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礼仪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653&run=13

一、婚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谁家男女孩到了婚嫁年龄,自然就有媒
人上门提亲。 结亲的基本条件是门第相当,财产相若,品貌、年龄般配,正所谓"门
当户对"。 媒人来往于双方家长之间,商量缔结之事。双方都认为满意,便正式签订
婚约,意为订婚。民间也称为换柬、换帖。当事人(媒人)直接出面,男方用红礼盒
放上押帖物,项链、耳环、戒指和钱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男方一般交给女方
压柬钱2000元~6000元不等, 21世纪初一般是10001元,称作"万里挑一"。双方互叫
爸妈,女方则回过一些钱,意为给女婿叫爸妈的钱,然后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过
年过节像亲戚一样走动。
看日子,就是男方选定举行婚礼的日期,请女方同意。婚前选一吉日,向女方家
送聘礼。送完聘礼后,女方便开始整理嫁妆,男方要收拾新房,准备迎娶,亲朋好友
们也开始送喜礼,男方家也找亲友发送喜帖。喜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账簿,以备将来
还礼。礼品的厚薄,一般与关系的亲疏相连。喜礼一般不送单数。临近婚期,女方家
便要送嫁妆,娘家尽量把嫁妆办得体面些。嫁妆是女家去送,一般派两个男子押车。
也有送嫁妆与迎娶合在一起的,就是随着新娘一起过门。浩浩荡荡的迎娶队伍,使婚
礼显得十分壮观。
女方的嫁妆来到后,男方家便要加紧作迎接的准备。打扫庭院,张灯结彩,门前
院内要贴大红喜字。新房内要粉刷一新,有的把喜庆气息的剪纸图案贴在窗户上、床
围子上、门上。布置洞房的最后工作称为"铺房"。铺房主要是安床和铺床,一般都在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由大伯哥铺床叠被。有的还在床的四角放上枣、栗子和花生,意为"
早生贵子"。 婚礼之前要请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共同来帮忙。主持操办喜事的头目称
为"总管、总理",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图来安排各项事宜。一般由懂得这套礼仪的长
者来担任。娶亲的前一天,女方家里的亲朋也都到齐,亲朋中要有两男两女第二天跟
着新娘一起出门,意为"送客"的。男方家也要有两男两女,为"迎客"的。娶亲之日,
过去新娘为了抢时间,抢在太阳出来之前,早上四五点钟过门。2000年以后城镇结婚
典礼多选在上午十点十分,意为"十全十美"。"良辰吉日"一到,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新娘。新郎要带一只大公鸡,一块十斤左右的猪肉,交给女方的家长,意为离娘肉。
新娘家也要准备一只母鸡,跟新娘一起过门。新郎进女家后,要先拜女方的长辈。稍
事休息,等候新娘梳妆。新娘在上车(轿)前要穿嫁衣。上车(轿)前,新娘要抓一
把麸子,麸子里面有钱,意为过门后有福气、有钱花。还要揣一些小钱,是过桥、河、
庙十字路口等扔出来敬神的"买路钱"。然后由新郎抱出闺房,送入车(轿)内,意思
是不沾娘家的土。这时鸣放鞭炮,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奔向男方家。到了男家门外,
鞭炮齐鸣,男方接客的出来迎接。新娘向院内走时,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谷杂粮,
彩色纸屑, 意为驱邪。新娘被搀扶进院内后,便开始举行结婚典礼。随着司仪"一拜
天地, 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喊声,婚礼完毕。新娘被送入洞房后,亲
戚朋友和街房邻居则都来看新娘,让新娘点烟,向新娘要糖果、点心吃。坐一坐新床,
