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堤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3&A=11&rec=6&run=13

堤防形成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时常漫溢溃决。民间筑埝,籍救时急,时筑时开
,不能经久。据旧《利津县志》记载: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官府主持修筑新河堤
防,山东巡抚丁宝祯奉旨加培张秋至利津一带民埝。新河堤防大多是在民埝的基础上
逐渐修筑起来的。
垦利河段新河堤防的形成,主要由两大段联接组成:
一是梅家庄至王家院段。始修于清同治年间,堤高5尺,顶宽1丈。1877~1886年
(清光绪三年至十二年),逐年加培,使堤高1丈,顶宽2丈。由于河身逐年淤垫抬高,
1928年(民国17年)又加修一次。
二是打渔张至梅家庄段。该段民埝修筑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埝高5尺,顶宽
3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加帮成为官堤,堤高1丈,顶宽2丈,铺底宽7丈。
民国期间,河务荒废衰败,河工经费大量积欠,两岸河防工程多年失修,任风雨
剥蚀,堤防埽坝千疮百孔,残破不堪,一遇洪水便四处冲决。
1938年,花园口掘堤决口,黄河南行注入黄海,之后,垦利境内黄河堤坝更遭严
重摧残破坏。
1946年5月,正是解放区农业大忙季节,南京国民政府要堵复花园口“引黄归故
”,阴谋水淹解放区。渤海区党、政、军、民被迫进行复堤自救。5月25日,全区19
个县紧急动员起来,在700里长的大堤上,20万人的修堤大军踊跃奋战,使用筐、篮
、铁锨、石硪夯等古老落后工具,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大堤的加高、培厚任务
。垦利县仅20天,就筑起西冯至渔洼长17公里的新大堤,铺底宽12米,顶宽4米,堤
高2米。还加培整修了西冯以上大堤,填塞战壕、碉堡、军沟、洞穴、路口等工程。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破坏治黄协议,强行堵口放水,1947年3月,黄河水入故道,24日
流经垦利县境,广饶、沾化、利津、垦利4县4万民工,紧急上阵,修坝固堤,以防黄
河决溢。南京国民政府为配合其进攻解放区的军事行动,达到水淹解放区的目的,派
飞机轮番轰炸和扫射修堤民工。解放区人民没有被吓倒,白天不能干,就趁敌机昼来
夜去间隙,灯笼火把,抢修不停,终于完成任务,确保堤防安全。
1948年黄河大堤春修,完成建设村至二十三村的修堤任务,长1123米,冬修中接
上界又修至四合村,长3127米,堤高2米,顶宽4米。
1949年,除对原修的大堤进行加培外,还发动捕捉害堤动物的群众运动。沿河各
村组织了捕捉组,很快形成群众性的捕捉高潮,很短时间,穴居大堤上的獾、狐基本
绝迹。
培修建设垦利县黄河大堤有临黄堤、南展堤、河口南大堤、河口防洪堤、河口北
大堤、河口东大堤,共6条,是防御洪水的主要屏障。自建国至1985年,在各级党委
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积极努力和兄弟市县大力支援,按照黄河管理机构
的统一部署,进行了3次大修堤和河口堤、南展堤建设。
第一次大修堤于1950年开始,至1957年完成,先后对临黄堤201+300~252+500,
长51.2公里大堤进行帮宽加高。1950年,新修南大堤259+000~263+000,长4公里
。1951年,新修南大堤267+000~273+500,长6.5公里。1952~1956年,先后对南
大堤252+500~264+000,长11.5公里,进行帮宽加高。以上共完成土方601.71
万立方米,人工377.78万工日,投资242.86万元。
第二次大修堤于1962年冬修开始,至1967年冬修完成。先后对临黄堤201+300~2
52+500,长51.2公里,河口南大堤252+500~273+500,长21公里,进行帮宽加高
。共完成土方339.42万立方米,人工174.12万工日,投资377.44万元。
河口堤、南展堤始建于1968年,1973年春完成。1968年春,加帮接长河口南大堤
;1968年春~1969年春,新修河口防洪堤;1970年春,新修河口东大堤;1971年冬~1
973年春,新修南展堤。总长108.81公里。共完成土方1427.74万立方米,人
工619.66万工日,投资930.23万元。
第三次大修堤于1974年开始,1985年基本结束。新修河口退修堤,并对临黄堤、
