班1200人,高三班1100人。学生3600余人。
2004年—2012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强化学校校训和学校精神,确立“志向高远、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注重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深入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教学成绩稳步提高。2012年高考重点、军检上线人数大幅攀升。先后被评为“市高考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校园文化建设AAA级单位”“市绿色学校”“市花园式单位”“学生喜欢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泰山名师6人,泰安市学科带头人12人,东平名师23人,东平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东平县十大杰出青年3人、十大女杰2人。
东平县实验中学 学校位于县城佛山街中段,占地94.2亩,教学楼6栋,建筑面积12150.2平方米。2012年,教职工200人,专任教师167人,其中高级教师63人,一级教师92人,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89人。
2004年—2012年,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效能“两个工程”,主抓教学服务、管理服务、后勤服务,以“制度完善、公正评价、人文关怀、文化引领”为保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聘请八名校长顾问,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决策,架起沟通桥梁。成立学校督察工作小组,实行学校工作全面督查和限时整改制度。推行“一体两翼四环教学模式”,开展同课异构、人人讲课、上示范课、研课标说教材、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办“求索”和“蓝天”校报,为师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实行家校共育制度,每天邀请四名学生家长到校参与学校管理,定期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学习平台。学校以人格教育为切入点,以爱心、责任心、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为主要德育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分层实施,形成体系。六年级抓社团建设,培养孩子们兴趣特长和团队意识;七年级注重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八年级开展虚拟班级建设,全员育人,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九年级进行励志、感恩教育,为成人做准备。
2004年—2012年,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省消防安全示范学校、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德育示范学校、泰安市学生喜欢的学校、全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全市教学示范化学校、全市校园文化建设AAA学校、市级绿化学校等荣誉40余项。涌现出省特级教师1人,泰山名师4人,东平功勋教师1人,东平名师5人。
东平县实验小学 位于县城东山路033号。学校占地43亩,有教学楼8栋,建筑面积23831平方米。2004年,29个教学班,教师97名,学生1885名。2012年,40个教学班,教师126名,学生2896名,分别比2004年增加37.9%、30%、53.6%。
2004年—2012年,学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要素式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全县历年小学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实施“以说育人”工程,营造浓厚“说”氛围,形成年级、学科、生活三大训练系列,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现代教育报等5家媒体予以报道。学校按照省定标准加强功能室建设,每年更新增添图书、教学仪器,器材配备,建起多种应用平台校园网,教师每人配备微机1台,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2004年成为全县第一个省级规范化小学。2010年,市教育局授予“特色鲜明学校”。2011年,投资1296万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列入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建筑面积10797.7平方米。是年,落实泰安市“人才递进工程”,全县小学段5名泰山名师全部出自该校。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从“求新、求准、求巧、求小”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锻炼得提高。2012年4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案例”,代表泰安市在全省德育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其经验在省、市全面推广。
9年间,学校涌现出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各1人,泰山名师9人,泰山英才13人、市教学新星6人,市优秀教师11人,市教学能手27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县师德标兵18人。学生在上级开展的征文、写字、才艺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有226名学生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学生吴曾被评为山东省“感恩小明星”,姚晓辉被评为“山东省美德少年”、第十一届省“齐鲁小名士”。学校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家长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15项省级以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