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国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15&rec=7&run=13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各项事业的日益繁兴,老城区已不能
容纳众多的建筑,于是县城突破城垣向西、北两个方向扩展。50年代后期,棉厂、植
物油厂、发电厂等建于老城西,结核病防治所设于老城北,是为县城开拓新区的开端
。以后,特别是到了70年代,工厂、公司、商店、学校、医院,以及机关、团体等大
量地分布于新辟城区,构成了新县城的轮廓。
进入80年代以后县城建设发展更加迅速,至1990年,县城城区已覆盖了城西城北
的窑头、杨家寨、韩家、榆梁家等村,面积达4.5平方公里,为1949年城区面积的13
.6倍;城区人口达24339人,为1950年的14.1倍。城区西部为工业区,北部为居民区
,老城内为党政机关主要分布区。县城内楼房林立,街道纵横,路面宽阔,绿树成荫

一街道
建国初,县城内的街道较建国前无大变化。1964年修筑了第一条马路(自西门桥
接济埕公路),1968年铺设沥青路面。以后建设速度加快。至1981年,新修和改建的
沥青路面街道已有9条。自1982年开始,县城街道按县城总体规划建设,到1990年共
翻修、拓宽、新辟街道11条。
1987年对县城扩建后所有的街道统一命名。宽20米以上的街道称路,计有9条,
其中南北走向的为经路,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东
西走向的为纬路,由南往北依次命名为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交通局门
前至滨郑公路为济孙路。宽10米左右的称街,计有20条。宽5米以内的称巷、胡同,
计68条。
在修筑、改造街道马路的同时,铺设人行道8条,总面积71478平方米,投资85.
16万元。新建和翻修了12座小型桥梁,投资85万元。在9条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514盏
,投资120万元。
县城的主要街道有:
经一路南接老城街,北止纬四路,全长1375米。自老城街至纬二路一段长368米
,1968年开通,次年铺设沥青路面。纬二路至纬四路一段,长1007米,1989年春拓宽
,修筑路基,当年10月铺设沥青路面,油面宽15米,投资27.8万元。此段两旁有人行
道各宽5米,1989年用花砖铺装,投资16.5万元。
经二路南起黄河大堤,北止滨郑公路,全长4015米,为城内南北走向的主要马路
。自黄河大堤至纬四路一段,长2175米,1987年拓宽并修筑路基,次年铺设沥青路面
(宽21米)。路面为三块板形式,两条纵向绿化隔离带中间为快车道,宽12米;两边为
慢车道,各宽4.5米。与纬二路的交叉路口建有使车辆绕行的环形岛。自纬四路至滨
郑公路一段,长1840米,1989年开辟并修筑路基,次年铺设沥青路面,此段先后共投
资170万元。1988年,黄河大堤至纬四路一段于慢车道两旁用花砖铺成人行道,各宽
6米,投资23万元。
纬一路东起老西门,西止滨郑公路,全长2461米。老西门至经二路段,长314.5
米,1982年拓宽并修筑路基,1985年铺设沥青路面。路面为两块板形式,中间是纵向
绿化隔离带、两旁为行车道,各宽8米。行车道两边为人行道,各宽6米,用花砖铺成
。经二路至滨郑公路段,长2146.5米,1985年开通并修筑路基,1987年铺设沥青路面
,油面宽12米。路面为一块板形式。全路共投资36.95万元。
纬二路东起黄河大堤,西止滨郑公路,总长3229.5米,是城内东西走向的主要马
路。自黄河大堤至经二路一段长1350米,1975年修筑路基,1979年铺设为6米宽的沥
青路面。1982年将其中自计量局至经二路一段(1069米)拓宽,改建为中有纵向绿化隔
离带、两边各有宽9米的行车道的两块板式沥青路。经二路至滨郑公路一段,于1985
~1986年期间开通并铺设为沥青路,其中,经二路至汽车站一段长939.5米,为两块
板式(标准同经二路东);汽车站至滨郑公路一段长940米,为宽6米的一块板式,至1
990年又将路基拓宽为32米,沥青路面加宽为21米。全路投资61.49万元。该路自计量
局至经三路一段(1906米),于1985至1988年,在行车道两旁各铺设一条宽6米的花砖
人行道,投资15.07万元。
纬三路东起县医院东,西止滨郑公路,全长2808.1米。1985年拓宽,次年修筑路
基,1987年铺设沥青路面,宽12米,投资40.44万元。人行道于1989年用花砖铺装,
南侧自县医院至经四路,长1700米,宽5.5米;北侧自县医院至经三路,长1200米,
宽5.5米,计投资20.69万元。
老城街东门至西门,长691.3米,1968年第一次铺设沥青路面,宽6米。1987年翻
修,重新修筑路基和铺设沥青,油面宽6米,投资6.22万元。沥青路两旁为人行道,
各宽4米,1987年用红砖铺装,投资2.76万元。
商业街南起西门,北止纬三路,长797米。纬二路以南为工业品市场,以北为天
天市场。1986年修筑路基,次年铺设沥青路面(宽6米),投资7.18万元。纬二路以南
段有人行道,宽3米,1987年用花砖铺装,投资2.39万元。

1990年济阳县城街道一览表

┌─────┬───────────┬────┬──────┬──────┐
│街道名称 │起止地点 │长度(米)│宽度(米) │修筑时间 │
│ │ │ ├──┬───┼──┬───┤
