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故城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3&A=3&rec=95&run=13

  半城故城址,位于乡饮乡沈家屯东500米,乡级公路南侧,俗称“半城”,又名沈家屯城址。据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记载:“高齐文宣帝移平原于汉宁阳县城北十七里,隋以平原东南二十里有古龚邱城,遂改平原为龚邱。”清乾隆八年《宁阳县志》载,县东南之半城,当为古龚邱城,并载“半城,相传为汉褒鲁侯旧第”。另据中国人民大学龚晓工先生祖谱记载:“元公使周,受封龚邱,因地为姓,其姓始此,元公子坚公仕晋进为大夫”,由此推断龚邱其地应始东周。
  城址平面近方形,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700米,面积52.5万平方米。城墙早年夷平,南城垣现有两高大夯筑土堆,俗称“东、西龙眼”。城中部有一高约6米,长约100米,宽约32米的夯士台基,夯层厚约0.34米。城内文化堆积层厚0.4—0.6米。在城址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鼎、壶、豆、甑、板瓦、筒瓦等器物残片及铜镜。据考古调查,半城故城址,有汉魏时期遗物,初步认定为汉魏时期的故城址,具体是否为隋代龚邱城址,有待于进一步考证。1979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