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山坡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671&run=13

概况 刁山坡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东与平阴镇、玫瑰镇接壤,
北接平阴黄河大桥、与聊城地区隔河相望,西临黄河与东阿县为邻,南与玫瑰镇、东
阿镇相连。该镇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属沿黄涝洼。东西最大距
离9.3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10.2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主要山脉有凤凰山、停山、
青龙山等, 其中停山最高,海拔159.9米。黄河境内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28平方
公里;玉带河境内流长6.3公里,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
2003年,该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2818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主要姓
氏有孙、张、王、李、刘、郭等41个,其中孙姓最多。耕地面积2164公顷。全年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38688万元, 其中第一产业8941万元, 第二产业18839万元,第三产业
10908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
第一产业 1988年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8公顷, 单产3855公斤/公顷,总产
11593吨。 1988年后在全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推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种植、
养殖模式,实施涝洼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先后开发治理了
南台、吉庄、豆山3个小流域,形成了林果、蔬菜、玫瑰花和畜牧4大主导产业,建成
了5大经济带, 即丁口至崔山头老济兰公路两侧的大棚果、干鲜杂果和蔬菜产业经济
带,果园面积330多公顷,蔬菜面积200公顷;豆山至丁口路两侧的鱼藕混养产业经济
带,发展藕池200个;李屯洼黄开路两侧的玫瑰花产业经济带,总面积达到270公顷;
沿黄河、玉带河330多公顷速生丰产林产业经济带;张洼至丁口沿黄畜牧产业经济带,
建成畜牧养殖小区8处,饲养大户100个。粮食生产主要推行了夏秋双高产技术,大力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行三作三收、四作四收种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农
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建立了平阴新丰农业开发公司、平阴三利波尔山羊发展
中心、刁山坡肉羊合作社、郭套仙桃协会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注册了"玉河"牌莲藕、"青龙山"牌大棚果等农产品品牌,认证了丁口等无公害蔬菜生
产基地。 2003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91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4086公顷,其
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66公顷,粮食总产量17450吨。蔬菜播种面积820公顷,总产量
61626吨。年末实有果园面积755公顷,水果产量8629吨。大牲畜年末存栏9752头。肉
类总产量3946吨。农业机械总动力43704千瓦。
第二产业 建国前,仅有少数石料场和白灰窑。建国初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
建起了小型农具维修厂、油坊等小型作坊式村办企业,从业人员300多人。1970年后,
村办企业得到发展,先后建起了石子厂、白灰厂、农具厂、建筑队等十几家小型企业,
至1978年底,实现产值98万元,创利税8万元,从业人员450余人。改革开放后,陆续
建起平阴第一化工厂、 第二化工厂、第三化工厂、福利化工厂、造纸厂、农药厂等9
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石子厂、白灰厂从原来的几家迅速发展到50家,规模也从每家每
年的几千吨发展到每家每年5万吨。 1995年后,乡镇企业开始由镇办、村办向民营经
济转型,通过改制、出售等形式,成为民营企业。自1995年引进第一家外地企业华耐
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以来,已先后引进化工、耐火材料、轻型建设材料、木业等各类企
业十几家,逐步形成了建筑材料、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木业为骨干协调发展的工业
