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陶瓷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9&rec=17&run=13

一发展概况
济阳县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清代黄盆杨村(今属王圈乡)一带、淮里洼(今属店
子回族乡)一带,就曾以盛产陶瓷而闻名遐迩。民国时期,济阳县陶瓷生产方式与产
品品种和清代差不多:品种仍以瓦盆、瓦瓮和粗瓷盆、瓮为主;每道工序都是手工操
作;经营方式主要是分散、零星经营。据1948年统计,全县有土陶作坊4家,从业者
45人,资金总额3100元,年产土陶制品2.1万件。50年代,济阳陶瓷业曾一度有所发
展。1958年,全县土陶作坊达10家,从业者63人,资金总额3.5万元,年产土陶制品
5万件,产值7.3万元。产品除传统盆、瓮外,还有各式花盆。
1973年,县属国营砖瓦一厂(现陶瓷厂的前身)新建陶瓷车间。人员、资金全部由
砖瓦厂自己解决,建40立方米窑1座,主要生产耐酸坛、古子盆等产品。是年,30名
制陶工人共生产各种陶器1万件,完成产值3万元。
1974~1975年,陶瓷车间陆续增上了球磨机、粉碎大碾、滤泥机、滚压机、真空
炼泥机等设备10余台件,新建40立方米窑1座,开始生产茶具、酒具等细瓷产品,年
生产能力达10万余件。1975年,陶瓷车间正式被命名为国营济阳县陶瓷厂。直到199
0年,陶瓷厂一直是全县唯一的陶瓷生产企业。

二骨干企业

国营济阳县陶瓷厂
国营济阳县陶瓷厂命名于1975年。命名后,于1976年新上80立方米方窑1座,年
生产能力达到34万件。1979~1980年,又投资80万元,建起1座35米长的隧道窑和1个
1350平方米的成形车间。1980年12月,隧道窑投产,济阳县陶瓷厂成为鲁西北地区较
大的陶瓷生产厂,年生产各种陶瓷产品175万件,产值100万元,利税8万元。该厂生
产的“山青茶具”质量稳定,在市场上赢得了较好的声誉。1985年,陶瓷厂主要产品
已有酒具、茶具、酒瓶、花盆、花瓶、纺织瓷件等60种,销往河南、河北等地区。
1990年,陶瓷厂职工增加到680人。厂内设日用陶瓷、工业陶瓷、餐具陶瓷3个车
间,固定资产491万元,流动资金16.2万元,主要设备93台。年产陶瓷产品756万件,
产值434.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