河口防洪退修堤、河口北大堤进行帮宽加高。达到1983年设计防洪标准的长度有8
1.403公里,其中临黄堤52.766公里,河口北大堤22.187公里,防洪堤
6.450公里。共完成土方1356.93万立方米,人工436.35万工日,投资1
636.48万元。建国后历年堤防培修建设情况见表3-1。
险工护滩自铜瓦厢决口,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垦利境内河道摆动频繁,
游荡不定。当某些河段水流直冲堤岸,危及堤防安全时,即采取临堤下埽,以抗御洪
流,并导流离岸,陆续修建了许多险工埽坝工程,作为堤防的屏障。
表3-1建国后历年堤防培修建设情况表
┌──┬─────┬────┬─────┬──┬─────┬────┬────┐
│年 │工程量 │人工 │投资 │年 │工程量 │人工 │投资 │
│份 │(万立方米)│(万工日)│(万元) │份 │(万立方米)│(万工日)│(万元) │
├──┼─────┼────┼─────┼──┼─────┼────┼────┤
│1950│ 115.85 │ 102.04│ 26.15 │1969│91.07 │36.88 │53.66 │
├──┼─────┼────┼─────┼──┼─────┼────┼────┤
│1951│204.10 │117.53 │76.86 │1970│246.83 │106.10 │236.62 │
├──┼─────┼────┼─────┼──┼─────┼────┼────┤
│1952│86.80 │35.75 │20.95 │1971│1.98 │4.04 │6.67 │
├──┼─────┼────┼─────┼──┼─────┼────┼────┤
│1953│46.65 │31.02 │22.53 │1972│669.54 │337.80 │468.84 │
├──┼─────┼────┼─────┼──┼─────┼────┼────┤
│1954│48.66 │19.42 │22.47 │1973│0.73 │0.30 │0.56 │
├──┼─────┼────┼─────┼──┼─────┼────┼────┤
│1955│19.72 │23.03 │9.96 │1974│13.24 │14.87 │19.55 │
├──┼─────┼────┼─────┼──┼─────┼────┼────┤
│1956│59.74 │39.59 │44.45 │1975│18.51 │10.66 │19.62 │
├──┼─────┼────┼─────┼──┼─────┼────┼────┤
│1957│20.19 │9.40 │19.49 │1976│86.27 │30.24 │76.27 │
├──┼─────┼────┼─────┼──┼─────┼────┼────┤
│1958│5.17 │9.03 │9.81 │1977│175.28 │63.63 │155.53 │
├──┼─────┼────┼─────┼──┼─────┼────┼────┤
│1959│1.02 │7.87 │17.70 │1978│82.30 │30.26 │85.24 │
├──┼─────┼────┼─────┼──┼─────┼────┼────┤
│1960│1.19 │2.58 │10.80 │1979│125.76 │48.91 │126.29 │
├──┼─────┼────┼─────┼──┼─────┼────┼────┤
│1961│0.70 │1.61 │11.90 │1980│264.01 │82.00 │263.98 │
├──┼─────┼────┼─────┼──┼─────┼────┼────┤
│1962│14.93 │11.08 │33.05 │1981│286.19 │99.02 │416.50 │
├──┼─────┼────┼─────┼──┼─────┼────┼────┤
│1963│58.11 │38.12 │75.52 │1982│92.90 │20.71 │139.72 │
├──┼─────┼────┼─────┼──┼─────┼────┼────┤
│1964│65.50 │46.49 │108.07 │1983│199.66 │55.71 │281.14 │
├──┼─────┼────┼─────┼──┼─────┼────┼────┤
│1965│94.94 │41.77 │84.86 │1984│57.09 │1.84 │93.42 │
├──┼─────┼────┼─────┼──┼─────┼────┼────┤
│1966│51.13 │21.35 │45.03 │1985│11.94 │1.47 │19.79 │
├──┼─────┼────┼─────┼──┼─────┼────┼────┤
