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碑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697&run=13

(一)汉张迁碑

汉张迁碑

汉张迁碑, 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
(公元186年),碑原在东阿县(古谷城)旧县乡(1996年1月划归东平县)境内,后
移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1965年移于泰安岱庙保存。碑高2.92米,宽1.07米,碑首为
圆形,碑座为长方形,碑周边由蟠螭浮雕盘环。碑阴阳两面均有文字(隶书),字体
端直朴茂、雄强遒劲,其用笔特点以方笔为主,内捩外拓、重浊轻清、斩钉截铁、蚕
不并头、雁不双设。自明代出土以来便被奉为珍品,成为书法爱好者临摹的范本。
碑文
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
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
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
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
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氏)
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暨)于君盖其[缠][联]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陨] 高问孝
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
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
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墅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
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于棠晋阳
[佩][韦]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随送如云周公东
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送殷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
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
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
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析]厥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
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注:1.碑文中()内为纠正之字,[]内为补遗之字。
2.张迁曾任谷城(今东阿镇)长(当时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荡
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令。
(二)北齐摩崖石刻
北齐摩崖石刻在平阴县境内共发现5处, 均系名僧安道一所书。刻于云翠山、天
池山、二鼓山、黑山石壁上的均为"大空王佛",字大如斗、气势磅礴;刻于旧县乡屯
村铺村(1996年1月划归东平县) 二洪顶的刻经总面积近600平方米, 有《金刚经》
《般若经》等5篇、颂文3篇、佛题名23处、蟠螭龟蚨线刻碑1处总近千字。

二洪顶“大山岩佛”拓片

二洪顶“文殊般若刻经”拓片

云翠山“大空王佛”拓片

平阴北齐摩崖石刻是继泰安、邹县等处北朝刻石后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中国文
字进化和古代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实为瑰宝。
二洪顶"文殊般若刻经"拓片石刻经文
僧安道一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密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
无归依无洲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如法界无有界齐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
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悉入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
(三)于慎行墓志铭碑
明代万历年间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于慎行墓志铭碑在"文
化大革命"时期出土,现存于洪范池镇龙池院内。
碑文

