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2&rec=75&run=13

【概况】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地处东营市以北100公里处的渤海湾西南海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实施黄蓝经济区建设的重点突破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232平方公里, 主要发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高端制造、战略新兴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国务院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是黄河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鲁晋冀地区的最佳出海通道。
截至2011年底,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有部门单位28个,其中内设机构13个,外派机构15个。 4月6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东编发〔2011〕4号文件,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与河口区实行“班子专兼结合、两区独立运行”的管理模式。

【经济运行】 2011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居全市各县区首位。推动市政府正式批复成立东营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搭建融资平台, 并以此为项目法人争取到省农发行5亿元防潮堤项目贷款授信。积极提报项目,争取到位地方政府债券、 市财政调度款及码头回笼尾款等资金2.6亿元用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先后帮助企业协调贷款36亿元,争取无偿资金4923万元。

【港口建设】 提升港口运营水平, 全年货物吞吐量实现近千万吨。2011年11月15日,《东营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总投资16亿元的中海油、万通、宝港八大业主码头建设顺利,2012年底全部投用后,东营港引桥将达到9600米,引桥上将有5万吨、3万吨、2万吨、5千吨级码头投入使用,吞吐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初步建成环渤海区域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内港池整治成效明显,拆除违章建筑5200平方米,绿化7000平方米,建成高标准卡口大门,内港池消防通道全面贯通,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整体形象。引进万通集团投资17亿元的南港池开发快速推进,港池西扩、航道疏浚正在实施,南卡口大门完成主体,东营至旅顺客货滚装船复航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候船大厅正在建设,部分船只已委托建造。

【项目建设】坚持以建设国内具有示范性的现代生态产业基地为目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2011年,新批准进区项目3 5个,计划总投资291.2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3个, 外资项目1个。春季集中开工的海科、神驰、大明等生态工业园以及夏季集中开工的恒顺化工、亚通三期、德阳化工等新上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华懋橡胶一期、爱克森化工一期等省市重点调度项目已投产达效。 中海油106万方油库区项目正在进行罐体安装, 16万平方米堆场投入使用。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保税库区项目——万通100万立方保税库区已完成罐体安装。 山东省最大的储罐类海关监管罐区——宝港国际100万立方海关监管罐区正在进行罐体安装及配套设施建设。万达海缆、冠能阀门、长志泵业等一批制造类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石大科技与中石化合作的2×500万吨低硫含酸原油综合利用项目、万达与中石化合资的26万吨丙烯腈系列一体化项目、韩国GS集团丙烯罐区等系列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海油、大唐项目取得突破进展。中海油1500万吨渤海湾原油陆岸终端处理项目正式落户,即将开工建设。大唐发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

【园区建设】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东港新区总体规划,在这一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借鉴先进开发区的规划理念,完成消防、燃气、物流、管廊带等10多项专项规划编制,正在加快编制港区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3亿元,建成道路12.7公里,完成填土1210万方,实施绿化36.3万平方米,铺设供水管线10.8公里。 总投资9.93亿元的7公里海上段防潮堤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已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投资1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消防中心、金融大厦、海员俱乐部、港城花园、企业公寓、金港商城等项目正在建设,全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区容区貌明显改观。

【环境建设】推进“平安港区”建设,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稳定社会形势,企业和群众归属感增强。推进“文明港区”建设,管委会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审,正积极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 推进“生态港区” 建设,努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1年, 全区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

