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金都志愿365"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中共招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9&rec=245&run=13

引言
2013年,有个名字响彻了齐鲁大地,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就是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老人。刘盛兰是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农民,现年93岁。自1996年起,刘盛兰靠拾荒资助全国各地贫困学生近百名,至今资助金额超过10万元,他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地方电视台、报纸、网络报道。2015年,更荣获了山东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不单是刘盛兰,十年挖井的"当代愚公"郭苏,一人资助六名学生的"最美教师"张立荣,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刘宝云……都是招远6万多志愿者的杰出代表,他们依托"金都志愿365"志愿服务体系,在扶贫帮困、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领域积极开展活动,形成了"天天都是活动日,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树立自身品牌,引领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志愿服务自身存在自愿性、松散性等弊端。前几年,招远的志愿服务活动因为缺乏有效地组织和监督,"上级提要求,下级发通知,基层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单位对志愿服务工作不重视、不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每年仅有的几次志愿服务活动也存着随意性大、"单打独斗"的问题,工作上难以形成合力。
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2013年,在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之际,招远市委市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志愿服务品牌化、制度化为目标,分别从体系构建、流程规范、制度完善等方面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于2013年3月4日,正式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金都志愿365"品牌服务活动。一是建立了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在市文明办建立"市志愿者协会",负责对全市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宏观规划、指导和管理。其下设"市志愿服务中心",由各成员单位安排专职人员集中办公,是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总平台,负责对全市志愿服务进行调度、分配。在市直主管部门和各镇(街、区)设立志愿服务站,对上接受市志愿服务中心任务,对下指挥辖区内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在各乡村、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自由职业者中建立志愿服务队,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志愿者注册、管理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二是制定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规范。统一设计了"金都志愿365"志愿服务活动标识,设计了活动徽标、志愿者服装、志愿服务队队旗等;对各志愿服务组织制定了"五有"标准,即有工作场所、有专职工作人员、有工作规划、有工作总结和有工作设备;制作了活动主题歌《我们在一起》;建立了志愿服务QQ群,开通了服务热线8260365,实现了统一平台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金都志愿365"活动的实施意见》,使全市各级志愿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管理组织和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品牌化、规范化运作,有效地提高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全面宣传发动,不断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近年来,招远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社会氛围,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网络、电视台、电台、报纸、宣传栏等媒介,制作和刊发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广泛宣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普及文明志愿服务知识,激发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公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知晓率达到100%。
(二)随时发现并大力宣传活动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感人事迹。在各级组织内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表彰,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传播者和推动者。2013年至今,招远市每年都组织开展"十佳志愿者"和"十佳志愿服务组织"表彰活动,在社会上广泛树立了志愿服务榜样,营造了"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的良好氛围。
随着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市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充,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总数已突破6余万人,据烟台市前列,其中单位志愿者人数(包括农村和社区)4.4万人,社会志愿者人数超过1.6万人,志愿服务活动已在金都招远全面开花。
三、创新活动模式,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特色化。
各级管理机构的建立,制度规范的完善以及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招远市精心设计服务内容、创新活动模式,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建设。
(一)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招远市按照上级的要求,深入组织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重点的三关爱活动,每年将"敬老爱幼、关爱行动、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文化体育、维护社会秩序、文明网络、普及环保知识、保护山川河流、植树造林和清洁环境卫生"十大主题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定项目,组织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依此开展活动。同时,要求相关志愿服务组织结合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推广和宣传专业知识。每年3月份,各单位和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统一上报本年度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要求年内活动次数达到一次以上。市志愿服务中心对各组织报送的活动情况进行审核,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组织的活动时间,并对外发布。各单位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按照审核后的项目自行组织活动,电视台、电台、《今日招远》等媒体按照每天的活动情况在专栏中进行跟踪报道。
(二)创新活动模式。招远市不断规范服务渠道,建立了"集中活动、订单服务、结对服务、交换服务、特色服务"五种志愿服务运行模式。"集中活动"主要是利用三五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六五环保日以及双休日等重要节假日,组织各志愿队围绕某一主题,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此扩大志愿服务的感召力,形成浓厚氛围。"订单服务"是指市志愿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布志愿服务热线、开通了网络QQ平台,有志愿服务需要的市民可以通过电话和上网,向服务中心下订单,中心根据求助者个人情况,将订单下达到相应的服务站,再由服务站落实到具体的服务队和志愿者,展开服务活动。"结对服务"是由志愿服务中心、服务站牵线,对一些诸如孤寡老人等需要长期志愿服务的市民,确定志愿者与其结成对子,提供服务。"交换服务"重点在社区居民中开展,社区居民到服务站登记所愿意提供的服务项目,同时也可登记自己需要的服务项目,服务站从中调剂志愿服务供求。"特色服务"是针对一些具备农业技术、法律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单位志愿服务队,由志愿服务中心作中介,向需要对口服务的乡村、学校等提供服务。这五种运作模式,畅通了服务渠道,有效满足了广大民众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方面需求,使金都志愿365活动实现了多样化、特色化运转。