│ │ │ │路基│沥青面│路基│沥青面│
├─────┼───────────┼────┼──┼───┼──┼───┤
│经一路 │老城街-纬二路 │368 │12 │6 │1968│1969 │
│ ├───────────┼────┼──┼───┼──┼───┤
│ │纬二路-纬四路 │1007 │25 │15 │1989│1989 │
├─────┼───────────┼────┼──┼───┼──┼───┤
│经二路 │黄河大堤-纬四路 │2175 │36 │21 │1987│1988 │
│ ├───────────┼────┼──┼───┼──┼───┤
│ │纬四路-滨郑公路 │1840 │36 │21 │1989│1990 │
├─────┼───────────┼────┼──┼───┼──┼───┤
│经三路 │陈朝北街西端-纬三路 │1309.5 │25 │12 │1985│1987 │
│ ├───────────┼────┼──┼───┼──┼───┤
│ │纬三路-纬四路西 │523 │25 │ │1988│ │
├─────┼───────────┼────┼──┼───┼──┼───┤
│经四路 │济孙路-纬三路 │1076.5 │25 │ │1986│ │
├─────┼───────────┼────┼──┼───┼──┼───┤
│纬一路 │西门-经二路 │314.5 │30 │16 │1982│1985 │
│ ├───────────┼────┼──┼───┼──┼───┤
│ │经二路-滨郑公路 │2146.5 │25 │12 │1985│1987 │
├─────┼───────────┼────┼──┼───┼──┼───┤
│纬二路 │黄河大堤-计量局 │281 │10 │6 │1975│1979 │
│ ├───────────┼────┼──┼───┼──┼───┤
│ │计量局-汽车站 │2008.5 │32 │18 │1982│1985 │
│ ├───────────┼────┼──┼───┼──┼───┤
│ │汽车站-滨郑公路 │940 │32 │21 │1990│1990 │
├─────┼───────────┼────┼──┼───┼──┼───┤
│纬三路 │县医院东桥-滨郑公路 │2808.1 │25 │12 │1986│1987 │
├─────┼───────────┼────┼──┼───┼──┼───┤
│纬四路 │经一路-经二路 │376 │25 │12 │1987│1988 │
├─────┼───────────┼────┼──┼───┼──┼───┤
│济孙路 │交通局门前-滨郑公路 │3175.5 │9 │6 │1964│1968 │
├─────┼───────────┼────┼──┼───┼──┼───┤
│老城街 │东门-西门 │691.3 │14 │6 │1987│1987 │
├─────┼───────────┼────┼──┼───┼──┼───┤
│丁字街 │南门-老城街 │327 │15 │6 │1986│1986 │
├─────┼───────────┼────┼──┼───┼──┼───┤
│临河街 │健康街南端-县一中东门 │365 │8 │4 │1968│1968 │
├─────┼───────────┼────┼──┼───┼──┼───┤
│健康街 │临河街东端-老城街 │187 │8 │4 │1973│1973 │
│ ├───────────┼────┼──┼───┼──┼───┤
│ │老城街-纬二路 │262 │8~4 │4 │1985│1985 │
│ ├───────────┼────┼──┼───┼──┼───┤
│ │纬二路-纬三路 │552 │17 │6 │1990│1990 │
├─────┼───────────┼────┼──┼───┼──┼───┤
│商业街 │西门-纬三路 │797 │9 │6 │1986│1987 │
├─────┼───────────┼────┼──┼───┴──┴───┤
│东关街 │东门-东关村东头 │310 │6~8 │土路 │
├─────┼───────────┼────┼──┼──────────┤
│永胜街 │东门南-东关村东头 │290 │6~7 │土路 │
├─────┼───────────┼────┼──┼──────────┤
│南关东街 │丁字街-南关村东头 │150 │6~7 │土路 │
├─────┼───────────┼────┼──┼──────────┤
│南关西街 │丁字街-友谊街 │460 │7 │土路 │
├─────┼───────────┼────┼──┼──────────┤
│友谊街 │黄河大堤-南关新村 │325 │8 │土路 │
├─────┼───────────┼────┼──┼──────────┤
│西关街 │友谊街-经二路 │375 │8 │土路 │
├─────┼───────────┼────┼──┼──────────┤
│盛华街 │民东巷-永平街 │200 │7 │土路 │
├─────┼───────────┼────┼──┼──────────┤
│永平街 │友谊街-华明巷 │210 │6 │土路 │
├─────┼───────────┼────┼──┼──────────┤
│陈朝北街 │经二路-经三路 │450 │8 │土路 │
├─────┼───────────┼────┼──┼──────────┤
│陈朝南街 │陈朝东巷-陈朝中巷 │150 │6 │土路 │
├─────┼───────────┼────┼──┼──────────┤
