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庄乡党委政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3&rec=289&run=13

狠抓结构调整 加快经济发展
党委书记 栗 明 乡 长 徐恩良

董庄乡位于市境北部, 距市区15公里,北邻宁阳,东接泗水,104国道、京福高
速公路贯穿南北。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石门山,面积84.2平方公里。辖51个自然村,
35个村民委员会; 至2002年, 有12342户, 45730人,其中女22828人,非农业人口
36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1‰。
1999~2002年,董庄乡坚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经济发展、精神文明、
基层组织建设三个重点,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为1.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其中,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157万元、345万元、6661万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6.5%、7.2%、6.7%;2002年为2.13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达到2827万元、360万元和4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8%。农林牧渔
业总产值四年分别为15039万元、 14728万元、6561万元、10435万元。粮食生产在连
年干旱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好的收成,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13公顷,四年总产
分别为3.15万吨、 3.1万吨、 2.23万吨、1.68万吨;瓜菜710公顷,四年总产分别为
1.31万吨、1.48万吨、1.49万吨、2.13万吨;2002年末,大牲畜存栏3640头,猪存栏
1.8万头,羊存栏2.66万只,家禽存栏18.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四年分别为3905万元、
3472万元、5463万元、4853万元。2002年,水产品总量285吨,渔业总产值178万元。
财政收入四年分别为503万元、577万元、246万元、5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四年分
别为2341元、2491元、2632元、2413元。
经济结构持续改善,比例关系日趋协调。坚持一、二、三产业一起抓,走稳定第
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路子,三产比例协调到40:40:20,
粮经作物比例达到5:5。农村经济结构突破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向种、
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集约化、现代化经济转变,林、牧、副、渔业产值占农
业总产值的70%以上。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发展林果业
为重点,大力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了“北部山区林果带,平原地带果蔬菜”
的发展框架。逐步形成了葡萄、板栗、草莓、桑蚕、优质梨、柿、桃、杏等基地,树
立了林家洼葡萄亩收入4000元以上, 屈村草莓亩收入8000元,翟家屯“3+1”蚕禽轮
养大棚每棚收入超万元,朱庄黄瓜育种亩收入3000元,杜村蔬菜亩收入3000元以上的
典型村。 到2002年底,全乡共种植板栗6000余亩,优质葡萄6000亩,桑园500亩,蔬
菜5000亩,黄瓜育种500亩,草莓1100亩,优质梨、柿2000亩,苹果、红杏600亩,桃
1000亩。“3+1”蚕禽轮养大棚260个,形成了8个专业村近200个规模大户。2000年,
邀请全国葡萄大王孙培杰,投资建成了“中美合资葡萄示范基地”,主要示范推广无
病毒“皇稼秋天”等葡萄新优品种,带动了全乡2000余亩的葡萄更新换代。2001年,
积极与在青岛创办农业企业的台商谢春进先生合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
机制,引进黄金梨和日本甜柿新品种,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保
护价收购,发展日本甜柿和黄金梨3200亩。近年来,通过结构调整,农业效益明显增
强。种植业产值四年分别为5951万元、7254万元、6470万元、4498万元。四年造林分
别为176公顷、 70公顷、 42公顷、 354公顷,森林覆盖率2002年达21.6%,林果总产
4828吨;林业产值四年分别为796万元、557万元、797万元、596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几年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大搞以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1999~2002年,共打大井89眼,增加节水
灌溉面积6000亩,整修田间道路135公里。全乡有水库108座,总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
米。200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6926千瓦,农村用电量423万千瓦时。搞了农业综合
开发。此项目共涉及7个行政村,面积1.2万亩,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
相连,一路两壕”的标准,现已新修道路13.5公里,开挖路壕27公里,打井22眼,疏
通排水沟道8公里, 共动用土方5万立方米,投工2万个,投资20余万元,新建农田防
护林网3000亩,路网、林网、水网框架已基本形成。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2年,
集中精力对上年洪水造成的水毁工程进行了修复,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按照工程修复总
投资的20%予以补助,全乡共修复水毁工程85处,完成土石方10万立方米,投工日6万
个,总投资50多万元,仅此,乡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补助资金12万元,并
投资40万元修复了崄河南村大桥。同时,针对今年百年不遇的大旱,采取村里投资、
个人投资、 联户投资等多种筹资方式, 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全乡累计投资
120万元, 修建道路32公里,新打机井310眼,深井1眼,修复配套机井90眼,截潜流
工程5处, 新建提水站3处,铺设高低压管道1.5万米,水库塘坝清淤加固5处,其中2
处属病险库,修复后,解决了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增加库容80万立方米,水利工程的