谓之以后不害腰疼。中午一般为"会亲家",女家的来客是贵客,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
由相应的人陪客。一般洞房一个月不能空房。婚后新人要"回门",就是新郎、新娘在
成亲后的第三天同去女家一次。女家由女眷亲族送归,男家也要女眷亲族具席会饮,
带有"认亲"的性质,回门之后,双方即按正常亲戚走动。20世纪末以来,平阴县结婚
程序有所简化,"会亲家"与"回门"一般在同一天进行。
二、生育
传统观念认为, 生儿育女是家庭中的一喜,所以称怀孕为"得喜"。孕妇又称作"
双身人"。旧时认为,孕妇不能参加婚礼。孕妇也不能参加葬礼,尤其不能见到尸体。
即使亲生父母去世,也不准接近。孕妇一般都在腰间扎一根红腰带,意为"避邪"。
接蓐产期,娘家妈带鸡蛋、红糖、小米、糕点等礼物来探望孕妇,谓之"催生"。
婴儿降生,俗称"添喜"。添喜后,要向产妇的娘家报喜。娘家一般都过来看,带
上给外孙(女)的礼物,小衣服、小褥子、长命锁等。左邻右舍也拿着鸡蛋、红糖之
类礼物来道喜。 主家都回赠红鸡蛋,以示同喜。一般男孩到12天上,女孩到9天上,
娘家准备礼物,召集亲戚去看闺女,婆家设酒宴盛情款待,这天称为"吃面"。
三、祝寿
平阴人一直有给老者60周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祝寿"的习俗。
老人60岁即过"生日"祝寿,一般60岁寿辰较为隆重。贺者要送贺帐、金纸或红底
的贺联、贺诗或其他贺礼,如酒、寿星图、寿桃等。老人到了66岁,认为是大寿,出
嫁女都要带一块肉回娘家给老人贺寿。俗话说:"六十六,一块肉",可见之器重。20
世纪80年代后,沉寂一时的贺寿之风渐兴。农村请戏班子、电影助兴的逐渐增多。城
乡居民进宾馆、酒店摆寿宴的越来越多。也有在电视上点播歌曲、戏曲以表达祝福的。
四、乔迁
人搬到新居去住或官职高升谓之乔迁,但现在多指搬迁。以前,迁居后,亲朋好
友要择吉日带礼物去新居温居,主人要好好款宴一顿。人越多越好,寓人多势大不受
欺压之意。该习俗一直沿袭,从城镇到乡村,家家如此。平阴人称温居为"温锅",一
是表示祝贺,二是表示关心。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城镇家庭都是亲朋好友到家中坐
坐,认识一下新住址,然后去饭店吃"温锅宴"。
五、丧葬
老人得了病,久治不愈,晚辈便开始给老人做寿衣,做棺材,谓之"冲冲病",盼
望老人的病尽快好起来。人死之后,穿寿衣、净面,置灵床、发讣告。亲朋好友送丧
礼,送花圈、挽联。孝子孝女守灵三天,第三天上出殡。出殡时,有的家庭聘鼓乐队
吹奏致哀,子女披麻戴孝,拄哀杖,由长子摔老盆,打"引魂幡";子侄辈左右扶孝子、
女,边哭边行;孝眷随后哭嚎。送棺木到茔地上埋葬。葬时,花圈、挽联随之烧掉。
葬后三天,儿女要过赴三,男子时赴三,女凌晨三四点钟赴三,带着水饺去墓地,上
香烧纸,把水饺埋掉,意为给老人送的饭,然后不回头往家走。还有一七、三七、五
七、百天、周年等祭日,一般老人有几个儿子不过几七,孝子、孝眷及亲戚到墓地祭
奠哀悼。
六、交际礼节(含称谓)
平阴古属齐鲁之邦,历代官民重礼节,政局多变,而尚礼不变。民国以前,无论
官府民间都行磕头跪拜礼,如小官见大官,后辈见长辈、师长等。在婚丧嫁娶等仪式
中,跪拜礼就更多了。民国初,中央下令官府不再施行跪拜礼,但民间未全止。建国
后,见面行握手、鞠躬礼,部队行军礼。
迎客 客人将至,主人须到大门外、院中相迎,并请客先行。客到,一般让于上
座;主家必备烟、茶。烟要点着,并双手倒茶。此时,客人要站起来受礼。留客用餐
较丰盛,但菜不能为单数,主家几次为客人敬酒。
送客 客人带来的礼物不能全留,须押回去些。送时主人持物,到大门外再交客
人并道别。农村居民仍保留了该风俗。
问路 旧时问路多下轿、下马、停步拱手问人,多用"请问"、"借光"等词。一般
问者可称呼"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兄弟"、"小妹"或"先生"、"夫人"、"
师父"等。 现在,问路人仍要下车、停步相问,称"同志"、"先生"、"老师"或根据年
龄称呼者居多。问后要说声"谢谢"或点头致谢。
称谓 可分为雅称、俗称或口语、书面用语。
子女称父母,实叫是爹娘,20世纪80年代后多叫"爸爸"、"妈妈",书面称"二老"、
"双亲"、"父母大人"、"家父"、"母亲"等。称祖父为"爷爷"、曾祖父为"老爷爷"、高