【重点企业选介】
(一) 东营海欣仓储有限公司由山东万通集团投资建设, 计划总投资18亿元,建设200万立方米仓储物流项目(其中包括100万立方公用型油品保税库区) 。一期建设100万立方公用型油品保税库区,主要用于原油、燃料油的储存。项目于2010年12月份全面开工。 2011年,100万立方保税库区罐体全部安装完成,投用后将成为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保税罐区, 年周转量最高峰可达1000万立方,每年可为腹地石化企业免税160亿元。二期建设100万立方罐区及码头至罐区管道运输系统。 根据港口码头的运作情况,库区油品年周转量最高峰可达2500万吨, 年利税4亿元,可为东营港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原油、燃料油的储存、中转、运输等服务。
(二)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公司是2011年市政府20家重点调度的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38亿元,一期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10万吨/年丁苯橡胶和10万吨/年顺丁橡胶项目。2011年12月份试车投产。 二期项目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1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项目立项前各项手续基本完成,即将正式启动建设。己内酰胺产品在国内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近50%的产品依赖进口,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省内空白。一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10亿元,可吸纳近3000人就业,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重大活动】
(一)东营港3万吨级码头靠停首艘外轮。
2011年2月10日上午,一艘巴巴多斯岛籍“麦纳特”号货轮成功靠泊东营港3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 这艘外轮来自俄罗斯,装载有21000吨利华益集团进口的燃料油,这是东营港新建码头对外开放后靠泊的第一艘外轮,标志着东营港外轮停航十年后正式复航。
(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11年度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2011年3月15日上午,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项目攻坚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姜杰,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燕明,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市委常委、秘书长田振玉,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杨梦斌,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王秀华,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洪山,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胜利油田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苟增杰及全体干部职工出席开工仪式。曹连杰主持仪式,姜杰、苟增杰分别在仪式上致辞,五大生态工业园项目负责人作表态发言。此次春季集中开工的海科、 华泰、万达、神驰、大明生态五大工业园总投资278亿元、一期投资85.4亿元,项目预计2012年底建成投产。
(三)中海油渤海湾原油上岸东营港终端项目签约仪式在东营市举行。
2011年5月26日,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在蓝海国际大饭店举行渤海湾原油上岸终端项目签约仪式,天津分公司发展规划经理涂强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曹国华共同签署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终端建设项目框架协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市政府副市长杨梦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苟增杰、市发改委主任张传胜、市经信委主任陈安忠出席签约仪式。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东营终端分为三期建设:一期计划于2011年10月开工,2013年投产运营, 原油年处理规模500万方,二期原油年处理规模1000万方,三期原油处理规模增加到1500万方。
中海油渤海湾原油上岸终端项目落户东营,对促进中海油加快实施“两洲一湾”战略,建设东营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中海油与东营市及东营港腹地内石油化工企业的合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将进一步带动和加快渤海油气资源开发,有效促进东营市黄蓝战略的实施。
(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举行金融大厦奠基仪式。
2011年6月18日上午, 万达金融大厦奠基仪式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中心商务区隆重举行。
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市委常委、东营军分区政委万会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士民,市政协副主席王景春,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苟增杰,万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尚吉永等出席仪式并为项目奠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宋迎章主持仪式。
金融大厦项目是迄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复合型地产项目。该项目由美国天合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山东万达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76.5米,是一个集商务办公、金融结算、商业和星级酒店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化、集约型的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
金融大厦的建设将为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开发区提供良好的平台,使开发区的商业金融服务功能更加完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开发区旗舰式地标建筑,并将大力提升港区的商业档次和综合配套能力。
(五)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举行2011年夏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2011年7月19日上午,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项目攻坚年”夏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市委副书记、市长姜杰,市政协主席于树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兆武,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杨梦斌,市发改委主任张传胜,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聂建军,管委会主任苟增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宋迎章及全体干部职工出席开工仪式。聂建军主持仪式,杨梦斌、苟增杰分别在仪式上致辞,集中开工项目负责人代表作表态发言。
此次开工的10个项目,总投资约156亿元。其中,港口项目4个,总投资27亿元,包括万通2×2万吨级燃料油码头项目、中海油2×5千吨级成品油码头项目、宝港国际2×5千吨级精细化工品码头和东营港南港池启用项目, 这4个项目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可新增吞吐能力3000万吨,为建设亿吨国际物流港奠定坚实基础。恒顺化工、港城热力、德阳化工、万达海缆、长治泵业、亚通石化等6个工业项目总投资129亿元,涉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开发区产业竞争力。
(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举行东营港防潮堤(海上段)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2011年9月30日上午,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东营港防潮堤(海上段)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市政协主席于树健,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郑建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士民,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旭,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洪山,济军生产基地主任宋春友等出席开工仪式并剪彩。
东营港防潮堤工程是全市“项目攻坚年”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列入了黄蓝经济区建设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是东营市防潮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港区防潮堤存在缺口,历次风暴潮都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入区企业面临风暴潮侵袭的安全隐患,大片具有开发价值的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随着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对港口和开发区定位的提升,东营港防潮堤建设显得更为迫切。2011年,市委、市政府从区域发展大局出发,做出了建设东营港防潮堤的决策,这对于完善全市防潮体系,保障油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营港防潮堤(海上段)工程北起港城路东端、南至中心渔港,轴线全长7.06公里,多年平均水深1.6m至2.3m,概算投资9.93亿元,计划2013年建成投用。该工程建成后,将与孤北、孤东防潮堤共同构筑完善的防潮体系,成为油田和开发区生产生活的安全屏障,打造东营市北部沿海亮丽的景观带,形成36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为港区城一体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东营港总体规划顺利批复。
《东营港总体规划》于2011年11月15日经省政府顺利批复。港口总体规划是指导港口建设和发展的依据,2011年,开发区将《东营港总体规划》报批列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变被动配合为主动推办,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港口建设服务办公室协调市港航局一道,全力加快规划报批工作。先后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东营港总体规划》及《规划》环评报告并协助其进行了多轮修订,配合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和省环保厅组织召开了《东营港总体规划》专家咨询会、专家评审会和规划环评审查会并顺利通过审查,省政府以鲁政字[2011]279号文件正式批复了《东营港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