于慎行墓志铭碑阴面

(正面)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
公墓志铭
(阴面)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知经筵日讲制诰侍生福清叶向高撰文
赐同进士出身嘉仪大夫刑部左侍郎是从二品俸前都察院协理院事左佥都御史侍教
生宁陵吕坤篆盖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南京通政使司掌司事通政前诏环南京陕西道巡按直隶监察御史
眷生同邑孟一脉书丹
谷山于公以大宗伯谢病里居者十七年乃与余同拜纶扉之命同趋朝而公忽病病遂不
起海内方喜公之柄用冀其有所展设闻公之讣无不愀然咨嗟为世道惜天子亦深加悯悼恤
赙逾等赠公太子太保易名文定遣列卿护葬事盖再逾年而始克葬门人邢公子愿次公之生
平为年谱李公道甫状之而公子纬持以乞志铭於余余在词林于公为晚进不敢以交游礼事
公而当公之末年所投分推毂惟余方相期以匡济之业而公已矣今者之后其安可辞公讳慎
行字无垢一字可远别号谷山其先世出登州即史所称高门之系入明始徙东阿高大父忠为
邑三老忠生时以高年赐爵时生玭为平凉府同知以节廉著祀名宦乡贤公贵而高年公与平
凉公皆赠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平凉公娶於刘累赠淑人生公公生十一岁失刘执丧如礼
尝条淑人言行著于篇读者悲咽十四试童子科郡县皆第一学使者孝丰吴公异之拔冠兖郡
隶学宫州判某来摄邑以侧理逾麋饷公公不受平凉公问故曰此分宜客也宜远之藩伯万安
朱公招公与济南亍达真同其子维京讲业以闽士郑日休为之师磨砺薰蒸学日益进遂以辛
酉举省试第六人诡解首矣而主者以其文太奇故稍抑之髫而赴鹿鸣诸大夫即席欲为冠公
以未奉父命辞众皆嗟重再上春官不第属朱公开府济上公复从之游戊辰第选庶吉士师殷
文庄赵文肃二公殷言词章赵言经济趋掺不同而皆深器公庚午授翰林院编修纂修肃皇帝
实录明年请急归又明年召修穆皇帝实录甲戌同考礼闱穆史成以劳赐金币晋翰林院修撰
编纂六曹章奏会典重修公为纂修官随以推择充日讲官时上方勤政励学日御经纬早出晏
休孜孜不倦而公与同事诸公皆一时名流所开陈裨益甚多公主讲唐史每至成败得失之际
未尝不反复论说上辄为竦听讲罢时出御府图画传观或分命题咏公不善临池诗成则请人
书之具以质对上又大书责难陈善字赐公中外相传诩为盛事丙子晋翰林院侍讲明年世史
成加俸一级江陵相欲夺情公与同官兰谿赵公新建张公辈七人共为琉力言其不可而疏草
则公与张公所创具时昆陵吴公姑苏赵公以言夺情事杖比阙下公疏入而桂林吕公从中止
勿奏江陵以讲臣故未敢显斥乃佯以他事致公丧次字谓公子吾所厚而亦从人为此耶公正
色曰以公厚我故为此相报耳江陵艴然再逾年已卯公遂引疾归里居且四年召入日讲如故
同讲六人多公同年官高者至贰卿下亦银绯而公犹守旧秩久之乃晋左谕德时江陵已谢世
言者振暴其罪上震怒命司冠丘公同珰往籍其家当江陵柄国日既大失士大夫心及其败也
咸推波助澜欲甚之以为快公独迨书丘公言江陵尝有劳于国家是非功过当为别白即间有
所受取亦可指数家之所藏远较分宜近视冯珰皆万分不及而必欲捕空捉虚广为搜括以称
上命窃恐株连蔓引金楚公私皆受其累是江右之己事也又江陵老母在堂诸孤少不吏事覆
巢之下颠沛可伤宜谋于有司请于明主乞以聚庐之居立锥之地以合于古人帷盖之义纟丽
纟丽千余言极其切至乙酉典试南畿晋翰林院侍讲学士丙戌读廷试卷晋礼部右侍郎兼侍
读学士先是壬午南畿所举士有挂议者上命覆试大宗伯沈公以嫌避诸公莫敢决公为衷之
轩五人轾一人众咸帖服一日方坐曹讠宣传午朝鸣钟鼓矣百官仓惶趋入公独迟迟侦之则
讹言也上闻责礼官鸿胪对状夺两月俸公与焉己以执奏秦藩封事忤旨用他事夺俸者再随
转左戊子畿试仪郎高桂摘举者八人上命覆试试之日廷议然公调停乃解已丑会试为知举
官满考改吏部掌詹事府甫莅任即擢礼部尚书兼学士疏请册立请郊庙请祷雨及宗藩条议
诸大典礼而册立最恳章无虑十馀上时上意已默定而不欲人言屡旨责公公持之愈坚至自
劾乞罢坐是又夺俸三月令甲亲王故绝以□军入继者众子不得封郡王潘王违例请公力格
之京考行诸台臣不便也御史某以为言公议仍用京考拂其意迨山东疏上遂构公预泄典试
主名上谕阁臣诘公阁臣为解乃已犹夺俸三月公自为宗伯屡以职事廷争屡引疾上时而慰
留时而诮让严旨与温纶错下公虽感激主恩而于义度不能留业坚去志至是遂杜门力请凡
九疏乃报允赐金币给驿以归时新安许公山阴王公亦以言建储事先后去公归而扫墓筑场
出赐金置酒延亲故道说生平时往来别业白庄观刈获自娱间或出游近则云翠天柱大山监
诸山远则岱宗灵岩邹峄华不注及泗上诸泉皆有咏述四方冠盖过阿城无不造庐请谒公多
以病谢惟二三知己或门生故旧来访则下榻留连累日久而后去台使者每报命辄首荐公南
北宗伯有阙必以公名上屡推内阁再推教习庶常皆不用久之以讲臣阙上复思公以旧官召
