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3&run=13

东村镇 位于县地中南部。东邻南城阳乡,东南接凤城镇,西南连大阎家乡,西靠二十里店乡,
北与朱吴乡接壤。1985年,辖49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居民17764户,62059人。镇机关驻地东村。
该镇北部山岭起伏,南部地势平缓,是海阳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工商业发展迅速。
凤城镇 位于县地南端。东邻留格庄乡,南濒黄海,西靠大阎家乡,西北接东村镇,北连南城阳
乡。1985年,辖41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居民9670户,36181人。
镇机关驻地凤城,曾用名在城、城里。1942年10月定名凤城,分为统一、建设、胜利、先锋四村。
该镇地势较为平坦。海产品以石花菜、凤头菜、鲅鱼、鳓鱼、对虾、色虾、海蜇为主。
境内有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冷藏等业。近海筑有商业、渔业码头。海滨新建海水浴场和风凰岛
宾馆,为避暑胜地。
徐家店镇 位于县地北部。东北邻山西头乡,东南连郭城镇,南靠发城镇,西南接莱阳县山前店
乡,西北与栖霞县蛇窝泊镇接壤,北与栖霞县唐家泊镇交界。1985年,辖55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
居民10233户,40515人。
镇机关驻地徐家店村,离县城45公里。徐家店古名兰家店,是通往宁海驿路上的“急递铺”。明
永乐年间,因徐姓在此开设客店,更名徐家店,清代繁衍成较大村庄。
这里是交通要道。1956年,蓝烟铁路建成,在村西南设徐家店站(今名海阳站);还有通往青岛、
烟台、福山、莱阳、栖霞、招远、掖县和县城的公路。
该镇为丘陵地带,是海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镇内滑石、大理石、石灰石资源较为丰富。有县办大理石厂、水泥厂、滑石矿及化肥厂、农药厂、
丝绸厂、针织厂等,是县内第二工业中心。
该镇南境有古刹“梦达寺”,为唐太宗李世民敕命修建。
郭城镇 位于县地东北部,境内丘陵连绵。东北邻牟平县埠西头乡,东南连乳山县马石店乡,南
靠战场泊乡,西接徐家店镇,北与山西头乡交界。1985年,辖46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居民8198户,
31483人。
镇机关驻地郭城村,距县城44公里。《海阳县续志》载:“唐武德初,析观阳、廓定二县,未久
亦省”。《牟平县志》载:廓定在今海阳县地。《于氏族谱》记:郭城一度为廓定城“廓”、“郭”
音近,沿用中将“廓”字的“广”去掉,变为郭城,现分为一、二、三、四、五村,镇区扩展至郭城
村西北垛崖底。
胶东行政最高领导机关——胶东行政联合办事处,于1941年2月在郭城一带成立。
发城镇 位于县地北部。东邻战场泊乡,东南接朱吴乡,西南连北埠后乡,北靠徐家店镇,西与
莱阳县山前店乡交界。1985年,辖34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居民7825户,28343人。
镇机关驻地发城村,距县城34公里。北枕观山,南临昌水,自古即为重镇。西汉曾在此设长广县
治, 东汉建安年间, 于长广县城设长广郡治,东魏兴和年间设观阳县城。几经兴废,至唐贞观元年
(627年),废观阳不复设,故名废城,后演变为发城。东(村)徐(家店)、潍(坊)石(岛)公路在此交会,交
通便利。
该镇除东北和东南地势较高外,大部分比较平坦。昌水河两岸为平原区,土地肥沃。境内栾家村,
1983年苹果总产量130万斤,居全县之首;忠厚村,1982年花生亩产1465.5斤,为全国之冠。
观山前怀有清代督捕右侍郎李赞元的墓地,建造壮观。
小纪镇 位于县地西部。该镇三面环山,中间为河谷平原。东邻二十里店乡,南接赵疃乡,西连
黄崖乡,北靠泉水头乡。1985年,辖39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居民8499户,30413人。
镇机关驻地小纪村,因肖、纪两姓在此设村,故名肖纪村,后演变为小纪,距县城19公里。乾隆
七年(1742年)版《海阳县志》载:“要地必需巡防,详建小纪营房、墩台,而烽警有备,边防无虞矣”。
自古即为交通、兵防重镇。抗日战争时期,小纪以西的纪家店、亭儿崖、槐树底、笤帚夼、摆驾岭五
个村,建立了抗击日伪军的“五虎联防”,敌人畏之如虎,被誉为“五虎村”。
纪家店村东,有汉将军纪信墓。
行村镇 位于县地西南部。东邻辛安乡,北连赵疃乡,西与莱阳县羊郡镇接壤,南濒黄海,隔海
与即墨相望。1985年,辖28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居民8370户,32485人。
镇机关驻地行村,东北至县城35公里,西至莱阳县境5公里。金代称衡村镇,因“衡”、“行”
音近,“衡”去“”变成行村。汉代昌阳县故城遗址,在离此7里的庶村村南。行村自古即为海防要
地,魏设高丽戍,金建衡村镇,元初定海郡侯隋世昌镇守此地,明设行村寨,清设宁福营分防海阳县
行村汛。清同治七年(1881年)修筑城围,遗址犹存。海阳建县后,行村为四大村之一。1940-1945年,
日本侵略军先后四次盘据这里,并在此设立伪县政府。1945年8月21日解放。
