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节日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652&run=13

一、农历传统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起,
人们就开始忙年,磨面、做豆腐、蒸年糕、杀猪、杀鸡、宰羊,赶集买年货、衣服,
腊月二十八九至三十,扫屋、贴对联,炸鱼、炸丸子、炸藕盒,包水饺。除夕夜天刚
刚黑下来,家家开始在门前点火"照厅",主人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干草(谷草)扎成堆,
点燃后,有的拿一束火把照遍各个房间、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堆在大门口火堆上,
干草倒向哪方,意为哪方来年吉祥、发财。吃年饭、守岁是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包水
饺、吃水饺、请家堂、放鞭炮是除夕的主要内容,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
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主要活动。午夜时分,随着电视台零时的报时钟声,开
始煮饺子,鸣放鞭炮,煮好的饺子要先供奉祖先,然后全家才一起围桌而吃。此时炮
竹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正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早晨
一大早开始拜年,城里人拜年时熟人见面互相握手祝贺,说些"过年好"之类的吉祥话。
在农村要先拜自己家的长辈,然后拜本族的长辈,有些地方拜年时要向供奉的先辈们
以及在世的长辈磕头。
春节第一天禁忌最多。出嫁的姑娘初一不能回娘家,认为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
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吃了面条一年麻烦不断。不能打碎东西、不能动针线、不能扫
地,违禁都是"破财"。还忌空锅,锅里一定要放些饺子、馒头之类,如果空锅就意味
着挨饿。
初二、初四,嫁出去的女儿纷纷携夫带子回娘家。人们把大年初二媳妇们带着丈
夫回娘家探望父母家人,叫"回门"。女儿回娘家,所带礼物都要双数,一般为活鸡活
鱼,以象征"年年有鱼"、"大吉大利"。娘家人则要置办酒宴招待女婿。女婿是这天岳
父母家的贵客,吃饭喝酒时,要坐上座,岳父母还要请亲朋好友来陪女婿。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饺子。
这一天,家家都要包饺子,叫捏"破五",以补"破五"之"破"。阖家饮酒吃团圆饭,畅
谈年事,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们则燃放烟花爆竹,象征着"崩"走穷气迎来福星。
旧俗认为初五以前妇女不许动刀剪针线、不动生米生面生蔬菜,"破五"以前所吃的饭
菜都是年前做好的,吃时加热即可。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主要活动是上灯、观灯,所以又称灯节。旧时老百
姓习惯用面粉做成十二生肖灯,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寓意消病除灾、人丁兴旺。元
宵节晚上,旧时农民人家用地瓜、萝卜、白菜疙瘩当灯座插上灯芯,挖空填进豆油,
点着灯芯,放在门两旁、香台上、灶王前、石磨上、家禽栏圈、牛马羊棚、树上、厕
所等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上改用蜡烛。新娶的媳妇则要回娘家过十五,传说
是要过了三年才能到婆家过十五,不然会死公公。
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扮玩形式各种各样,加鼓通、狮子舞、龙灯
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盘鼓、赶毛驴、斗王皮等应有尽有。
元宵节,城镇居民有吃元宵的习俗,但农村里依然以水饺为多。元宵节之夜,城
乡居民一是到环秀公园观看在平阴四中举行的焰火晚会,二是到广场观看灯展。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有炒"蝎子爪"(料
豆,即炒黄豆)的习俗。据说吃了"蝎子爪"能一年不被蝎子蜇、五毒攻。民间还有用
草木灰在大门外曲曲弯弯撒进院内,叫"引龙回家",以使百虫不敢动。有的则在自己
院内用草木灰撒成囤形,撒上粮食,以图丰收。
清明节 冬至后105天为寒食, 春分后15天为清明。旧时,寒食断火,民间也多
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清明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与七月十五、十
月一总称为"三冥节"。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二为一。
一般叫清明,少数地方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清明节这天早上家家户户
都煮鸡蛋,据说吃了鸡蛋眼"晴明"。其实,清明节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大臣介子推的。
他当时死在山中柳树洞里,为防止别人找到他,百姓在山中遍插杨柳以扰之。从此,
这天人们在家门两旁都要插上柳条,以纪念介子推,沿习成俗至今。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
屈原。这天,家家户户几乎都吃鸡蛋和粽子,各家大门口都插艾条,有的还加插桃枝,