│陈朝青年街│陈朝北街-陈朝村北头 │230 │7 │土路 │
├─────┼───────────┼────┼──┼──────────┤
│窑头街 │经三路-经四路 │400 │8 │土路 │
├─────┼───────────┼────┼──┼──────────┤
│杨家寨街 │纬一路-纬二路 │450 │8 │土路 │
├─────┼───────────┼────┼──┼──────────┤
│韩家街 │纬三路-纬四路 │460 │6~8 │土路 │
├─────┼───────────┼────┼──┼──────────┤
│榆梁街 │经二路-梁家村东头 │750 │6~8 │土路 │
└─────┴───────────┴────┴──┴──────────┘

1990年济阳县城内桥梁一览表

┌───────┬──────────────┬───────┬────┐
│桥名 │位置 │结构形式 │修建时间│
├───────┼──────────────┼───────┼────┤
│老车站桥 │经二路与纬一路交叉处 │钢筋混凝土板桥│1988 │
├───────┼──────────────┼───────┼────┤
│经二路中桥 │经二路与纬四路交叉处 │石砌拱桥 │1990 │
├───────┼──────────────┼───────┼────┤
│北小庄桥 │经一路于北小庄横跨排水沟处 │钢筋混凝土板桥│1989 │
├───────┼──────────────┼───────┼────┤
│健康街桥 │健康街北段横跨排水沟处 │石砌拱桥 │1987 │
├───────┼──────────────┼───────┼────┤
│杨家寨西桥 │纬二路于杨家寨西横跨排水沟处│石砌拱桥 │1990年 │
├───────┼──────────────┼───────┼────┤
│外贸公司东桥 │经三路南段横跨排水沟处 │石砌拱桥 │1987 │
├───────┼──────────────┼───────┼────┤
│窑头村西桥 │经四路与纬一路交叉处 │石砌拱桥 │1987 │
├───────┼──────────────┼───────┼────┤
│水暖器材厂西桥│纬一路西段水暖器材厂西 │石砌拱桥 │1987 │
├───────┼──────────────┼───────┼────┤
│县医院东桥 │纬三路东端 │石砌拱桥 │1984 │
├───────┼──────────────┼───────┼────┤
│教师进修学校桥│教师进修学校门前 │石砌拱桥 │1989 │
├───────┼──────────────┼───────┼────┤
│县十中桥 │县十中门前 │石砌拱桥 │1990 │
├───────┼──────────────┼───────┼────┤
│小郭家西桥 │纬三路西段 │石砌拱桥 │1987 │
└───────┴──────────────┴───────┴────┘

1990年济阳县城路灯一览表

┌───┬────────┬─────┬──┬─────┬────┬────┐
│街道名│路段 │安装形式 │盏数│灯型 │功率(瓦)│安装时间│
│ │ │ │(盏)│ │ │ │
├───┼────────┼─────┼──┼─────┼────┼────┤
│经一路│老城街-纬二路 │单臂灯 │2 │白炽灯 │100 │1975 │
│ ├────────┼─────┼──┼─────┼────┼────┤
│ │纬二路-纬四路 │单臂灯 │21 │高压钠汞灯│250 │1989 │
├───┼────────┼─────┼──┼─────┼────┼────┤
│经二路│大堤-纬四路 │双臂灯92组│184 │高压钠汞灯│250 │1988 │
│ │ ├─────┼──┼─────┼────┤ │
│ │ │单臂灯 │12 │高压钠汞灯│250 │ │
│ │ ├─────┼──┼─────┼────┤ │
│ │ │花灯 │一组│ │ │ │
│ ├────────┼─────┼──┼─────┼────┼────┤
│ │纬四路-滨郑公路 │双臂灯78组│156 │高压汞灯 │250 │1990 │
│ │ ├─────┼──┼─────┼────┤ │
│ │ │单臂灯 │2 │高压汞灯 │250 │ │
├───┼────────┼─────┼──┼─────┼────┼────┤
│纬一路│西门-经二路 │双臂灯5组 │10 │高压汞灯 │250 │1987 │
│ ├────────┼─────┼──┼─────┼────┼────┤
│ │经二路-经三路 │单臂灯 │7 │高压汞灯 │250 │1988 │
│ ├────────┼─────┼──┼─────┼────┼────┤
│ │经三路-滨郑公路 │单臂灯 │26 │高压汞灯 │250 │1990 │
├───┼────────┼─────┼──┼─────┼────┼────┤
│纬二路│计量局-经二路 │双臂灯17组│34 │高压汞灯 │250 │1985 │
│ ├────────┼─────┼──┼─────┼────┼────┤
│ │经二路-经三路 │双臂灯8组 │16 │高压汞灯 │250 │1988 │
├───┼────────┼─────┼──┼─────┼────┼────┤
│纬三路│健康街-经三路 │单臂灯 │18 │白炽灯 │100 │1988 │
├───┼────────┼─────┼──┼─────┼────┼────┤