该镇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南濒黄海,海产品以蚬、蛏、蛤为著。境内有县对虾育苗场和养殖
场,可养水面1.9万亩,是全国对虾养殖基地之一。
盘石店镇 位于县地东北部。东邻乳山县乳山寨乡,东南靠留格庄乡,西南接南城阳乡,西连朱
吴乡, 西北与高家乡接壤, 东北与乳山县诸往乡交界。1985年,辖41个行政村 (46个自然村) ,居民
10202户,38632人。
镇机关驻地盘石店村,距县城18公里。明永乐年间,王姓迁居此地,开店为生,门前有一磐石,
故取名磐石店,后“磐”误写成“盘”。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基督教传入该村,后建教堂。民国
25年(1936年),一场大火,240户的房、物化为灰烬。民国28年(1939年)4月,国民党县政府迁到此村,
又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解放后,改变了火灾、战祸造成的残破景象,发展为新兴集镇。
该镇西部为招虎山脉,东北边缘区山岭起伏,中部留格庄河流域为平原地带。平岚秋桃是本县特
产,清代曾为贡品。所产果脯,享有盛名。
镇东北境有“丛麻古寺”、“平岚瀑布”、“黑石龙潭”、“火龙洞”等景观及唐将尉迟恭屯军
遗址。
大辛家镇 位于县地东南。 东接乳山口, 南濒黄海,东北邻乳山县乳山寨乡,北连留格庄乡。
1985年,辖19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居民6980户,25248人。
镇机关驻地大辛家村,距县城20公里。明初,辛姓自湖北襄阳府迁此定居,故名辛家。后为区别
于小辛家,更名大辛家。
该镇地势大部分比较平坦,东北部边缘地带为山区,怀抱大埠圈海湾。海产品颇为丰富,建有渔
业码头,冷藏厂,为本县海产基地之一。
境内桃源一带,山青水秀,风景幽雅,被誉为“世外桃源”。
这里地处海防前哨,建国后,国民党武装特务三次在该镇东部海面登陆,均被我军民全歼。
留格庄乡 位于县地东部。东邻乳山县乳山寨乡,东南接大辛家镇,西南靠凤城镇,西北连南城
阳乡,北与盘石店镇交界。1985年,辖37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居民10809户,40279人。
乡机关驻地留格庄,距县城15公里。清乾隆年间河水成灾,该村幸免,村民喜称“留个庄”,演
变为留格庄。1941年,国民党保安第二十六旅设据点于此。1942年8月9日解放。
该乡地势大部平坦,土地肥沃。近年来工商业发展迅速,收入居全县上游。留格庄乡木工机械厂
生产的多功能组合型木工平刨和多规格的圆锯片,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打入香港市场。
留格庄村北有唐王山,相传李世民游此,遗留“龙墩”、“华盖”等古迹。
二十里店乡 位于县地南部。东邻东村镇,南接大阎家乡,西南连辛安乡,西北靠小纪镇。1985
年,辖42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居民10672户,39252人。
乡机关驻地二十里店村,因距东村20里,故名。村北5里有莱(阳) 海(阳)、青(岛)石(岛)公路,东
(村)丁(字嘴)公路横贯村中,交通较为方便。
境内北部有花崖铜矿。中部偏南有里店水库,为本县最大水库。
朱吴乡 位于县地北部。东邻盘石店镇,南靠东村镇,西南接泉水头乡,西北连北埠后乡,北与发城
镇、战场泊乡接壤,东北与高家乡接界。1985年,辖29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居民7021户,25699人。
乡机关驻地朱吴村, 距县城17公里。 明初, 朱、吴两姓同时在此落户,联姓为村名。民国29年
(1940年)国民党海阳县政府由盘石店迁此。1942年7月1日,胶东军区在此成立,许世友、林浩等领导人
曾居此村。
该乡群山连绵,地势较高,为县地屋脊。盛产山楂、樱桃、柿子等。
高家乡 位于县地中部偏东。东邻乳山县马石店乡,东南靠盘石店镇,西南接朱吴乡,西北连战
场泊乡。1985年,辖29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居民5957户,22816人。
乡机关驻地高家村,距县城25公里。明正德年间,高姓在此建村,故名。解放前,山东省鲁东行
署机关(主任李先良)、山东省保安第七旅司令部(旅长姜黎川)相继居此。之后,中共胶东区党委、胶
东军区、胶东行政主任公署也曾驻此。
该乡地势较高,沟谷交错。黑崮村培育成功的花生新品种“海花一号”,1982年亩产创全国最高
纪录。
赵疃乡 位于县地西南部。东北邻小纪镇,东南接辛安乡,西南连行村镇,西靠莱阳县羊郡镇,
西北与黄崖乡接壤。1985年,辖24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居民7907户,29952人。
乡机关驻地赵疃,距县城29公里。据《赵氏家谱》记载,赵疃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赵均用的五世
孙所建。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因赵同伦、赵守福、赵新瑞等民兵大摆地雷阵,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
被评为“胶东特等模范爆炸村”。1977年地雷战遗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东山坡建有迎宾亭,