掌詹府使讲春秋比公疏辞又寝不报至丁未岁廷推阁臣七人公为首乃被命以太子少保礼
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辅政公再辞不允而余亦自南来过公公喜甚约余子从舟而吾从陆
相次趋朝可也时公以夙疾发微有所苦既就道则趑趄不欲行徒以与余有成言不可负而余
亦数使人邀公谓公不来吾不敢先入国门公乃自力前抵近郊尚平善陛见之辰以怯寒拜起
舒缓司仪者欲毋纠公不可仍自具疏请罪上温旨慰公令亟视事而公固敕舍人勿解装为归
计自是病卧一日忽草遗疏惓惓以亲近大臣补言官起废弃为请呼所善门人孝廉唐公靖郭
应宠使润色数语已伏枕长叹曰吾终不能报国矣更数日遂逝逝之日适南都以所梓谷城山
馆集至公犹反复披阅指点讹谬亟驰一帙遗余盖此集乃余请以复梓者嗟夫宁知公遂以此
决耶公生于嘉靖乙巳年九月二十九日卒于万历丁未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得年六十三始刘
淑人梦阉摩罗果缀实甚巨遂生公故公自儿童时已俨然大人器度弱冠登第入词林人即公
辅期之高文襄公以相臣握铨柄与公尊人有通家谊尝向朱公问公朱公谓公宜一往见公卒
不往也御使刘台上疏被逮人以江陵故率避匿公独往视当江陵世士大夫附丽称功颂德者
十人而九死而被祸所为引大体调护营救者惟公谈者不谓然而公尝取忤江陵无一难也事
定之后始相与服公所与司寇书天下传而颂之其为宗伯固以直谏取忤至于被构而去去而
久不复召说者谓公或别有所柄凿公终不自言其最相知契者无如归德沈公卒相继爰立世
亦并重之直讲前后十四年渥承恩顾凡郊祀陵祭幸天寿山阅寿宫无不扈从锡贲精镠实楮
金符文绮彩扇绣带诸物无算而敦伦好施所得俸赐多分给群从族属益置祠田缓急交游知
故及其子弟故囊中尝无余财自宗伯谢政归始构数椽仅仅中人居耳居恒爱片言如柳下惠
仲由而为人排难急困往往不吝而乡邑大利害如条编徭役灾眚诸事抵掌论说无所讳避性
尤好书常夜分诵读至老不倦于文早学六朝弘丽绵密晚年乃益近自然有欧苏之致里居日
久四方慕其名凡碑版志传赠诔祝之类无不欲得公之一言羔雁填门公择则应之常有馀力
其诗则服膺李于鳞骨力气格大足相方所著自梓集外有春曹奏议读史漫录经筵讲章兖州
志笔麈史摘若千种皆宏博精窍成一家言当次第传于世娶秦氏累封淑人子一即纬官生有
文行能继公志娶廷尉王公湘女继吏部主事梁公谷孙武举官登云女女一适方伯乔公学诗
子儒士嗣启孙男元煐公没后太仆少卿邢公侗许以女即撰公年谱者孙女二一字州判崔畯
子璞玉一幼葬于万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赐莹在山监山洪范之原郡邑皆祀公学官两
台使者复下檄专祠祀公余既次公事为志而叹曰甚哉天之于人斯也夫以公之沉深挺劲謇
謇恢恢不畛不町为世所倚信多假之年则文潞公亦假之亦庶几司马君实也而奈何夺之速
哉然公尝为余言时事大难如有不可远而蔡刚成近而薛河东皆吾师也由今观之吾又安知
天之夺公者非所以成公乎九原可作尚当起公而质之铭曰
岱宗南来 蜿蜒北际
閟淑孕灵 笃生名世
童年掞藻 弱冠登朝
经帷暴直 启沃功饶
迨典秩宗 力维国本
抗疏飘然 忠诚款悃
盘维旧学 说乃梦形
妆作霖雨 帝赖股肱
国门初入 陨星遽报
来何其迟 去何其暴
如麟如凤 莫可樊笼
亦有遗草 以毕孤忠
维彼谷城 世传黄石
素书授良 功成羽翼
终焉仙举 克全其名
千载而下 厥有代兴
黄石崔嵬 设峰山截嵲
鼎立巍如 有封马鬣
司空所筑 登登捄捄
惟帝归臣 贲于兹丘
吴郡吴士端同弟尚端摹魏司徒钟繇字上石
孝男一纬抆泪内石
(四)东平郡桓肃公祠堂碑铭碑
在东阿镇小河口村西北角藕坑鱼池中, 矗立着一通高大的螭首龟蚨石, 碑首高
1.40米, 宽1.50米,厚0.40米。透雕四条螭龙戏珠图案,额题篆书"东平郡桓肃公祠
堂碑铭"。正文是为扎剌王忽里忽都歌功颂德的叙文,时在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
因该碑下半部湮没在水面以下,撰文和书丹之人难以查证,铭文也只能抄录上半部分。
但此碑雕刻、书法艺术甚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铭文(上半部分)
东平郡桓肃公祠堂碑铭
有元辅国上将军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赠奉国上将军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
……
通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知经……
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

