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9&rec=228&run=13

领导成员
党委书记:滕希东
副书记:孙伟波 杜振胜 孙常晓(挂职)
委 员:原旭东 程晓谋 陈鲁燕(女)
张家韶 孙小磊 李红蕾(女)
纪委书记:原旭东
人大主席团主席:滕希东
副主席:赵显辉
政府镇长:孙伟波
副镇长:程晓谋 孙玲玲(女) 王东平
人民武装部部长:张家韶
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曹克伟(挂职)
社会事务服务站站长:孙彦龙

【机构设置】 张星镇于2000年12月由原张星镇和原宋家镇合并而成。2015年,镇设13个站、办、所,6个工作区,共有工作人员87人,其中行政编36人,事业编51人。

【概况】 张星镇位于招远市北部,南接招远市区,北依龙口市,东临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山旅游景区,西靠招远市滨海科技新区,境内龙水路、黄水路、大莱龙铁路、206高速路及其连接线贯穿全境。全镇总面积16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33.33公顷,山峦5000公顷,粮田3866.67公顷。辖91个行政村,2015年总人口62763人。张星镇自然资源丰富,地势东高西平,东部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石城山海拔752米,毗邻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常有游人登山玩赏。垛石口后所出"龙子涧"山泉,遍销招远、龙口两市。西部地势平坦为"张星大洼",且有界河穿镇注入渤海,是招远市主要产粮区之一。
2015年,张星镇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北部经济隆起带开发建设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压奋进,着力转调升级,全面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7.2%;镇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71万元,同比增长10.0%;合同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5.22亿元,同比增长12%;农村人均纯收入16473元,同比增长10.1%。群众满意度测评成绩大幅提升,位列全市第9名。

【项目建设】 2015年,全镇实施黄金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水木天街城市综合体等9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其中总投资27.25亿元的黄金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年产66万吨选硫工程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20万吨氯化焙烧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0%,全年完成投资10.73亿元;鸿源绿洲锯泥综合利用项目,新建生产线3条,年可处理锯泥60万吨。在全市项目建设观摩中,以上两个项目分获全市第2、第10名。全镇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三,创历年来最好成绩。
【农业工作】 2015年,张星镇农业工作成果丰硕。投资740万元,完成栾家河、北里庄、蔡家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投资670万元,实施涉及栾家河、北石家、槐树庄、小高家等7个村333.33公顷耕地的土地整理项目,整修机耕路10公里,新建泵房5处,全镇水利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林果及瓜菜面积200公顷,完成绿化造林106.67公顷,实现果品总产3.8万吨。
种养业。2015年,张星镇以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扩展养殖规模,强化畜禽防疫,确保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扶持张东和石棚村自动化养鸡场,槐树庄、小郝家、付家、圈子等村老蔬菜基地建设,建成付家村"畜沼果"及生态特色农业基地1处,传统种植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果业发展。2015年,张星镇新发展以优质苹果、大樱桃为重点的果园200公顷,高附加值果品品种在果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强化品牌效应,狠抓纪山纪家"纪山"牌和地北头王家"金鲜"牌注册商标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张星大樱桃在外知名度。以地北头王家、纪山纪家两村大樱桃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形成266.67公顷大樱桃种植区域,实现规模化发展。

【文教卫生】 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斐然。2015年,张星镇投资120余万元,在镇驻地建设1处2000平方米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并配套建设仿古戏台、文化活动室,有效解决镇驻地群众没有健身娱乐场地的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和美德金都建设,组织第二届健身操比赛、"欢乐大舞台"、秧歌进镇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级为民服务实事全面实施。2015年是农村"两委"换届后的第一年,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热情较高,全镇统计在册的村级民生项目达到182件,完成率超过80%。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15年,在全市教育督导评估考核中,张星镇教委、中学、小学、中心幼儿园四个序列在全市位居前列,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稳步提高。张星、宋家卫生院连续投入巨资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诊疗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民生工作】 张星镇坚持把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来抓,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2015年,共为1500名低保对象、239名五保对象、1091名优抚对象办理医疗保险,为158名大病患者、为56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发放救助金;对敬老院进行高标准绿化和消防改造,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居住条件。投资500余万元,硬化改造黄家至圈子杨家等6条连村路,硬化羊家等16个村的主街道,硬化路面超过6万平方米,全镇91个村连村路和村内主街道全部硬化达标。投资320万元建设的垃圾压缩站运转正常,对镇村保洁队伍进行市场化改革,交给保洁公司管理,"户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初步形成,镇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上纯净水、修机耕路、修漫水坝等182件村级民生工程全部顺利完成。

【卫片执法】 2015年,市政府共交办张星镇卫片147起,占地53.65公顷。在卫片整改过程中,张星镇强化措施、卡实责任,通过拉闸限电、问责约谈、依法拆除等,全面加快整改工作进度。至年底,全镇已整改卫片101处(占压64处,拆除37处),整改土地33.88公顷,整改率达到72.53%,成为全市违法土地整改面积最多的镇(街道)。其中,口后王家村委、温中成石材厂、正大石材、中广核升压站、华鹏铸造等占地面积较大的违法建筑全部按期拆除,并作为招远市卫片执法整改的现场,接受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省国土资源厅、烟台市政府等视察验收,受到各级的一致肯定。