│经四路│经一路-经二路 │单臂灯 │7 │白炽灯 │100 │1989 │
├───┼────────┼─────┼──┼─────┼────┼────┤
│老城街│东门-西门 │单臂灯 │10 │白炽灯 │100 │1975 │
├───┼────────┼─────┼──┼─────┼────┼────┤
│丁字街│南门-老城街 │单臂灯 │1 │白炽灯 │100 │1975 │
├───┼────────┼─────┼──┼─────┼────┼────┤
│健康街│纬二路-纬三路 │单臂灯 │7 │白炽灯 │100 │1990 │
└───┴────────┴─────┴──┴─────┴────┴────┘

二建筑
1公用建筑
1949年8月,县直各机关团体迁入县城时,县城内旧有的公用建筑(包括旧官署及
祠堂庙宇等)总面积不超过1万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和殿堂,各单位办公、住
宿或在这些公用房舍,或暂借民房。
1953年,在靠近北城墙处、原红十字分会故址修建了县委大院,共修建砖木结构
平房48间,建筑面积792平方米;在旧县署故址修建了县政府大院,共修建砖木结构
平房80余间,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次年,建县委宿舍42间,计568平方米;建县府
宿舍54间,计730平方米。此为建国后公用房屋建筑的开端。随后修建了城关完小、
济阳一中和县卫生院等。稍后几年,公、检、法部门及县联社、人民银行、黄河修防
段、人民武装部等单位,也先后在今老城街、丁字街、临河街修建了办公和住宿用房
,城内公用建筑显著增多。到50年代末,县城的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增至5.5万平方米
。60年代末,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商业、电业等
部门,先后在老城西征地修建办公用房、宿舍和工厂、商店等,到70年代末期,全城
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发展到12万余平方米。进入80年代后,县城的公用房屋建筑迅猛发
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1985年进行房屋普查统计,县城公用房屋建筑面积共2
5万平方米,其中全民所有的17.9万平方米,集体所有的7.1万平方米。1990年县城公
用房屋建筑面积发展到40万平方米,为1949年的40倍。
50年代的公用房屋,除各单位的办公室,以及工厂厂房、商店门市、学校教室、
医院病房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外,其他用房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直到60年代中期,新
建的公用房屋才一律成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原有的土房也大都拆除翻修。1967年面粉
厂生产车间建起3层共620平方米的楼房一座,此为建国后公用楼房建设的开端。197
0年,旅馆、新华书店相继建起楼房。但直到70年代末,县城的公用楼房仅有10座,
规模最大的是1974年修建的第一百货大楼,3层,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进入80年代
以后,县城公用楼房建筑发展迅速,1990年底已达102栋,建筑面积13.4万余平方米
,占全部公用房屋建筑面积的34%。楼房不但数量大量增加,建筑规模也由2层、3层
向4层、5层发展。如县招待所大楼、县联社办公营业楼,均为5层,建筑面积都在50
00平方米以上;一中、十中的教学楼也是5层,建筑面积都在3400平方米以上。
80年代,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工艺和所用材料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构由
砖木结构演变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装由70年代的清水墙改为拉毛、刷砂或
用涂料粉刷,再进一步演变为水刷石或以釉面砖、玛赛克贴面。内装由60年代的白灰
泥墙改为涂料粉刷,少数房间还用塑料壁纸装贴。地面50年代多为土质、60年代多以
砖铺,70年代逐渐演变为水泥地面和水磨石地面。平房门窗多为木框镶嵌玻璃,很多
楼房多用铝合金门窗。有些楼房供水、取暖设施已经配套,较高级的还设置了空调和
卫生间等。

济阳县城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楼房情况一览表

┌─────────┬───┬─┬──┬────┬───────┬───────┬─────┐
│楼房名称 │建筑 │层│结 │工程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建筑时间 │
│ │面积 │数│构 │造价 │ │ ├──┬──┤
│ │(平方 │ │ │(万元)│ │ │开工│竣工│
│ │米) │ │ │ │ │ │ │ │
├─────────┼───┼─┼──┼────┼───────┼───────┼──┼──┤