东平郡桓肃公祠堂碑铭碑

辅国上将军浙道宣慰使都元帅扎剌公漫十二年为延祜谷一丁巳……
制赠奉国上将军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东平郡公谥桓肃子安僧立祠东阿
……
太师国王祖带孙东阿郡王兄吊开国有大功考秃满解嗣东阿郡王公夙著材识……
世祖命攻蜀嘉定诸城降之赐金者马统蒙古军五枝万人至元五年召归擢监本属兄撒
刺忽林……
昭武大将军浙东杨震龙寇扰公讨之贼阎风降监真定河南上万户兄子术温真长慨然
……
议立葛蛮安抚司招徕之昔不良帖乞郎落来等番恃险怙终聘平之部落归者三千户设
……
成宗大喜赐金织衣官其酋大德二年移广西两江道獠柔梗不常靖以一之戮稔恶者易
奚晓……
浙江道为政□务宽尚有长人之风焉八年丁大夫人尤归东阿十年正月六日以□绛…

亚中大夫宁国路总管元统三年五月十五卒次按檀不花早世次安僧宁国母弟起家…

帅特赐虎符与军政示殊遇也秩通奉大夫自闽辞归侍大夫人疾次孛罗东平郡大夫…

访使西台治书武备寺卿今兵部尚书秩嘉议大夫孙皆幼唯扎刺尔氏功烈在世盖与国
……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礼坏教弛王珪之贤且为执法所纠宋文之盛文潞公始倡众为
……
按也通奉公本之於孝而无连揆之於礼而一不悖揭先烈之体垂后昆之训俾远者不志
……
东平王弟王东阿历世斗印垒紫纟异有孙继击挥金戈……
兵不敢肆民为歌事操宪纲事□罗行其无事谁犯科……
眼中富贵浮云过哭母弟泪方滂沱一身遽逐□□□……
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岁……
(五)荐诚禅院罗汉浮图记碑
在东阿镇铁杨村内,存有一通宋代石碑:圆首方蚨,全高1.58米,宽0.72米。碑
额篆书"荐诚禅院罗汉浮图记",碑文系苏东坡所撰。原碑因"兵火圮毁无存",于金代
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按原样复制,并题刻有附记。
碑文
荐诚禅院罗汉浮图记
郓州东阿县荐诚禅院五百罗汉浮图记
兰台苏轼子瞻
熙宁十年余方守徐州闻河决澶渊入巨野首灌东平吏民兄恟惧不知所为有僧应言建
策凿清冷口导积水北入於古废河又北东入於海吏方持其议言强力辩慨然论可决状甚明
吏不能夺卒以其言决之水所入如其言东平以安言有力焉众欲为请赏言笑谢去余固异其
人后二年移守湖州而言自郓来见余於宋
曰吾郓人也少为僧以讲为事始钱公子飞使吾创精舍於郓之东阿北新桥镇且造铁浮
图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既成而赵公叔平请诸朝名吾院曰荐诚岁度僧以守之今将造五百
罗汉像於钱塘而载以归度用钱五百万自丞相潞公以降皆吾檀越也余於是益知言真有过
人者又六年余自黄州迁于汝过宋而言适在焉曰像已成请过为我记之呜呼士以功名为贵
然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使天下士皆如言论必作作必成者其功名岂少哉其可不为
一言

