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间作套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2&A=2&rec=104&run=13

一、耕作制度演变
解放前,崂山地区农事耕作长期以1年1熟与2年3熟制为主,春地瓜1年1熟,谷子、小
麦、秋大豆连作为2年3熟。60年代中期,小麦的种植面积随着农业土、肥、水状况的
改善和耕作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播种面积扩大,玉米代替谷子、高粱。播种面积也迅
速增加, 1年2熟制比例加大,形成了1年1熟、2年3熟和1年2熟3种熟制各占1/3的基
本结构。1973年后,夏播作物(夏玉米、地瓜)面积扩大,1年2熟制占了主导地位。
自1949到1983年的34年间, 1年1熟制由占播种面积的38%降到12.6%,2年3熟
面积由41.7%降到28.6%,1年2熟面积则由19.9%上升到57.5%。
粮田复种指数1949年为124%,1983年为163.2%,1987年为177%按1949~1987年的
资料计算,全县复种指数每提高1%,粮食总产就增加440万斤。
二、间作套种
粮、粮间作崂山地区解放前,农民有谷子、高粱间作,大豆、玉米间作习惯。60
年代后主要是地瓜、玉米间作。70年代后小麦套种玉米面积扩大,全县每年套种面积
约4万亩。
粮、菜间作:城阳、流亭、夏庄、惜福镇一带土豆、早甘蓝间作春玉米,大白菜
套种冬小麦。
粮、果间作:王哥庄、北宅、中韩东部、夏庄东部、惜福镇东部在幼龄果园间作花生、
地瓜、草莓、西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