│县建筑工程公司宿舍│1450 │2 │砖混│7.5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74│1974│
│楼 │ │ │ │ │ │ │ │ │
├─────────┼───┼─┼──┼────┼───────┼───────┼──┼──┤
│县第一百货大楼 │1100 │3 │砖混│11.5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76│1977│
├─────────┼───┼─┼──┼────┼───────┼───────┼──┼──┤
│县建筑工程公司办公│1800 │4 │砖混│20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79│1980│
│楼 │ │ │ │ │ │ │ │ │
├─────────┼───┼─┼──┼────┼───────┼───────┼──┼──┤
│县政府办公楼 │3200 │3 │砖混│54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0│1982│
├─────────┼───┼─┼──┼────┼───────┼───────┼──┼──┤
│县宾馆楼 │1800 │2 │砖混│20.6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1│1983│
├─────────┼───┼─┼──┼────┼───────┼───────┼──┼──┤
│果品公司营业楼 │1000 │3 │砖混│16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2│1982│
├─────────┼───┼─┼──┼────┼───────┼───────┼──┼──┤
│县委办公楼 │2262 │3 │砖混│34.6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2│1983│
├─────────┼───┼─┼──┼────┼───────┼───────┼──┼──┤
│电业局办公楼 │2950 │4 │砖混│57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2│1983│
├─────────┼───┼─┼──┼────┼───────┼───────┼──┼──┤
│县人大办公楼 │2100 │3 │砖混│36 │省机械设计院 │青宁建筑队 │1982│1983│
├─────────┼───┼─┼──┼────┼───────┼───────┼──┼──┤
│水利局办公楼 │2745 │4 │砖混│65 │县水利局 │青宁建筑队 │1982│1984│
├─────────┼───┼─┼──┼────┼───────┼───────┼──┼──┤
│黄河修防段办公楼 │1700 │3 │砖混│19 │省局规划设计院│崔寨建筑队 │1982│1982│
├─────────┼───┼─┼──┼────┼───────┼───────┼──┼──┤
│工商银行营业楼 │2000 │3 │砖混│25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2│1983│
├─────────┼───┼─┼──┼────┼───────┼───────┼──┼──┤
│黄河修防段宿舍楼 │1400 │3 │砖混│20 │省局规划设计院│崔寨建筑队 │1983│1983│
├─────────┼───┼─┼──┼────┼───────┼───────┼──┼──┤
│商业街两旁商业楼 │8500 │2 │砖混│100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4│1988│
├─────────┼───┼─┼──┼────┼───────┼───────┼──┼──┤
│粮食局综合楼 │1000 │3 │砖混│20.6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4│1985│
├─────────┼───┼─┼──┼────┼───────┼───────┼──┼──┤
│面粉厂车间楼 │1480 │5 │砖混│22.7 │县建筑工程公司│县建筑工程公司│1984│1985│
├─────────┼───┼─┼──┼────┼───────┼───────┼──┼──┤
│城关供销社望河楼 │2800 │4 │砖混│43 │济南设计二院 │济阳镇建筑公司│1985│1986│
├─────────┼───┼─┼──┼────┼───────┼───────┼──┼──┤
│工商管理局办公楼 │1100 │3 │砖混│24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5│1986│
├─────────┼───┼─┼──┼────┼───────┼───────┼──┼──┤
│县医院门诊楼 │2813 │4 │砖混│63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5│1987│
├─────────┼───┼─┼──┼────┼───────┼───────┼──┼──┤
│县一中教学楼 │3450 │5 │砖混│80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5│1987│