格局。 至2003年底,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10个,从业人员410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1.3亿元, 完成工业总产值10亿元,创利税6700万元。建筑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实
现总产值3500万元,利税245万元。
随着镇、村企业改制,镇、村30多家企业均顺利转为民营经济,并得到迅速发展。
民营企业自发成立了白灰协会、石子协会、仙桃协会。至2003年底民营企业形成了建
筑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农药、运输等几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1万多人。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仅崔山头、东站、站西等村有几家商铺。建国初,政府发
动群众入股办起多处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纳入供销合作社经营。至1978年底,全镇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0人,实现产值41万,利税3万元。1978年后,随着镇内工业企业
增加、从业人员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
荣, 集贸市场也由原来的1个发展到3个。2003年,全镇有各类商户630家,从业人员
216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800万元,实现总产值5亿元,创利税2700万元。
特色产业 化工业 刁山坡镇的化工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由刁山
坡镇的前身孔集人民公社兴办了全镇第一家化工企业孔集公社电石厂, 随后兴办了
平阴第一化工厂(乙炔气厂) ,1987年后,又兴办了平阴第二化工厂、第三化工厂、
福利化工厂、农药厂,刁山坡镇化工业渐成规模。1995年镇办企业改制后,化工企业
走引资、引进、引办的路子。随着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刁山坡镇的化工业也完成了由
初级化工到精细化工的转型。至2003年,刁山坡镇的化工业年产值两亿多元,形成了
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耐火材料、催化剂五大系列主导产品。化工业已经成为刁
山坡镇的特色主导产业,也是刁山坡镇的经济支柱之一。
建材业 平阴黄河大桥架通以及105国道从境内穿过, 拉动了刁山坡镇建材业发
展。平阴县水泥厂、聊城地区水泥厂先后落户刁山坡,镇、村纷纷开办石子厂、白灰
厂、石料场、预制件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集体、个体、联合体大兴建材业,使刁
山坡镇的建材业得到空前发展。到2003年,刁山坡镇已有白灰建材企业上百家,其中
注册资金20万元以上的有38家,形成了白灰、石子、石料、水泥、耐火材料、预制件
6大系列, 数百个品种。建材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全镇为白灰建材业服务
的运输车辆有2000余辆, 两项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缴纳工商税收170多万元,占地
方财政收入的35%以上。
鱼藕混养 2000年, 丁口村村民丁吉辉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黄河岸边兴建
了一个1亩(折合666.7平方米)见方的硬化藕池,在种藕的同时,他又放养了2000余
尾八胡鲶鱼。 当年丁吉辉收获鲶鱼500公斤,藕近5000公斤,销售收入近万元。这一
成功的事例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鱼藕混养被列为该镇着力培育的产业。到
2003年,全镇以丁口村为主,已发展鱼藕混养池200多个,初步形成规模。

鱼藕混养

教科文卫 1987年, 刁山坡镇有普通初中3处,教职工62人,在校生1229人,年
内毕业306人;有小学20处,教职工154人,在校生1189人,年内毕业492人。1990年,
共有学校23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20所,在校生3445人,年内毕业842人。共有教职
工252人, 其中专职教师2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自1992年始,镇政府先后投
入1000万元新建中心中学,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各小学也继"两基"验收后,投资200
万元, 新建校舍面积1万多平方米。1998年合校并点后,设中学1处,小学7处,均为
村镇办学, 在校生2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以上。探索幼儿教育办学模式,先
后建起4处民办幼儿园。 截至2003年底,全镇有初中1所,教职工131人,在校生1791
人,年内毕业565人;有小学7所,教职工141人,在校生1962人;年内毕业686人,适
龄儿童入学率100%;有4处幼儿园达到县级规范化幼儿园。
2003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268人。自1981年以来,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10余项,
90%以上通过国家、 省、市验收。有3人被市政府授予"科技星火带头人"称号,2人被
市政府授予"科技星火标兵"称号。