四、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志愿服务认证管理工作高效快捷。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人员短缺、资金不足、管理困难和沟通不便等问题逐渐影响着志愿服务活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招远市通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历时一年时间,设计开发出了"金都志愿365服务认证管理平台"。该平台主页面为四大板块,第一版块为"公告和动态"板块。市志愿服务协会重要通知、全市志愿服务活动情况都会在这里进行公示。各单位及社会团体年内规划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平台自动传送到志愿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展示,广大志愿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任何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第二板块为"服务管理认证"板块。全市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日常活动信息均可在该板块进行查询,对志愿者及志愿活动的认证也在该版块进行公示。目前全市网络注册志愿者达3万余人,认证最高星级为2星级,即志愿者服务达到120余小时。服务小时和星级认证情况,将作为评选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和十佳志愿者的重要依据;第三版块为"志愿标志使用规范"板块。对全市各志愿服务队的标志、小红帽、队旗、看板展板等进行了统一规范,有效避免活动混乱、冒名顶替等现象出现;第四板块为"我们在行动"板块。全市重大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详细的图文报道,截至目前,共刊发志愿服务活动简讯220余篇。
"金都志愿365服务认证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行,使得从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注册到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发布、审核、进程管理,再到活动后期的认证、公示、存档等一系列活动,全部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运转,有效节省了运作成本,开辟了志愿信息传播高速通道,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地高效、规范开展。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800多次,参加志愿者达8000多人次,全部通过该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开展。
五、完善激励机制,倡导"好人好报"的社会风尚。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也为志愿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招远市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实行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志愿者服务热情。
(一)培训激励。由市志愿者协会对各志愿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志愿服务中心深入各居民区开展全员培训,各志愿服务站对新进志愿者实行岗前培训,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二)精神激励。在志愿服务站开辟志愿者微笑墙,展示本单位所有志愿者的精彩微笑,激发每一个志愿者的光荣感和自律性。组织开展"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服务站"评选活动,让志愿服务走入千家万户,以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三)成就激励。通过"金都志愿365服务认证管理平台",推行"小时服务制"和"星级服务制",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间和活动次数进行积分累计和星级认定,不断激发志愿者的服务动力。同时,对部分优秀志愿者赠予"金都爱心卡",从购物、出行、就医和休闲等多个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金都爱心卡"的成功发放,也是志愿服务活动由粗放型向细腻型、专项型转变的一个起点,鼓励、带动了更多的部门单位和民众立足实际、发挥特长、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有效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近年来,全市先后表彰了"金都好人"、优秀志愿者90余人次,优秀志愿服务队伍20支。
启示与思考:
"金都志愿365"服务活动,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为目标,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常态化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在现实中产生了巨大的道德号召力和凝聚力,已经成为新时期烟台乃至全省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名牌"。
一、注重规范性与自发性的结合,把握好行政力量参与度。志愿服务工作的特性要求政府必须更好地把握参与度,参与较多容易引起志愿者的逆反心理,参与较少志愿服务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政府在不断出举措、出办法提高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同时,更要注意如何在该项工作中更好地去指导和引导志愿者工作。只有在范围内,不断地完善制度、规范志愿服务,才能真正地激发志愿服务动力,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只有在规范的制度内,充分地发挥志愿服务的自发性,才能真正地发挥广大志愿者的力量,形成志愿服务合力。政府在该项工作中要更多地把发动和服务摆上主要位置,既要充分发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又要为广大的志愿者们搞好服务,帮助志愿者们将队伍建设好,完善好。
二、注重时代性与实际性的结合,充分应用科技手段。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科技手段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各项工作的效能。但在实际运用中,要充分的实践调研,摸清实际情况,确保科技手段的运用有环境、有空间。建立高效、便捷的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对志愿服务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成为志愿者,更可以详细记录志愿服务,确保广大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不重复、不浪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招远的志愿者大多是单位志愿者,而大多数的社会志愿者也都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因此该平台能够快速的推广和应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注重地域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拓展志愿服务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内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长久动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除了巩固传统的便民利民、扶贫帮困、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群众文化、环境卫生、科学普及、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外,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要立足地方,创建区域特色,除了全国通行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外,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创设有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