├─────────┼───┼─┼──┼────┼───────┼───────┼──┼──┤
│药材公司营业办公楼│1200 │3 │砖混│25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5│1986│
├─────────┼───┼─┼──┼────┼───────┼───────┼──┼──┤
│机械厂宿舍楼 │1342 │2 │砖混│14 │县机械厂 │韩家村建筑队 │1986│1986│
├─────────┼───┼─┼──┼────┼───────┼───────┼──┼──┤
│县招待所楼 │5377 │5 │框架│130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7│1988│
├─────────┼───┼─┼──┼────┼───────┼───────┼──┼──┤
│县第二百货公司楼 │2700 │4 │框架│110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7│1989│
├─────────┼───┼─┼──┼────┼───────┼───────┼──┼──┤
│县一中实验楼 │2800 │3 │框架│55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7│1990│
├─────────┼───┼─┼──┼────┼───────┼───────┼──┼──┤
│汽车站候车室楼 │1050 │2 │砖混│31.5 │德州建筑设计院│文登县建筑公司│1987│1988│
├─────────┼───┼─┼──┼────┼───────┼───────┼──┼──┤
│公安局办公楼 │1800 │4 │砖混│47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8│1988│
├─────────┼───┼─┼──┼────┼───────┼───────┼──┼──┤
│检察院办公楼 │1400 │4 │砖混│44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8│1988│
├─────────┼───┼─┼──┼────┼───────┼───────┼──┼──┤
│农牧局办公楼 │2413 │4 │框架│84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8│1989│
├─────────┼───┼─┼──┼────┼───────┼───────┼──┼──┤
│燃料公司综合楼 │1472 │4 │框架│45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1988│1990│
├─────────┼───┼─┼──┼────┼───────┼───────┼──┼──┤
│工人文化宫楼 │1500 │3 │砖混│45 │县建筑设计室 │博兴县建筑公司│1988│1989│
├─────────┼───┼─┼──┼────┼───────┼───────┼──┼──┤
│农业银行办公楼 │1463 │3 │砖混│72 │县建筑设计室 │青宁建筑队 │1988│1988│
└─────────┴───┴─┴──┴────┴───────┴───────┴──┴──┘
┌─────────┬──┬─┬──┬──┬─────────┬────────┬──┬──┐
│建设银行办公楼 │1200│4 │砖混│62 │县建筑设计室 │桓台县建筑公司 │1988│1989│
├─────────┼──┼─┼──┼──┼─────────┼────────┼──┼──┤
│县联社办公营业楼 │5885│5 │框架│204 │县建筑设计室 │桓台前高建筑公司│1988│1990│
├─────────┼──┼─┼──┼──┼─────────┼────────┼──┼──┤
│物资局物资商场楼 │2144│4 │砖混│80 │济南军区后勤部设│桓台镇建筑公司 │1988│1990│
│ │ │ │ │ │计院 │ │ │ │
├─────────┼──┼─┼──┼──┼─────────┼────────┼──┼──┤
│劳动服务公司办公楼│1020│3 │砖混│34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 │1988│1990│
├─────────┼──┼─┼──┼──┼─────────┼────────┼──┼──┤
│县政协办公楼 │1470│3 │砖混│72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 │1988│1989│
├─────────┼──┼─┼──┼──┼─────────┼────────┼──┼──┤
│县十中教学楼 │3500│5 │砖混│160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 │1988│1990│
├─────────┼──┼─┼──┼──┼─────────┼────────┼──┼──┤
│人民银行办公楼 │1600│4 │框架│90 │建设部设计院 │县建筑工程公司 │1988│1990│
├─────────┼──┼─┼──┼──┼─────────┼────────┼──┼──┤
│税务局办公楼 │2030│4 │砖混│75 │县建筑设计室 │邹平码头建筑队 │1988│1989│
