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施工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7&A=1&rec=110&run=13

50年代,境内施工队伍只能承建结构简单的民房校舍和一般的桥梁、涵洞工程,1952年,建筑工会工程队承接了黄县二中和驻军6116部队的营房及其速 成中学的建筑工程。1956年10月,锦旗生产合作社工程队承建了凤凰山烈士陵园。60年代,烟台建筑联合社技术培训班为县建筑工程队培训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境内施工技术水平。1966年县建筑工程队自行设计并承建了龙口造纸厂12米跨度砖木结构的造纸车间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蒸球车间及其附属工程。1969年又自行设计承建了境内第一座二层砖混结构的黄县广播站播音楼。70年代前期设计施工的主要工程有县蔬菜大楼、县电影院、油泵油嘴厂铸造锻打车间和水塔、锅炉房等。1978年后,建筑机械使用率逐年提高,建筑工程院校毕业生不断分配到县,建筑施工能力与技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不仅能承建高级、高层、多功能民用和公共建筑,还可承担高档次、高标准、成套化线路、管道以及设备安装等业务。1990年竣工的六层龙口振兴路市府大楼和黄城环城南路的七层邮电大楼就是按照上述高新技术建成的。
  境内属烈度8度地震区,80年代起,对高层建筑采用竖向钢筋混凝土现浇柱为桁架与楼层内外圈梁相连接,铺以预制多孔板焊牢,形成整体框架,然后逐层配以砖砌墙体,达到防震抗震的目的,1986年施工的黄县电风扇厂8层装配楼采用了整体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