│1967│54.81 │15.31 │30.91 │合计│3824.80 │1674.73 │3396.61 │
├──┼─────┼────┼─────┤ │ │ │ │
│1968│452.29 │157.27 │252.70 │ │ │ │ │
└──┴─────┴────┴─────┴──┴─────┴────┴────┘

说明:包括岁修土方工程。

根据历史记载或口碑资料,垦利河段在历史上有9处险工,因溜势变化先后脱险。这
些险工是:罗家险工、小王庄险工(即现在的小街溢洪堰处)、小街险工、梅家庄险工
、大白险工、后彩庄险工、张家庄险工、前左险工、十八户险工。
垦利河段,现有罗家、卞庄、胜利、王院、常庄、路庄、纪冯、义和8处险工,
工程总长10540米,护砌总长度9300米,现有坝岸270段,其中,新建5段,已脱险14
段。各险工工程情况见表3-2。
这些险工,大部分为清末形成,小部分为建国前形成。多年来,随着溜势的上提
或下延,不断上下伸展,埽坝亦不断新建或脱险。人民治黄以来,险工由秸埽逐步发
展到石埽,特别是1974~1983年10年规划建设,险工坝岸按1983年设防标准进行加高
和改建,
表3-2垦利段现有险工工程情况统计表

┌────┬───┬───┬────┬───┬──────┬──────┬───
──────┐
│险工名称│始建 │工程长│护砌长 │1983年│坝顶高程 │根石顶高程 │坝岸段
数 │
│ │年月 │度(米)│度(米) │设防水│(米) │(米) ├─┬─
──┬───┤
│ │ │ │ │位(米)│ │ │计│扣
石坝│乱石坝│
├────┼───┼───┼────┼───┼──────┼──────┼─┼─
──┼───┤
│合计 │ │10540 │9300270 │175 │95 │ │ │
│ │
├────┼───┼───┼────┼───┼──────┼──────┼─┼─
──┼───┤
│罗家 │1948.5│790 │410 │18.30 │19.40~15.27│14.66~13.55│8 │
│8 │
├────┼───┼───┼────┼───┼──────┼──────┼─┼─
──┼───┤
│卞庄 │1898 │550 │550 │17.57 │18.67 │13.75~13.04│18│18
│ │
├────┼───┼───┼────┼───┼──────┼──────┼─┼─
──┼───┤
│胜利 │1898 │1010 │1030 │17.50 │18.60~17.00│13.60~12.50│28│26
│2 │
├────┼───┼───┼────┼───┼──────┼──────┼─┼─
──┼───┤
│王院 │1910 │2380 │1980 │17.26 │18.36~16.38│12.84~11.91│52│
│52 │
├────┼───┼───┼────┼───┼──────┼──────┼─┼─
──┼───┤
│常庄 │1898 │1490 │1500 │17.04 │18.14~16.33│12.48~12.39│37│13
│24 │
├────┼───┼───┼────┼───┼──────┼──────┼─┼─
──┼───┤
│路庄 │1884 │1730 │1710 │16.88 │17.98~15.20│12.46~11.23│53│53
│ │
├────┼───┼───┼────┼───┼──────┼──────┼─┼─
──┼───┤
│纪冯 │1949 │120 │150 │16.10 │17.20 │11.08~10.67│3 │3
│ │
├────┼───┼───┼────┼───┼──────┼──────┼─┼─
──┼───┤
│义和 │1949.3│2470 │1970 │14.80 │16.10~14.26│11.80~10.25│71│62
│9 │
└────┴───┴───┴────┴───┴──────┴──────┴─┴─
──┴───┘

87.9%的坝岸达到标准,提高了抗洪能力。
建国以来,为了减少滩岸坍塌,控制河势溜向变化,从1954年开始兴建大白、后
彩两处护滩工程。随着河道溜势的变化,又先后修建了宋庄、宁海、纪冯、寿合、西
河口(右岸)、护林等6处护滩工程。其中,寿合护滩已脱险,西河口(右岸)护滩已破
除。现有6处护滩,工程总长4550米,护砌总长度3020米,坝岸垛59段。各护滩工程
情况,见表3-3。
自1976年河口改道以来,胜利油田修建了西河口(左岸),十八公里两处护滩工程
(由胜利油田管理),总长6900米,护砌总长6770米,坝岸垛40段。1948~1985年,险
工工程,共完成土方68.84万立方米,石方31.8万立方米,实用98.72万
工日,投资1030.6万元。护滩工程共完成土方7.21万立方米,石方4.29
万立方米,实用4.63万工日,投资171.33万元。