├─────────┼──┼─┼──┼──┼─────────┼────────┼──┼──┤
│县第一油棉厂宿舍楼│2200│4 │砖混│42 │县建筑设计室 │桓台荆家建筑队 │1988│1988│
├─────────┼──┼─┼──┼──┼─────────┼────────┼──┼──┤
│棉麻公司办公楼 │1328│3 │框架│40 │省建筑设计院 │桓台荆家建筑队 │1990│1990│
├─────────┼──┼─┼──┼──┼─────────┼────────┼──┼──┤
│公路管理站办公楼 │1222│4 │砖混│60 │县建筑设计室 │济阳镇建筑公司 │1990│1990│
├─────────┼──┼─┼──┼──┼─────────┼────────┼──┼──┤
│交警大队办公楼 │1420│4 │砖混│75 │县建筑设计室 │济阳镇建筑公司 │1990│1990│
├─────────┼──┼─┼──┼──┼─────────┼────────┼──┼──┤
│石油公司办公楼 │1100│3 │砖混│36 │县建筑设计室 │济阳镇建筑公司 │1990│1990│
├─────────┼──┼─┼──┼──┼─────────┼────────┼──┼──┤
│棉纺厂宿舍1楼 │2000│5 │砖混│60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 │1990│1990│
├─────────┼──┼─┼──┼──┼─────────┼────────┼──┼──┤
│棉纺厂宿舍2楼 │2000│5 │砖混│60 │县建筑设计室 │县建筑工程公司 │1990│1990│
└─────────┴──┴─┴──┴──┴─────────┴────────┴──┴──┘

2公共场所
建国后县城内先后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图书馆)、职工俱乐部(工会)、剧场、电影
院、体育运动场、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总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
济阳剧场位于老城街东段路南,建筑面积621.3平方米,砖木结构,工程造价8.
5万元。内设1387个座席。1967年动工,1970年竣工,由县建筑合作社(县建筑工程公
司前身)设计施工。是为县城内第一个室内剧场。
济阳电影院位于纬二路中段路南,建筑面积1134平方米,砖混结构,工程造价4
8.7万元,内设1126个座席。1979年动工,1983年9月竣工,由县建筑工程公司设计施
工。
工人文化宫位于经二路南段路东,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混结构,高3层,工
程造价45万元。由县建筑设计室设计,博兴县建筑公司建造,1988年动工,1989年竣
工。外装青绿色水刷石,内刷白涂料,铝合金门窗。内设图书阅览室、读报室、游艺
室、棋类室和舞厅。
3居民住房
建国初至70年代,民房建筑仍以土木结构平房为主。1980年后,民房建筑从结构
到形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构从砖木向砖混结构发展,形式有锁皮厅式、平台锁
皮厅式、前遮檐式和2层楼房。1985年建委普查统计,县城民房建筑总面积为10.6万
平方米,其中砖木、砖混结构的新式房7.4万平方米,占70%。1985~1989年,城内
居民先后又有6家建起2层楼房,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三水电设施
1供电
1958年,县城建小发电厂,翌年2月正式发电,只供党政机关、学校照明用电。
1961年10月,小电厂停办。是年,县棉厂安装1台220千瓦的交流发电机组,白天供本
厂生产,晚上供党政机关、学校照明。
1967年11月,历城至济阳平棚店的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竣工,1968年5月平棚店
变电站开始向县城供电。1987年8月,110千伏济阳变电站在县城西北1.5公里处建成
;1988年1月,1条10千伏的城工线从110千伏济阳变电站站南出线,供县城用电。19
90年,城区设变压器5台;高压线杆61根,线路长3.78公里;低压线杆51根,线路长
2.3公里。是年向县城供电1150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495万千瓦时,市政照明用电
615万千瓦时,居民用电40万千瓦时。
2供水
建国前夕,县城内有砖井12眼,供城内机关和居民生活用水。1952~1969年,先
后新打砖井24眼。自70年代开始,机关、居民始在院内打手压井供生活用水。到199
0年城内仅有砖井18眼,其余因长期不用而废弃。
60年代后期开始,县城内党政机关及部分企事业单位打了机井自用。井深一般2
0米左右,直径500毫米,用潜水泵提水,并建有小型水塔。至1990年,城区仍有64眼
机井继续使用。
1981年8月,县自来水公司在其筹建期间,在县人武部和黄河修防段各打机井1眼
,(井深32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25立方米),作为水源。1984年12月~1990年5月,
县自来水公司在城西7公里处的毛官庄,先后打机井4眼作为城区饮水用井。井深35.