据说可以避邪。
夏至节 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多在阳历6月22日前后。这一天,阳
光照晒的时间最长。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一天不少地方要吃凉面条以纪之。
煮熟的面条捞出后放入刚从井里取出的凉水里,过水再吃,以示吃食可以"着凉"了。
六月六 农历六月六这天,要"洗洗澡,晒衣服;看谷秀,请姑姑"。据说,这一
天民要晒衣,文人晒书,一年内不霉不蛀。白天晒水,晚上洗澡洗脚可免生痱子。
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习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
会的日子。这天,姑娘们聚到一块互相学习织、绣技巧。晚上,要包饺子,摆供祭天。
有的要玩到深夜,还要到葡萄架下去听牛郎织女啦呱(说话)。听到说话的女子,据
说就能成为纺织、刺绣的伶俐姑娘、巧媳妇。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中秋节
这天,在外的子女都会尽量回家与父母团聚,各家各户都要置办佳肴美酒,饮酒赏月。
重阳节 《易经》一书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定为重
阳节。节日前后,秋高气爽,风清月朗,可登高赋诗远眺,或赏菊饮酒。在平阴,重
阳节则有打围(打猎)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晚间,则以猎物为肴,饮酒乐之。1988
年开始,山东省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逢这一天,有关单位都会组织老年人
举办座谈会、外出游玩等活动。
十月一 十月初一这天,晚辈普遍都上坟添土祭祖。上坟的规模可大可小,但都
俗称"小上坟"。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腊八节这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腌腊八
蒜,有的也包水饺。据说喝了腊八粥能增福。
辞灶 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祭)灶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据说这天诸神上天,
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赶乱岁"。
二、公历重要节日
元旦(阳历年) 1月1日为元旦,公职人员放假一天。单位一般要升国旗、插彩
旗。
国际劳动妇女节 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女职工可放假半天,有的单位组织
女职工开展活动。
植树节 3月12日为植树节,各单位组织开展植树活动。
国际劳动节 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放假三天,单位一般升国旗、插彩旗,组织
庆祝活动。2000年来,国家将5月1日3天假期和前、后两个星期六、星期天调整为7天
长假,成为居民外出旅游的最佳时间。
五四青年节 5月4日为五四青年节,各地青年人均组织庆祝活动。
国际儿童节 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组织儿童举行庆祝活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7月1日,多有中共党组织举行庆祝活动,逢五遇十年庆
祝时活动较多且比较隆重。
建军节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纪念日。各地党委、政府和部队均举行座
谈会、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
教师节 9月10日为教师节, 党政部门、学校举办庆祝活动,并表彰部分先模教
师。
国庆节 10月1日为国庆节,放假三天。党政部门升国旗、插彩旗,召开庆祝会。
同"五一"节一样组成七天长假,可外出旅游。逢五遇十年庆祝时活动较多且比较隆重。
三、舶来节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外国节日传到中国,并逐渐形成市场。主要有:
情人节 2月14日是情人节。 这一天,在县城各鲜花店、街头均摆满玫瑰,在大
的商店、超市显眼位置摆放着各种巧克力,用于青年男女互赠礼物。
愚人节 4月1日是愚人节。起源于法国。典型的活动是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开
玩笑、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
母亲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起源于美国。这一天,许多人通过各种
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子女们,有时甚至孙子女们,都要挑选适当的贺卡和礼物赠
送给母亲。鲜花、糖果和漂亮的有女性特色的礼物是最受欢迎的。母亲们尤其珍惜子
女们自己做的礼物。
父亲节 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 起源于美国。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通过
教堂仪式、送贺卡和礼物来纪念父亲节。
圣诞节 12月25日是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县城各大
商店、饭店都会张贴圣诞老人画,在门口布置圣诞树,或者装扮成圣诞老人,以招揽
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