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重点学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695&run=13

黄县县立中学1912年秋由官立高等小学堂改组而成。时因小学堂校舍(现新华书店处)改为县署,中学校址设于南关鱼市街路北。1913年迁址校军场(现农贸市场)。有学生两个班,共53人,首任校长丁荣恩。1922年,学生达198人,赵竹容任校长。1923年,县长于璜支持吕瑞洲出任校长。赵遂带150余名师生于南关南沙沟当铺旧址创建私立志成中学。1926年王常翰充任校长。1928年,张宗昌与刘珍年交战,中学停办。后经县府呈请,两校合并,改称黄县县立中山中学校。1929年夏,校舍毁于兵燹。7月,于志成中学旧址重新开学,到校学生仅35名。12月,改称黄县县立初级中学。至1930年,共有毕业学生472名。1932年,于校军场重建新校。前后七进连两厢共90余间。礼堂、办公室、教室、图书室、理化特种教室完备,理化仪器、生物标本、运动器械齐全。1934年,应届毕业生48名,奉省教育厅指令,赴掖县参加毕业生会考,总分居全省第三,被列为甲等学校。1935年,扩增冷铁部,聘技师指导学生实习。1938年黄县沦陷前夕,黄县县立中学自行解体。
  私立志成中学1923年,校长赵竹容率原县中150余名师生于南关南沙沟当铺旧址创办志成中学,林君綦、赵莺桥等为董事长。学制4年,前2年学习初中课程,后2年文理分科,共有学生144人。学校有著名教师任教,国文教师茹思彬,清朝进士,董大德清朝拔贡;英文教师刘巨川,留美学生;数学教师王克忱,齐鲁大学毕业。本县教员王兼三、朱廉圃、张玉沛、张梯青、张令坡等自愿任教,不支薪金。地方学界名流王谏堂、王翼文、袁义亭等义务授课。学校声誉大振,蓬莱、招远、掖县等地学生转学与投考者日渐增多。山东省教育厅给予立案,志成中学毕业文凭升大学有效。1928年,因军阀混战,学校停办。嗣后,与县立中学合并。
  教会学校--崇实学校1892年(创于光绪十八年),为美国浸信会国外传道部教会学校之一。初名为华洋书院,校址在黄城北宋家疃,为牧师浦其维夫妇创办。开办之初仅有学生12人,教员1人。学生每年缴学费京钱两吊。因办学有成绩,始得差会供给。1904年(光绪三十年),校址迁于城东小栾家疃,建筑新校。
  1909年(宣统元年),美国人海查理接办华洋书院,改名为崇实学校。清末民初,在黄县的教会学校另有布式神道学校(原设登州,1914年迁黄)、立本小学(1910年建于小栾家疃)、哈约翰女学校(原设于八角楼,创于1904年)、育灵女师范学校(由登州迁黄)。1920年,5校合为1校,添设大学预科,总称崇实大学,也称崇实学校,浦其维任校长。校内分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神科、师范。学校经济来源全赖差会捐款,年需华币13000元。学生约300~400人,教员40~50人。学生最多时达千余人。
  1922年,崇实学校改用新制。小学采用四二制,后2年男生添习农业、木工,女生添习家政、缝纫、烹饪等科目。中学采用三三制,添职业科。每年毕业学生百余人。平度、招远学生为数甚多。课本采择多不以我国部章为准则。星期日学生须到教堂作礼拜。
  崇实学校占地36.6亩,房屋252间。文科学生教室、宿舍、膳堂等楼房5座,普通理科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药品储藏室、暗室各1处,中心大楼上设图书馆、阅览室。教学标本、仪器齐备,各类球场多处。
  1927年海查理故世,校务进行颇感困难,加之反帝爱国学潮高涨,1930年5月中学部停办。是年秋,恢复初中班。1931年,学校成立工读部,为贫寒教徒子弟读书之所。至1935年,班级增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增至300人,教员30余人。
  崇实学校学生觉醒较早。辛亥革命时期,有的加入革命军参加北马战役。抗日战争时期,进步师生在校成立抗日民先支队部,很多学生共赴国难,走上抗日道路,杜纯德、王纬仲、范心然、谢华、丁方明、马仪、丁一、张益珊等是突出的代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查封崇实学校,将美国人遣送到潍县乐道院集中营,此校宣告结束。
  北海中学1942年5月在栖霞下郁都村建立,校长孙紫平。1944年7月,蓬黄福联中并入。初中、师范班12个,学生600余人。1945年10月,北海中学由栖霞迁入黄城,黄县中学并入,北海专员孙端夫兼任校长。设高中2个班,初中8个班,共500余人。后增设师范班和短期师训班。在石良集设分校,陈健任分校教导主任。学校办织布厂、鞋厂,学生半工半读。1946年初冬,北海中学迁至城东小栾家疃神学院旧址,后迁北二里处,11月迁回山区根据地修家一带。1948年1月停办。10月,于小栾家疃旧址复学。11月,招考学生初中二年级学生2个班,一年级3个班,初师二年级1个班,一年级2个班,计8个班,学生300余人。于达任校长,陈健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49年2月,北海中学蓬莱分校于二刘家开学。1950年4月,分校改为胶东区蓬莱中学。8月,北海中学改称山东省立黄县中学。北海中学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出大批军政干部。
  龙口市第一中学设于黄城绛水河东岸。1950年为山东省立黄县中学。有初中班20个,学生1050人,教职员工62人。1952年改为山东省黄县第一中学。1953年建平房教室4排20个,共60间。同年始招高中班2个,共有初、高中班23个,学生1119人,教职工79人。1981年只招收高中班。1986年龙口建市,遂改称龙口市第一中学。1990年,龙口市一中已发展成为教学设备齐全、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学校。学校占地141亩,有楼房15座,平房200余间,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使用面积2.43万平方米。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3个;生物实验室2个;微机室和电教语音室各1个;图书楼1座,藏书5.6万册;有400米环形炉渣铺面跑道操场1处。在校学生高中班28个,1512人。教职工248人,其中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45人,获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17人。
  该校教学成绩显著,至1990年,已有4118名学生考取大专学校,1911名学生考取中专学校。1978~1990年,向省体育工作队输送运动员8人。1982~1990年,向国家输送飞行员22人。1987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授予“山东省体育优秀传统学校”称号。1989年被烟台市教育局确定为田径班试点学校,设体育中专班2个。
  该校勤工俭学也有成效。1987年后,先后办起电热器材厂、印刷厂。厂房75间,职工62人,固定资产46.5万元,流动资金34万元。1984、1986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0年创产值80余万元,上缴学校累计116.8万元。