5~44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40~60立方米。
1982年,自来水公司开始铺设自来水地下管道,至1990年,共铺设5种规格的地
下管道14103.6米。其中直径100毫米的管道1603.8米,直径150毫米的管道1901.9米
,直径200毫米的管道3713.6米,直径250毫米的管道6784.3米,直径300毫米的管道
100米。1985年10月,自来水公司在其院内建成蓄水池1座,容量400吨。毛官庄水源
启用初期,含铁、锰超标,水呈淡黄色,混浊,无法饮用。自来水公司于1988年10月
28日,安装湖南省汉寿县制造的地下水循环射流曝气除铁除锰设备,日处理水2200吨
,同时建第二座蓄水池,容量300吨。1983~1990年,自来水公司共供水165万吨。县
城用水(自来水)单位普及率,1983、1985、1988、1990年分别为2%、10%、25%、
36%。
3排水
建国前,城区无排水设施,雨水和生活污水自然流入7个湾塘中,湾塘分布在今
一中、农机公司、法院东、公安局北、县委北、县委南门、实验小学操场和电影院处
,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建国初的排水仍如以往。60年代,城区修筑街道,路基两旁
设排水沟,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部分通过排水沟排出城外。
1983年,在街道两侧修地下排水管道,至1990年,县城9条街道修建排水管道13
条,总长14537.5米,共投资129.67万元。城区排水设施已基本配套,初步形成了雨
污合流型的排水管网。

四环境卫生
城区环境卫生由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和城区管理办公室
共同负责。爱卫会于1983年组建了县城清洁队,清洁队始建时共有职工9人。1990年
4月,城区管理办公室下设环卫所。环卫所(包括清洁队)共有职工45人,其中管理人
员7人,清洁工38人。清洁队负责每天两次清扫街道,经常保持街道清洁。1990年12
月,济南市环卫局举办全市“环卫杯”竞赛,济阳县城得99.67分,居全市5县之首。
1987~1990年,城建部门在人员密集的地方(纬一路拖修厂门前、电影院东侧、经一
路济阳镇信用社城北分社左侧、经二路燃料公司东侧、纬三路韩家村)建水冲式公共
厕所5处。1988年,在主要街道两旁设垃圾箱17个。以上两项设施共投资19万元。
1983年3月,经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凡驻县城各单位有固定收入的职工,每人每
年缴纳公共卫生费1元,城区所有摊贩都要缴纳卫生费,作为县城环境卫生管理经费

五城区绿化
建国前,县城街道和街头巷尾仅有寥寥几株榆树、槐树和柳树。建国后,政府年
年组织职工、群众沿街道植树。1964年在老城街、丁字街种植国槐400余株。1970~
1973年在老城区各街道种植泡桐树500余株。1974年在济埕公路、临枣公路城区路段
种植杨树、柳树2000余株。1982年,在纬二路西段(农业银行至自来水公司),种植杨
树3000余株。1982~1990年,共在老城街、丁字街、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纬一
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植树3万余株。树种有垂柳、法国梧桐、毛白杨、蜀桧
、北京桧、龙柏等。1985~1990年,在纬一路、纬二路、经二路建绿化隔离带158个
,其中124个已种植花卉和风景树。
建国前,县城居民院内多栽枣树、国槐、石榴树,院外多栽柳树、榆树。寺庙、
祠堂院内多植柏树。建国后,县城居民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家属院内多栽
石榴树、葡萄树、香椿树、枣树以及各种花卉。
1954年,县委、县政府两个大院的房前屋后种植了国槐、垂柳。甬路两旁种植松
树生篱,修剪后成为两道树墙,高1.5米,宽0.8米,四季长青,一直保持到1966年。
其他机关院内也有计划地先后植有国槐、泡桐、榆、杨等树种。1982年后,庭院绿化
和县城规划建设同步进行,各机关修花池,建花坛及树墙、绿地,栽有雪松、法国梧
桐、蜀桧、龙爪槐等树以及各种花卉。
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种花养草,县城的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林木覆盖率逐渐提
高。1990年,城区林木覆盖率达21%。

六城区管理
城区管理工作始于80年代初,原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自1988年10月
起改由新建的城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城区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城区内建设用地和建设工
程的管理,具体实施县城建设的总体规划。
按照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凡在城区规划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种工程和
进行其他用地项目建设,都必须严格履行“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并由城区管理部门严格审查其建
设计划的批文和设计方案。城区管理部门对各个建筑工程,在施工前予以现场选址、
定点、放线,施工中检查是否按设计图纸施工,竣工后进行验收。发现未办理“两证
”手续,或违反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而施工的,根据情况,责令其补办手续或给予停工
、经济处罚以至拆除构筑物的不同处理。1987~1989年,济阳县连续三年被德州地区
评为“规划管理先进县”,1989年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城市规划实施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