堤防绿化1946年以前,堤防树株因经历战乱年代,全部遭到破坏。自建国以来,
每次大修堤防后,便发动沿黄群众和黄河职工,沿堤植树种草,进行堤防绿化。
1948年10月1日,渤海区行政公署,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发布训令,为保护黄河堤
防,应于内外堤脚两丈以内广植树木,禁止耕种稼禾,以期保证大堤稳固。1950年9
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第一号公告,其中第一条规定是:沿河大堤堤脚内外两
丈内,
表3-3垦利段现有护滩工程情况表
┌────┬───┬───────┬──┬──┬────┬──────┬────
──┬──────┐
│护滩名称│始建 │坝、岸、垛段数│工程│护砌│1983年 │坝顶高 │根石顶
│备注 │
│ │年月 ├─┬─┬─┬─┤长度│长度│设防水位│程(米) │高程(米)
│ │
│ │ │计│坝│岸│垛│(米)│(米)│(米) │ │
│ │
├────┼───┼─┼─┼─┼─┼──┼──┼────┼──────┼────
──┼──────┤
│合计 │ │59│29│5 │25│4550│3020│ │ │
│ │
├────┼───┼─┼─┼─┼─┼──┼──┼────┼──────┼────
──┼──────┤
│大白 │1954.7│5 │4 │1 │ │320 │150 │17.26 │14.89~16.70│
│8号坝已脱险 │
├────┼───┼─┼─┼─┼─┼──┼──┼────┼──────┼────
──┼──────┤
│后彩 │1954 │4 │ │2 │2 │300 │190 │17.04 │16.54~16.65│
│1号、2号坝 │
│ │ │ │ │ │ │ │ │ │ │
│已脱险 │
├────┼───┼─┼─┼─┼─┼──┼──┼────┼──────┼────
──┼──────┤
│宋庄 │1955.5│18│ │2 │16│1620│890 │16.78 │13.08~16.16│11.60~1
1.86│ │
├────┼───┼─┼─┼─┼─┼──┼──┼────┼──────┼────
──┼──────┤
│宁海 │1957.5│6 │1 │ │5 │490 │380 │16.78 │12.63~15.16│11.38
│ │
├────┼───┼─┼─┼─┼─┼──┼──┼────┼──────┼────
──┼──────┤
│纪冯 │1957.5│3 │1 │ │2 │270 │260 │16.10 │12.43~13.69│10.44~1
1.11│ │
├────┼───┼─┼─┼─┼─┼──┼──┼────┼──────┼────
──┼──────┤
│护林 │1977.5│23│23│ │ │1550│1150│11.58 │9.38~12.13 │6.67~7.
48 │ │
└────┴───┴─┴─┴─┴─┴──┴──┴────┴──────┴────
──┴──────┘

一律划为种树区。在此区域内,只准种树,不准耕种谷物。同年,垦利县人民政府布
告规定,左岸自南岭以下,右岸自西冯以下,黄河大堤两侧,临背河堤脚以外各50米
,均归黄河所有,作为植树护堤区域,并严禁在此范围内开垦种地。此后,黄河大坝
植树种草成为堤防养护的主要手段之一。
1959年以后3年,因农村生活困难,堤防管理不善,大堤树株破坏严重。1964年
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乱砍滥伐树株现象逐渐刹住。原破坏严重的堤段,
逐步进行补植,黄河堤防植树绿化再次发展。
198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1980)51号文件关于颁发《山东省水利工程
管理办法》的通知中重申:河口地区南岭子、纪冯以下堤防仍按原定临背河各50米作
为柳荫地的规定执行。1982年,随着高标准复堤工程的完成,惠民黄河修防处又重新
制定了《惠民地区黄河绿化规划示意图》,并根据农业部1982年印发的《造林技术规
程》有关规定和近年大堤加帮对造林的影响规定:凡每华里大堤树株不足500株者,
视为未绿化堤段;每华里达到500~2400株之间,视为半绿化堤段;每华里超过2400株
者,视为已绿化堤段。
垦利堤防绿化所用劳力,根据营造数量而定。数量大时,由护堤队安排整、半劳
力种植,数量少时,由护堤员自营,有时由沿河中、小学生参加。堤防植树系国有队
营,工资报酬采取补助办法解决。
1950~1985年,垦利黄河堤防绿化植树654.05万株,育苗0.1562万亩,
植草215.14万平方米,实用31.65万工日,投资48.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