1958年建广播站, 1974年建电影队,1976年建文化站,1998年起,开展"五星级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全镇村村完成千册百村书架工程建设,实现闭路电视网络一体
化。
1951年到1960年,相继成立了卫生工作者协会、联合诊所和孔集卫生院,卫生工
作人员和医疗设备有所增加和改善。20世纪60年代末,各村成立了卫生室,配备了赤
脚医生, 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加到64人。1999年9月,以孔集卫
生院为中心,对全镇40多个卫生室进行改革,建立起医疗网点17个,并通过了省、市、
县三级检查验收。
人民生活 1978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20元,年人均粮食340公斤。2003年人均纯收
入345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3044元。全镇有电话4850部,电视机8050台,机动车辆
4541辆,其中个人拥有4320辆。人均住房由建国初的10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40平方
米。1986年,建设平阴福利化工厂,职工41名,其中残疾人员35名。同年,建设敬老
院1处,至2003年有49名五保老人在此安度晚年。1988年镇敬老院被授予"全省文明敬
老院"的称号。
镇村建设 1975年孔集人民公社迁驻刁山坡后,先后对镇驻地进行了扩建。1977
年, 拓宽公路,镇驻地过村公路由原来的20米拓宽到40米,村路由原来的9米拓宽到
20米,克服了交通阻塞现象。建起占地2600平方米的镇政府办公大楼。镇驻地公路两
侧逐步建起了两层以上商品楼, 商户由原来的十几户发展到300多户,开拓了集贸市
场,形成东西、南北大街三纵四横的框架。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到2000年,镇驻地
发展成为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公共建筑10处,
占地5公顷, 镇村公路7条,25公里。在硬件建设上,先后投入义务工4.5万个,多方
筹措资金300万元,砌筑涵洞和地下管道4500米,原来的中心中学由8个班增加到18个
班。改建了敬老院。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投资160万元建起了3.5万千伏的变电
所和3.5万伏的降压站, 安装了平阴至刁山坡镇的化工专线,解决了该镇化工项目用
电不足问题;投资5万元新打深350米机井两眼,镇驻地所有商户和企业吃上了无污染
的纯净水; 拓宽振兴路60米,开通了西外环路680米,改变了旧公路弯多、狭窄、危
险的落后状况。
2003年刁山坡镇行政村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6-6
┏━━━━━━━━┯━━━━┯━━━┯━━━━━━━┯━━━━━━━┯━━━━━┯━━━━┯━━━━━┓
┃ 行政村 │ 户数 │ 人口 │ 耕地(公顷) │ 行政村 │ 户数 │ 人口 │耕地(公顷┃
┃ │ │ │ │ │ │ │) ┃
┠────────┼────┼───┼───────┼───────┼─────┼────┼─────┨
┃刁山坡村 │ 360 │ 1312 │ 97.20 │孔集村 │ 557 │ 2205 │ 162.00 ┃
┠────────┼────┼───┼───────┼───────┼─────┼────┼─────┨
┃大吉庄村 │ 813 │ 3102 │ 295.47 │崔山头村 │ 300 │ 1190 │ 65.33 ┃
┠────────┼────┼───┼───────┼───────┼─────┼────┼─────┨
┃张洼村 │ 352 │ 1317 │ 75.73 │东豆山村 │ 275 │ 1055 │ 63.40 ┃
┠────────┼────┼───┼───────┼───────┼─────┼────┼─────┨
┃大孙庄村 │ 429 │ 1616 │ 119.60 │西豆山村 │ 283 │ 1125 │ 107.87 ┃
┠────────┼────┼───┼───────┼───────┼─────┼────┼─────┨
┃俄庄村 │ 291 │ 1052 │ 75.40 │外山村 │ 461 │ 1593 │ 112.47 ┃
┠────────┼────┼───┼───────┼───────┼─────┼────┼─────┨
┃江庄村 │ 350 │ 1281 │ 111.80 │郭套村 │ 385 │ 1374 │ 127.07 ┃
┠────────┼────┼───┼───────┼───────┼─────┼────┼─────┨
┃大站西村 │ 301 │ 1351 │ 105.93 │新屯村 │ 123 │ 473 │ 41.00 ┃
┠────────┼────┼───┼───────┼───────┼─────┼────┼─────┨
┃大站东村 │ 275 │ 1015 │ 101.80 │李家堂村 │ 154 │ 551 │ 38.40 ┃
┠────────┼────┼───┼───────┼───────┼─────┼────┼─────┨
┃李屯村 │ 163 │ 587 │ 67.87 │东站村 │ 374 │ 1456 │ 100.53 ┃
┠────────┼────┼───┼───────┼───────┼─────┼────┼─────┨
┃丁口村 │ 405 │ 1571 │ 142.87 │南台村 │ 186 │ 621 │ 64.93 ┃
┠────────┼────┼───┼───────┼───────┼─────┼────┼─────┨
┃王小庄村 │ 265 │ 912 │ 83.3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