荐诚禅院罗汉浮图记碑

昔祖师言公尝建罗汉像于正殿乞苏公学士为之记固尽一时之美逮经兵火圮毁无存
德进今得以甲乙住持遭时升平乃掇拾瓦木毁弃之馀嗣而构之殿堂寮舍俨然复新重念言
公创作之难又仰苏公文章之妙皆所以绝人者惧将湮灭乃再刻诸石顾德进无堪庶得附斯
而不朽焉正隆二年丁丑岁八月初三日记
本镇施院地基叁拾亩赵夫孙赵皋记乡贡进士师祖再书河南陆铎篆额
盐铺严进侯慈顺男严恭管施石海滨刘中尹慈润男嗣管造碑解□铺张适管刻石马普
云傅普真前住持僧智江表白习法沙门宗演监院僧普圆劝缘副住持北丘保贵充本县都管
勾教门事都劝缘重建修功德主住持习法沙门德进立石淇川贾中孚刊
(六)济州谷城黄石公祠记碑
唐代黄石公祠记碑,原在东阿县(今东阿镇)城北门外的苗头村首,后移至峦山
顶黄石公祠堂前。为了保护此碑,在碑身上镶嵌了铁窗框。
此碑底部为龟蚨,歪头顾盼形。碑帽和碑身为一体,高2.05米,宽0.91米。碑帽
为螭龙高浮雕,中间饰摩尼如意宝珠,内刻篆书"济州谷城黄石公祠记"。碑阳正文系
布衣李卓撰文,碑阴正文为唐御史高阳齐嵩撰文。阳阴两面均系前试义王府仓曹参军
裴平所书隶书,书体柔雅秀美,有篆书之意、楷书之美,拓片已存于故宫博物院,载
入《金石萃编》。
碑文(阳面)
济州谷城黄石公祠记
布衣赵郡李卓撰
秦灭六国遂并区宇张良哀韩之亡怒秦之暴义感天地降神于圯神授良之书良为帝之
师灭秦报韩成功遂志祠黄石於济北谷城之山下盖谓是矣世用其道传祠此山惟德之馨介
福不替天宝岁夏六月旱既太甚遍走群望密云卷而复舒零雨濛而不降太守河东裴公聚黄
发而咨谋曰山川神祉有不举乎闻斯行诸夙夜展祭祀事未毕感而遂通自寅及未泽润千里
吁其灵也夫圣哲立法制君子修理道莫不顺承天则祉畏神明以天视天私神功不测或殄覆
昏暴或孚祐明德与时推移未始有极盖将辅其善必听於人昔夏之兴也崇山降焉殷之兴也
岯山次焉周之兴也岐山鸣焉汉兴有圯桥之事我唐之兴有霍山之异今古不爽谓之神志聪
明正直而一者也惟秦政灭德用刑匮人从欲冤痛在下馨香不登祚及二世毒流四海与天自
绝惟神不蠲有开必先视降宝命故其书极天之际备兴亡之端子房将有行也师焉而以言酌
消息於盈虚通拟於变化楚汉之势功利相百天感扶乘人谋协赞观衅而动极深研机发八难
销六国之印招四人定重明之业以断天下之疑以夺敌国之计正乾坤之位发日月之光所谓
披坚执锐其功苟也居守馈粮其功人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功神也此其大者岂
徒效祗发祥於州里之间哉方今淳风无塞体徵荐臻意者谓宜上闻有以旌其尝学旧史敢记
所知