祖父为"老老爷爷"……,称祖母为"奶奶"、曾祖母为"老奶奶"、高祖母为"老老奶奶"
……。
父之兄,雅称"伯父",实称"大爷"或"二大爷"、"三大爷"等;父之嫂称"大娘"或"
二大娘"、 "三大娘"……。父之弟称"叔",书面称"叔父"或"二叔"、"三叔"……,叔
之妻称"婶子",字面称"婶母"、"婶娘"或"二婶子"、"三婶子"或"二娘"、"三娘"等。
称姐姐、妹妹或"大姐"、"二姐"、"三姐"或"大妹"、"二妹"、"三妹"……。
夫妻称谓很多:旧时俗称"屋里的"、"老婆",雅称"贱内"、"内人";解放后称:"
爱人"、"老伴"、"孩他爹"、"孩他娘"、"孩他爸"、"孩他妈"……。
妻称夫之父,和夫一样称呼,对人称"公公";称夫之母,和夫一样称呼,对外称"
婆婆"、"婆母"。
兄称弟之妻为"弟妹",对外称"兄弟媳妇";弟称兄之妻为"嫂子"。兄弟妻之间称"
妯娌"。兄弟之子女称"侄子"、"侄女",称他们的配偶为"侄媳妇"、"侄女女婿"。
子女称父之姐妹为"姑"。 称姑之夫为"姑夫",姑之子女为"表哥"、"表弟"、"表
姐"、"表妹"等,称他们的配偶为"表嫂"、"表姐夫"、"表妹夫"等;子女称母之兄弟、
姊妹为"舅"、"姨",称舅夫人为"妗子",姨之夫为"姨夫",雅称为"舅母"、"舅父"、"
姨母"等。称他们的子女为"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夫雅称妻之父为"岳父",俗称"丈人爹",也有叫"爸爸"的。平阴人多称"伯伯"或"
大爷"、 "叔叔"。妻之母,雅称"岳母",俗称"丈母娘",也有叫"妈妈"的。平阴有的
人叫"婶子"或"大娘"。
妻之兄妹,雅称"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对人称"大舅子"、"小舅子",
见面称"哥哥"、"弟弟"……,夫称妻之姐妹,和妻一样,对人称"大姨子"、"小姨子";
称妻之姐妹的爱人为"姐夫"、"妹夫"等,雅称"连襟"、"两乔"。
父母对其女之夫,称"姑爷"、"贵客"、"女婿"。
夫妻双方父母互称"亲家"、"亲家公"、"亲家婆"。
子女称母亲之父为"外祖父",面称"姥爷",称母亲之母为"外祖母",面称"姥娘"。
外祖父、外祖母称子女之儿女为"外甥"、"外甥闺女",称他们的爱人为"外甥媳妇"、"
外甥女婿"……,母亲称其姊妹的子女为"外甥"、"外甥女"。
妻之兄弟的子女,可雅称"内侄"、"内侄女"或"妻侄"、"妻侄女"。
解放前,学生称老师为先生,一般人称男人也可叫先生;称女人为小姐、太太或
夫人; 学徒称教艺者为"师父",师父之妻为"师娘"、"师母"。学生也有称师之妻为"
师母"的。
建国后, 人见面多称"同志";共事的为"同事",共学的为"同学",共服役的为"
战友";改革开放后,人们称服务行业的女人为"小姐"、"服务员"。20世纪90年代起,
对男的称"先生",对女的称"女士"的增多。
七、讳言忌事
平阴地处齐鲁之邦,尊崇孔子学说,遵循儒家教规。至21世纪初,青年人已不太
讲究,部分生活禁忌仍得以存在。
清晨于家人、外人都不能打头,否则认为一天不吉利。外出遇发丧见棺材认为是
可发财吉利,不避;遇娶媳妇则认为是不祥,要避开。
请客赴宴不能乱坐。给人舀汤、菜、饭,勺子须往里倒不能往外倒。过年节或赴
宴切忌打破碗碟。解便勿在地头、墓地。赶集购物时不应站摊铺前,更不应坐买卖人
的车头。
盖房之前要请风水先生看风水,何时动工、何时上梁,要择吉日。盖的高度可超
过前院人家不能超越后院人家,否则认为是"压"着了人家的旺气。
吃饭时不应敲碗,敲了后会去讨饭。小孩子掉了的牙不能乱扔;小孩子不能吃生
枣,不然长疖子;晾晒衣服,衣物不能在院里过夜;老公公不能去儿媳妇屋里;怀孕
的女人不能乱串门,生孩子无论如何要到婆家去。
看病人要在上午;晚上有人叫名不能轻易答应;人活到百岁以上,不说百岁,光
说九十九岁;到40岁,不说40岁,39岁、41岁跳着说;晚辈忌叫长辈的小名;晚辈不
能与长辈开玩笑;长辈也不能和晚辈的媳妇说笑。
河边坐船,不能口出"翻"字,需要脱鞋,鞋口要朝上。问路时对男女老幼要有称
呼,对方答后要说声谢谢,步行要停步,骑车坐车者要下车。
一些行业也各有各的的禁忌,如店铺,扫地往里扫,不坐门槛、钱柜和乱摔账本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