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要对群众"胃口" 中共招远市委书记张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9&rec=241&run=13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于地。为唱好民生"重头戏",近年来,我们舍得投入,每年都规划实施一批为民服务实事,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七成以上。后来却发现,有些群众对此并不"领情",每年的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也比想象的要低,出现了政府很"卖力"、群众不"买账"的尴尬局面。
症结到底在哪里?在办公室里想不明白的事,就应该到群众中找答案。去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市委常委带头深入基层搞调研,老老实实当学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梳理汇总466条群众意见建议,我们发现,政府的为民服务实事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并不十分"合拍",一些实事不对群众"胃口"。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在谋划和实施实事时,没有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贴心。
经常面对面,才能心贴心。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开展了联系服务群众大走访活动,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机关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每人固定联系服务一些居民家庭,每年集中两个月时间,在工作之余走村入户,零距离接触,实打实交心,号准群众的"脉",解开群众的"结",掏出群众的"心里话",做到走访对象家庭情况、意见建议问题以及思想状况"三记清"。以此为基础,筛选了15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确定为今年的为民服务实事。
光说不练假把式,实干才能赢点赞,实效才能得信赖。我们专门成立了民生服务中心,牵头办理"大走访"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将所有问题建议划分成"立即解决、限期解决、分期解决、政策限制"四大类,全部分解落实到乡镇和部门承办处结,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为防止"挂空挡",民生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热线,接受电话投诉、进行电话回访。去年以来,1.2万多名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回访群众43万户,处结问题建议1万多条,今年上半年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在烟台市名列前茅。
实践证明,干部踏进百姓家中,才能走进群众心里。为民办实事,既要"身"入更要"心"入,听民意、问民需、连民心,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让群众满意。
(2015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