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交通运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2&rec=33&run=13

交通

新中国成立前,淄川县先后属青州府、济南府管辖,淄川便成了南来北往东
西穿行的交通枢纽,万山便有了淄川通往博山、莱芜、泰安和通往白塔、章邱、
济南的两条“驿道”(路),后“驿道”改为公路。
驿道:一条向西南方向经博山去莱芜、泰安;一条经白塔、磁村去章邱、济
南。
公路:白(塔)—万(山)路,东起东万山,西至白塔接张(店)—博(山)路,全
长5公里。万(山)—博(山)路,北起北万山村,西南至博山城,全长7.5公里。万
(山)—洪(山)路,全长18公里。
村中主要道路:北万山村有东西向的“东街”和南北向的“西街”及前街、
后街、 小河沿四条主要街道,东街长120米,东起东万山村,西至本村西。西街
长140米,南起渭阳河岸,北至于家台北巷。前街长100米,后街长80米,小河沿
长50米,东、西两街宽均为10米,沥青路面,村中其他街、巷均已全部用水泥硬
化。

运输工具

旧有运输工具
扁担、担杖、杠子、小车、马车。
新中国成立前,北万山人以农为生,扁担、担杖、杠子、木轮小车、木轮大
车成了农民生产运输的主要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这些运输工
具逐渐被淘汰。
扁担:为优质国槐木制成,长约2米,宽约8公分,两头及边略薄,用时将物
系于两头。
担杖:木质,外型与扁担相似,比扁担短,两头挂有铁钩,多用于担水、担
粪、担土、担柴等用。
杠子:是用直径约10公分的国槐木制成,长22.5米,物在中间,两人一人一
头肩抬, 身强力壮者,一次可抬100多公斤,重量过重、过大的物件,多人多杠
抬运。
独轮木推车:由车盘、车轮构成,多用枣木、国槐为料。
驴:是山区交通运输的特种工具,因山路难行,肩担、人抬困难,便用毛驴
驮负。

运输工具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运输工具也逐步改进,先后有了胶轮
小推车、地排车、大胶皮(马车)、拖拉机、汽车。
胶轮小推车:胶轮小推车较木轮小推车轻便快捷,载得多,跑得快。
地排车:木质车盘,两个胶轮,两轮之间一轴相连,单人或多人使用皆可,
或人架驴拉,每车载重500750公斤。
大胶皮(马车):车盘、车轮均比地排车大,一车可拉一吨以上物品。
拖拉机:人民公社化后,北万山村于1970年5月有了第一台12马力的拖拉机,
到2003年12月,全村已有各种型号的拖拉机20台、货运汽车5部。

客运

自1987年12月26日博山—万山的47路班车通车,每天从上午6点至下午6点,
每40分钟——l小时一趟, 一天10余趟,车到北万山村村委会门口是一停车点,
招手即停,交通十分便利。
出租车: 二十世纪末,村里才有了出租车。到2003年12月,全村已有轿车1
部,出租车6部,中巴2部,摩托车3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