村中有展览馆,多次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
该乡东部为低山丘陵,西部为小平原。境内东山村粉丝厂所制的地瓜粉丝,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
列前茅。
大山所乡 位于县地西南部。三面环海,北连辛安乡。1985年,辖21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居
民6571户,23779人。
乡机关驻地大山所村,距县城27公里。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在大山东北麓建大山备御所,置
正副千户、百户等员,领兵驻守,抵御倭寇。据《海阳县志》(清乾隆七年版)载:“大山备御所,城
系砖砌,周四里,高一丈五尺,阔一丈五尺,设四门,楼铺十五。池宽一丈,深七尺”。清顺治二年
(1645年)改千户、百户为千总、百总,后逐渐削减编制,至顺治十一年(1654年)裁大山所百总,后不再
设防。1940年2月,日伪在此安设据点。1944年4月23日解放。
该乡地濒黄海,境南海域有丁字湾,是良好的滩涂养殖场所。
丁字嘴,清代筑有炮台,为海防要地。海头村有“澄岚别墅”,为明代莱阳名士宋继澄所建。
辛安乡 位于县地西南部。东北邻二十里店乡,东接大阎家乡,南连大山所乡,西靠行村镇,西
北与赵疃乡交界。1985年,辖28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居民8170户,31623人。
乡机关驻地辛安村,距县城26公里。辛、安两姓在此建村,故名辛安。
该乡地势较为平坦,自古盐业发达。
大阎家乡 位于县地南部。东北邻东村镇,东南接凤城镇,南濒黄海,西接辛安乡,西北连二十
里店乡。1985年,辖27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居民8865户,32748人。
乡机关驻地大阎家村,距县城14公里。阎姓在此建村,以姓命名。后为区别于小阎家,故名大阎
家。
该乡大部为平原地带,渔、盐业较为发达。羊角泮港,自古即为良港,今亦为县内较大渔港,有
水产供销站、冷藏厂等。明崇祯十年(1637年),倭寇在羊角泮登陆,被抗倭军民击溃。
泉水头乡 位于县地西部。东邻朱吴乡,南接小纪镇,西南连黄崖乡,西北靠莱阳县万第镇,北
与北埠后乡交界。1985年,辖31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居民6778户,25423人。
乡机关驻地泉水头村,距县城35公里。村处“玉龙泉”之首,故名。
该乡为丘陵地带。清泉夼培育成功的“清泉二号”板栗,为优良品种。
该乡1928年即建有共产党组织。夏泽是海阳最早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村庄。境北榆山,是抗日
战争时期榆山大会战的主要战场,遗址犹存,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崖乡 位于县地西部。东北邻泉水头乡,东接小纪镇,南靠赵疃乡,西连莱阳县大夼乡。1985
年,辖19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居民5861户,22006人。
乡机关驻地黄崖村,距县城29公里。因村在黄土崖之下,故名黄崖底,简称黄崖。
山西头乡 位于县地北端。东邻牟平县埠西头乡,南接郭城镇,西靠徐家店镇,北与栖霞县桃村
镇接壤。1985年,辖26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居民5041户,19004人。
乡机关驻地山西头村,距县城55公里。因村在庙子山西头,故名。
该乡为低山丘陵地带。境内盛产楸树。
境西有长沙堡伏击战战场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阳乡 位于县地南部。东邻留格庄乡,南接凤城镇,西连东村镇,北与盘石店镇接壤。1985
年,辖25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居民5755户,21395人。
乡机关驻地南城阳村,距县城了公里,明崇祯末年建村于城子顶前,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故名
城洋。后改为城阳,因与北城阳对应,改名南城阳。
该乡北部为招虎山脉,南部较为平坦。迟家陶器、牟家黄烟为县内特产。
招虎山绵亘北境,山中有徐海门起义遗址及自然奇景,为本县旅游胜地之一。
北埠后乡 位于县地西部。东邻朱吴乡,南接泉水头乡,西连莱阳县赤山乡,北靠发城镇。1985
年,辖22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居民4826户,17739人。
乡机关驻地北埠后村,距县城31公里,建村于高阜之后,“阜”、“埠”音近,命名埠后,因与南埠
后对应,故名北埠后。
战场泊乡 位于县地北部。东邻高家乡,南接朱吴乡,西连发城镇,北与郭城镇交界。1985年,
辖20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居民4500户,16832人。
乡机关驻地战场泊村,距县城38公里,相传明将摆阵于此,故名战场泊。
该乡东北靠林寺山,为丘陵地带。境内有建新水库,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