济州谷城黄石公祠记碑

碑文(阴面)
谷城下黄石公祠实在济之东阿
玄宗季年济阳废而东平兼领之所称河东裴公即故郡守名序所题郡李卓即今台长栖
筠顷岁马公炫自郎官出牧少与台长交契莫逆尝勤雨於庙不睹所记乃搜李文以勒贞石每
叹曰所谓经国文章者其在兹乎未及毕而谢病言归今二千石郭公岑尚德是务踵成厥美勾
曹椽韦腾戎曹椽俞黄中郡之良也承命集事殿中侍御史高阳齐嵩龄闻而佳之故纪云
唐大历八年十月十五日建
前诚义王府仓曹参军裴平书
(七)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碑
在平阴县博物馆院内, 存有一通清代著名道人雪蓑所撰书的"重修东岳庙神像碑
记"碑, 圭首方蚨,碑高1.46米,宽0.74米。碑额为篆书,正文为正楷,用笔清奇瘦
劲,稳健秀美,是一宝贵的历史文物。
碑文
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
平阴城东旧有东岳祠岁久倾圮人咸病之本县大留村民张守义妻张氏今庠生张綖母
也适嘉靖辛酉三月十五日夜梦女道流数人云冠羽衣执幡憧迎氏入琼楼玉宇中与之语曰
锡汝玉田三万亩为它日归养之计乃窹遂以修葺岳庙为心限於力之弗迨也乃约族人及亲
识者共蓄资以为修葺之费於是揆功庀役凡瓴甓损缺榱桷腐败者彻而更之完饰神像涂墍
漫漶崇其基趾饰其石戚砰以至户牖栏槛之属咸一新之经始於壬戌春正月讫工於三月十
六日邑之人嘉其事而纪之名焉切惟古时太朴未漓人心纯一无所畏而好善无所欲而恶不
善无假於敬劝也后世民伪日滋浮屠氏起三涂六道之诞倡形像妍媸之陋以惶惑愚俗沿至
於今而古圣王亦以之为神道设教之端而不废焉又况夫山林川谷能出云为风雨怪物皆以
为神而祭之实所以作人心而使之一由是瞻像起敬邑之有此像必不如垣墉之有桢干止水
之有堤防也伏腊祷祝其神功灵祉又未必不足神佑我邦家阜我生齿泽我黍稌茂我蔬芷此
则所以祀神之意也若曰轮回报应灾福影响则非余之所敢知也今书此以垂示於后使知张
氏之所以重修之自云

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碑

嘉靖玄黓阉茂春三月十六日七十二洞天使者受金符节雪蓑道人题石
注:1.玄黓阉茂:玄黓(衣),是天干"壬"的代称;阉茂,是地支"戌"的代称,
此为壬戌年,即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
2.雪蓑(生卒年月不详),名苏洲,自号雪蓑、雪蓑道人、雪蓑渔者、八都散人、五
湖散人兼三十六洞牧鹤使者。明代河南杞县人,年少时移居山东曹县,随其伯父卖酒
为生,后因官司逃散,当时才十一岁。极为聪颖,学无不会,每学必精,作字、弹琴、
蹴鞠(踢足球)唱歌均首屈一指。曾游历巴中。嘉靖、隆庆年间游访历下、章丘,与
李开先交游来往于淄川、 益都,被人们视为"神仙"。曾自作诗"雪里披蓑,寒动一天
星斗; 去间补衲,暖回大地阳春"。擅长写大字,字迹龙蛇飞舞。历城、章丘均有其
碑刻。章丘龙藏洞口南壁有其字刻"通天透地",中间横书可以卧人。
此碑文是雪蓑云游平阴时之撰书,词书并茂,是一件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石碑
原在平阴城东东岳庙,现藏于县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