1977~1990年全市初高中学生
升入大中专统计表

┌──┬──┬──┬───┐
│年份│大专│中专│合计 │
├──┼──┼──┼───┤
│1977│216 │373 │589  │
├──┼──┼──┼───┤
│1978│516 │485 │1001 │
├──┼──┼──┼───┤
│1979│407 │150 │557  │
├──┼──┼──┼───┤
│1980│494 │300 │794  │
├──┼──┼──┼───┤
│1981│420 │249 │669  │
├──┼──┼──┼───┤
│1982│417 │190 │607  │
├──┼──┼──┼───┤
│1983│127 │119 │246  │
├──┼──┼──┼───┤
│1984│597 │247 │844  │
├──┼──┼──┼───┤
│1985│636 │148 │784  │
├──┼──┼──┼───┤
│1986│498 │231 │729  │
├──┼──┼──┼───┤
│1987│631 │399 │1030 │
├──┼──┼──┼───┤
│1988│532 │455 │987  │
├──┼──┼──┼───┤
│1989│494 │433 │927  │
├──┼──┼──┼───┤
│1990│540 │384 │924  │
├──┼──┼──┼───┤
│合计│6525│4163│10688 │
└──┴──┴──┴───┘

注:1983年无应届高中毕业生

有百年校史的龙口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