【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张星镇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年农村工作的"头号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强化措施,全力突破环境卫生整治瓶颈,打响环境卫生整治的"攻坚仗""翻身仗"。农村环境整治决心大、措施硬、效果好。整治期间,张星镇制定严密科学的整治工作方案和奖惩制度,组织镇村干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按照"整治申报验收"流程,严格标准,逐村组织验收。至年底,全镇91个村有86个村通过验收,全镇环境卫生状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环卫一体化月度测评成绩从全市倒数跃升到前6名,受到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广大群众的一致肯定和广泛好评。为此,市委在张星召开全市环卫一体化推进现场会,推广张星镇环境卫生整治的成功经验。圈子、盛家、小郝家、沟子村、北于家庄子、纪山纪家、卧龙宋家、山西栾家等8个村顺利完成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全镇生态文明乡村达到12个。
【党建工作】 2015年,张星镇严把党员入口关,全面落实"四推两审三公示"制度,新发展党员22名。以档案管理为突破口,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投资15万元,建成全市首个规范化党员档案室,实现党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投资110余万元,按照"一院五室"标准,新建后栾家、于家岚等9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镇91个村活动场所实现100%达标。坚持按时足额拨付村级办公服务经费,按照每村5万元的标准,全年455万元经费已全部拨付到位。研究出台《张星镇村级事务决策办法》,村级重大事务全部按照"四议两公开"办法进行决策,村级事务决策更加科学、规范。

【安全稳定】 继续开展"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评比活动。2015年全镇有49个村一年内没有群众到镇及以上部门上访,比2014年增加11个村,其中小疃、盛家等20村连续3年或3年以上无矛盾上交。进一步完善防火应急预案,加强防火队伍建设。新建防火通道4条、焚烧池21个,上坟"烧七"一律由防火队、村级到现场看护。扎实开展文明祭祀宣传活动,确保防火期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情,清明、春节等重要节点甚至实现"零火情"。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进行石材山场、烟花爆竹生产传统村、劳动密集型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开展石材炮车专项整治,加强校车安全运行管理。整改蔡家水库大坝、石棚至宅科、上院至下院等校车运行线路隐患路段,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文化建设】 大力实施古村落保护工作。先后有徐家、口后王家、川里林家、丛家等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烟台市总数的69%。投资230万元,在石对头村建设文化书画院,先后举办书画展11场。全镇已有18个村成立小剧团,22个村成立健身队,10个村成立秧歌队,群众文化蓬勃开展。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感动张星十大人物""五好家庭""乡村文明户"创建活动,新建文化大院43处,建设健身广场、图书室等72处,购置各类书籍5万册。大力推进"四德工程",建有"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居覆盖率达到100%,上榜人数占人口总数50%,形成"一村一韵"农村特色文化氛围。

【丛家村】 丛家村位于张星镇政府东北6公里处。耕地面积124.67公顷,山峦333.33公顷。全村800户2260人,党员124人,下设党小组14个,村两委班子7人。村集体主要经济来源为石材开采与粉丝加工,2015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500万元。该村党支部班子团结稳定,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全村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称号,连续3年被授予"山东省文明村"称号,被烟台市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地北头王家村】 地北头王家村位于张星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处。全村452户1218人,村内有三嘉集团王家分厂等企业。该村扎实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全力打造环境整洁、绿树成荫、景色秀丽的美丽乡村。共拆除影响规划的乱圈乱占的车库、房屋,清除"三大堆"及陈年垃圾。多方筹措资金60多万元,硬化村内健身广场300多平方米,栽植樱花、玉兰等绿化苗木1万多株。为长久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该村重新修订村规划民约,并发放到每家每户,要求村民共同遵守。同时,建立卫生保洁及绿化苗木长效管理机制,绿化苗木的管理由就近的农户负责管理,卫生保洁由专人每天负责收集、清扫、清运。村民的良好习惯已经逐渐养成,村内环境卫生持续优化,与新建的绿化景观相得益彰,成为全镇生态文明村建设样板村。

【北栾家河村】 北栾家河村位于张星镇政府驻地东北10公里处。是胶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各类型历史建筑最齐全的山区古村落之一,既有古民居大院,又有宗祠、庙宇、古树、城墙护城河等公共建筑和风景名胜。村落建设和建筑细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是以招远龙口粉丝为载体的商人在外埠城市经商历史传统的佐证,也是清末捻军东征历史的重要见证,更是传统宗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民俗心理的反映。北栾家河村是胶东山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粉丝、网扣)传承村落和家族村落合三为一的典范。2015年,该村投资50余万元,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邀请埠外古建公司重修家庙和关帝庙,重现历史古村的原始风貌。
(撰稿:董晓波 审稿:孙常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