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名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751&run=13

莱山古称之莱山,位于黄城东南10公里处,文基、七甲乡境内,为两乡之界山。方圆5公里多,海拔619米。秦始皇祭八主(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莱山为月主,曾两次登临祭祀。汉宣帝亦曾游此山。
  莱山有18夼72涧,为龙口市镇山。虎影、树影、荷花湾、龙湾、小天、仙人洞、龙头石、放马岭、仙人车辙、奇石探宝……夼、涧皆奇景。《汉书·地理志》称:莱山松林莱君祠,又名莱阴山,是仙圣所居之地。《登州府志》记载:莱山峰峦秀爽,松柏蓊翠。山腰有仙人洞,下有古井莲花池,泉水自涌,四时不涸。同治《黄县志》记载:莱山有四景:一曰古洞朝阳,二曰清泉漱石,三曰松山晚翠,四曰莲池毓秀。
  莱山两侧各有古刹一处。西为“延光月主真君祠”,东为“真定寺”。另有“山神古庙”、“西老母庙”、“东老母庙”、“葬茔”等古迹。
  延光月主真君祠,简称月主祠,俗称“莱山庙”。位于莱山北麓庙周家村南,古谓“齐有八神,六曰月主,祀之莱山”,即指此庙所祀之神。莱山庙座北朝南,内设大殿一处,祀铜质坐姿神像一尊,高约两米,像前牌位上正书“延光月主真君之位”。殿前下部内嵌石碑,刻有“唐朝军师徐茂公奉旨重修”等字样。此庙有石碑多座,多为名人题刻。选两碑可鉴昔时庙观。
  其一:元朝至元九年孔文贞题刻。
  延光庙古惜无碑,青史思来可定谁?
  惟有乡民酬德重,时拈香火到灵祠。
  流传祠后有孤坟,何代王侯是此君。
  社荒坛散人迹静,啼鸟声噪日将曛。
  其二:嘉靖甲午仲夏之吉,刑部尚书邑人王时中题。文林郎知黄县事代郡程显立石。
  谒庙用韵
  山围一庙镇莱东,正际登临瑞霭中。
  老柏凌云含晚秀,野花流水带残红。
  碑传封号嬴秦世,村走香烟伏腊翁。
  指顾海天晴日近,太平万国乐熏风。
  真定寺又名莱山院,位于莱山东北麓,南北孤山之间(现属七甲乡)。其周围曾有八景:一曰“方桥压月”,二曰“庭院竹园”,三曰“高山鱼池”,四曰“倾井倒水”,五曰“虎洞朝阳”,六曰“松道晚翠”,七曰“三岛十洲”,八曰“倒长青松”。其中“方桥压月”、“高山鱼池”、“倾井倒水”、“虎洞朝阳”、“三岛十洲”五处佳景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莱山虎影”、“莱山树影”是奇特的山势经气回光照所形成的幻影。在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之际,每每可见到奇妙的“虎影”、“树影”。当地人咏道:“莱山顶上一虎影,胜似蓬莱八大景;莱山树影立山腰,世人能见福寿高。”
  莱山,景色宜人,历史渊源久远,自古引游人登临览胜。
  卢山卢山在下丁家镇上观村、下观村一带。山虽不大,自古有名。旧县志记载,卢山“山色苍秀,水光清沁,青松缀翠,秋柿萦红。”传说晋代卢童子在卢山学道,清晨起来见一白衣女子在井边汲水,急忙告诉师父。师父让童子用红线穿针,趁女子不备,把针插在她的发髻上。白衣女子惊走入土,师徒循迹掘之,得千岁茯苓。煮熟后卢童子偷吃一空,便飞身上升。师父急追,卢童子不忍抛弃师父,挥袖承接。谁知师父道心不诚,惦念家事,飞至半空摔下,掉在山后夼里,如今山后夼的一个村庄叫“摔师夼”村,又名“落师夼”。
  卢山有动人的传说,也有令人神往的卢山观和八大景。卢山观是龙口市著名的三大道观之一,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只知门匾上写着“尉迟敬德二次重修”。尉迟氏为唐初名臣,可见建庙年代久远,距今至少有1200年。隋代称卢山观为“升天观”,唐代称“仙君观”,宋代神宗封卢山为“冲禧真君”,赐山门匾额“延真宫”。
  卢山观是一组别具风格的古建筑群。其中三清殿、真武殿、老母殿、观音殿、送神殿、佛爷殿、阁老殿等9个单体建筑壮观雄伟。大殿周围的戏楼、钟鼓楼错落有致;养鱼池、荷 花湾生机盎然;石雕驮碑更道出了卢山历史的久远。老母殿后那株其形古怪的柏树,有一枝,枝端两节成直角,颇似木工拐尺,直指天空,人称“量天尺”。当年每逢古历三月二十日为庙会。此时山上人流如织,延真宫百姓云集,香烟缭绕,各地商贩也纷纷前来设摊赶会,可谓盛极一时。人们除拜神祈祷外,还要纵情游览山上名景:迎仙桥、上天梯、量天尺、松抱石、石抱松、卢童井、跨鹤岭、摔师夼和洗心洞。洗心洞系明代宰相范复粹的隐居处,洞上题“洗心洞”,两边对联为“洒尽亡国泪,洗净老臣心”。
  范复粹,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历事神宗、光宗、熹宗、毅宗四朝,为四朝元老。1640年(崇祯十三年)任内阁首辅(宰相)。他为官清正、直言敢谏,对岌岌可危的明王朝忠心不贰,晚年因病辞官,回到故里。1645年(清顺治二年),有诏优之,但他以大明遗臣自居,不与清廷合作,隐居家乡卢山,最后老死林下。乡人尊敬他,称他为“范阁老”。他学识渊博,颇有文才,踪迹所到,必有题咏,曾留下许多歌颂家乡、尤其赞美卢山的诗文。如《卢山观》一诗云:
  观古峰峰秀,若环匝四围。林疏烟作盖,径转树为扉。席地狎芳远,壶天醉碧微。寻游兴未足,日落亦忘归。
  历代封建仕宦、文人骚客,都对卢山作过生动描绘,其中多被录于地方志。
  卢山而今只剩下道士房、迎仙桥、养鱼池等少量遗址和一些残碑断碣供游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