兴建解决了全乡近3000人的生活用水困难, 新增灌溉面积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000亩。
民营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继续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的突破口,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 1999~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0.635亿元、0.92亿元、
1.2亿元、1.7亿元,利税分别为386万元、730万元、1040万元、1080万元,其中工业
总产值分别为0.36亿元、 0.485亿元、 0.56亿元、 0.68亿元,分别增长31%、34%、
15.4%、21.4%,四年分别实现利税369万元、460万元、590万元和640万元,分别增长
21%、 24.6%、28.2%、8.4%。个体私营企业产值四年分别为0.275亿元、0.435亿元、
0.64亿元、1.02亿元,利税四年分别为220万元、270万元、300万元、440万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在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了治安联防大队,村治保、调解、民兵等群团组织,坚持开展了夜间巡逻、普法
宣传等活动,发挥了群防群治的作用。自1999年以来,开展了打黑除恶、缉枪治爆、
治安整治等工作,打击了犯罪,净化了环境。
文教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投资40万元完成乡中学试验楼的建设,投资
40万元建设高标准的教委楼。 目前全乡有中学3处,小学10处,2002年,在校学生共
468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成人教育、科技教育、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全乡95%以上的村办起了青年民兵之家、农村科技学校等。乡卫生院有医务人员60人,
16个科室, 有村级卫生室48个,医务人员100人。2001年,乡卫生院被列为创建省级
示范计划免疫门诊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两个生产一起抓“和“三为主”、“三
公开”的工作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齐了“两室一校”,健全了各类制度,配
备了计生专职主任和服务员。认真执行计生工作“三不准”,全方位实行优质服务,
计划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出生率保持在10‰以下。2001年,全乡共出生442人,
人口出生率9.23‰,自然增长100人,计划生育率为99.5%,被曲阜市委、市政府授予
一等奖。
通讯事业发展较快。到2001年为止,全乡安装程控电话6000部,建成电话村50个,
2002年,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其中,郭沟已成为全市第一个手机村。全乡20
个村安装有线网络,有线网络覆盖率达到40%。
【绿色通道建设】 2002年, 董庄乡完成了京福高速公路、星吴路、远东路、
91378工程路4条路的绿色通道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区内的农田林网建设。共栽植树木
35万株,其中,京福高速公路董庄段绿色通道,栽植了三倍体毛白杨8万棵,107、中
林46杨6.7万棵,雪松2300棵,桧柏6000棵,侧柏4000棵,柿子和苹果红杏4.8万棵。
星吴路、 远东路、91378工程路、曲石路两侧栽植了杨树11万棵。农业综合开发区内
栽植了杨树3.2万棵。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该项目区涉及7个行政村(屈村、林家洼、韦寨、
翟屯、 衡庙、孔屯、杜村),面积1.2万亩。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
连, 一路两壕”的标准,规划疏通渠道30公里,建渠系建筑物320座,打大井58眼,
修复配套机井70眼, 架设高低压线路18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发展蔬菜、果树微灌
面积1000亩, 完成管道输水灌溉面积8500亩, 埋设pvc管道51公里, 改良土壤面积
10043亩, 修建田间道路23公里,建农田防护林网0.5万亩,总投资300万元。项目区
内现有草莓大棚600个, 面积480亩;蔬菜1100亩,葡萄4000亩,桑园300亩,优质梨
柿500亩。 根据“开发一片,调整一片,见效一片”的总体要求,本着连片开发、规
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土地流转
的形式,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的目标。规划屈村草莓、蔬
菜开发区2000亩,林洼、韦寨、衡庙、杜村优质葡萄开发区6000亩,翟屯、孔屯桑蚕
开发区2000亩,以及京福高速公路沿线的优质梨、柿2000亩。2002年,已修道路13.5
公里,开挖路壕27公里,打井22眼,疏通排水沟道8公里,共动用土方5万立方米,投
工2万个,投资20余万元。栽植树木3.2万棵,全面完成了林网建设。
【董庄乡农业结构调整】 1999~2002年,董庄乡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
步树立了葡萄、草莓、桑蚕、黄瓜育种、黄金梨、甜柿、板栗等主导产业。以梨园板
栗基地、林洼葡萄基地、屈村草莓基地、屈村、朱黄庄黄瓜育种、优质梨基地、翟屯
的桑蚕基地,以及京福高速公路两旁的甜柿经济林带为中心,逐步向周边村庄辐射,
实施连片开发,规模发展。2002年,已规模发展优质板栗6000亩,优质葡萄6000亩,
桑园500亩,蔬菜5000亩,黄瓜育种500亩,草莓1100亩,优质梨、柿2000亩。其中,
在屈村、 林程店等村新发展草莓150余亩;在屈村、朱黄庄、孔屯等村,新发展黄瓜
育种100余亩。 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情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培植不同的典型
村、典型户。逐步树立了林家洼以葡萄为主、屈村以草莓为主、翟屯以桑蚕为主、朱
黄庄以黄瓜制种为主的、各具特色的典型村。以典型示范促进了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
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乡里出台了连续性的奖扶政策,并
纳入年终考核。对农业结构调整典型村、典型户给予奖励。对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
好的事,积极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组织干部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积极发
展订单农业,稳定销售渠道和价格,消除群众顾虑,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
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