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资源培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85&run=13

一、采种育苗
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仁和苗圃、营子苗圃、大寨山林场和公路局苗圃几大国有场
圃采集培育,农民零星采集培育,除自用外,少量在集市上出售。1988年全县共采集
树种53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种子工作也由一般树种采集过渡到人工选种、育种
和引种,速生优质种苗成为植树造林的主要部分,并按照育苗和林木良种的各种规程
和标准培育,种苗质量大为提高,主要用材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初步实现了良种化。完
善了以国有仁和苗圃、营子苗圃、大寨山林场和公路局苗圃为主的国有苗圃建设,建
立了核桃、苹果等经济林的良种采穗基地及造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同时集体、个体
苗圃得到快速发展。至2003年,全县有各种类型苗圃155个,育苗面积198.7公顷,年
可生产苗木1500万株。
1988年开始推广侧柏容器育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结
合市场调剂,适当调整苗木结构,1988年至2003年共培育良种41个。
二、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虽提倡封山育林,全县除大寨山国有
林场及几处风景区外,封山育林几乎处于放任状态。期间县林业局和县畜牧局多次下
发禁止上山放牧的通告, 但收效甚微。1999年7月,县政府出台《平阴县封山育林管
理规定》,对全县范围内的荒山、疏林地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实行县、乡(镇)分级
管理。县级封育的重点区域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山林;县城附近尖山、坛
屋山、青龙山;大寨山国有林场;部队附近山头;风景旅游点为翠屏山、狮耳山、胡
庄尖山、少岱山、黄山和于林。

山体绿化

荒山造林 截至2003年底,全县有山林面积7866.7公顷,荒山面积2133.3公顷,
疏林地面积1000公顷,具备发展林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山区农民对山
林的过度垦殖、反复樵采和放牧牛羊,致使山区草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
恶化。1992年至1998年在全县实施沂蒙山区综合防护林体系造林工程(全省区域性重
点工程),一期工程规划荒山造林3005.5公顷,退耕还林1452.5公顷,二期工程规划
荒山造林1333公顷, 梯田隙地造林533.3公顷, 疏残林改建2666.7公顷, 退耕还林
666.7公顷,农田防护林333.3公顷。1992年起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2000年至2002年
实施大环境绿化蓝天工程。但由于全县气候特点、荒山立地条件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
全县荒山造林进展缓慢,一些新造林被牛羊啃吃,重新成为荒山。
平原绿化 1988年至2003年,平原地区先后实施黄淮海平原开发工程、农业综合
开发工程和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省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工程。通过实施黄淮海平原
开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在平阴、栾湾、刁山坡、东阿、孔村、孝直、店子7
个乡镇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林网,截至2000年全县已建林网面积8106.7公顷。通过实施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在栾湾乡三皇、王营、柳河,平阴镇龙桥,刁山坡镇江庄、
俄庄、外山、王小庄,东阿镇桃园、范庄,孔村镇陈屯、郭柳沟,孝直镇大兴、张平、
吴庄,店子乡展小庄、宋柳沟、曲柳沟等村营建速生丰产林1600公顷。
青年黄河防护林建设 青年黄河防护林建设工程共进行两期。第一期工程自1985
年开始, 1990年结束。工程涉及沿黄栾湾、平阴、刁山坡、东阿、旧县等5个乡镇,
造林面积为沿黄河向里延伸5公里范围。工程规划用材林802.9公顷,防护林1397.9公
顷, 经济林2682.3公顷, 农林间作4657.9公顷, 农桐间作2128.3公顷, 农果间作
1427.7公顷, 农花间作856公顷,四旁植树85.8万株。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1991年至
1995年, 实施范围扩大到整个平阴县,工程规划一般用材林100公顷,防护林2986公
顷,经济林1669.7公顷。
全民义务植树 1988年至2003年, 全县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人数累计达384万
人次, 植树1920余万株;年平均参加义务植树人数24万人次,植树120多万株。全县
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0个,总面积1066.7公顷。同时探索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方
式:一是进行林权改制。通过进行承包、拍卖等方式吸纳各种社会资金用于造林。二
是交纳代植费。对于部分没有时间进行义务劳动的单位,可以统一交纳代植费,由林
业部门成立专业队进行造林,造林后委托单位对造林成果进行检查。
经济林建设 1984年以前平阴县苹果品种主要是红星。1984年至1985年开始在洪
范池乡大面积栽植玫瑰红。1993年在105、220两条国道和玫瑰李沟、东阿李沟孔村、
洪范池孝直店子3条乡间公路两侧及相关的山区丘陵发展经济林面积3323公顷, 建成
以苹果、香椿、玫瑰花、红荷包杏为主的四大果花基地。1997年引进发展金银花、银
杏、杜仲等。1999年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核桃、桃、杏等干杂果,干杂果面积增
加。2000年开始搞保护地栽培,发展果树大棚28个。2003年全县经济林面积6440公顷,
总产10206.7万公斤,果树保护地栽培大棚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