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创新品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629&run=13

一、孝直村的"精神文明物质奖"
孝直镇孝直村针对部分群众对参与文明户评选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精神奖励存有
无所谓的思想,实行"精神文明物质奖"。其具体做法为:根据文明户获得票数多少,
确定奖金数额, 每年一初评,四年一总评。1990年每获一张选票奖励9元钱,1991年
每获一票奖励15元,1992年每获一票奖励60元。奖金不直接发放到村民手中,而是采
取转为村办企业股份的方式发放。获奖家庭根据企业效益,按股分红。企业效益好多
分,企业效益差少分,如果企业亏损,不仅获奖户的奖金受损,而且同时取消该企业
干部职工所在家庭的文明户参评资格。通过这种独具特色的评选办法,将精神文明建
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文明家庭的含金量,形成家家讲文明、
户户争先进的社会氛围。
二、王庄村的"孝贤榜"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足,农村多数子女对老人孝敬有加,但也有少
数人养老意识淡薄,存有不养老、不敬老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孔村镇王庄村推行了"
孝贤榜"制度。 其做法是:村里在主要路段设立专栏,将全村所有老年人的姓名、年
龄、子女姓名、赡养义务及完成情况公之于众。村里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及群众公认
的敬老模范组成调查组,对各户赡养情况进行调查,每月进行一次公开。对完成赡养
义务的标红旗,完不成任务的标黄旗,连续3次不能履行赡养义务的标白旗,并由村"
两委"出面做工作。 对于每月"孝贤榜"的内容,村里都要存档备查。年底,根据公开
情况,全村评出"十佳孝星"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推行"孝贤榜"制度后,该村营造了
敬老、助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得到解决。
三、商庄村的文明户"流动匾"
自2001年起,孝直镇商庄村对文明户的表彰方式进行改革,实行"文明户流动匾"
制度。 他们制作了100多块牌匾,在上面刻上"文明户"和村"两委"的落款,匾背面写
上获奖户的姓名,在年初的表彰大会上,隆重地发给每个文明户。对于"流动匾",获
奖户只有"使用权"。第二年评比前,村里将"流动匾"统一收回,重新评比发放。对拒
交流动匾的, 三年内不得参加文明户评选。只有继续保持称号的农户方可重新领取"
流动匾"。
四、洪范池镇的购销"诚信"牌
平阴县洪范池镇是苹果生产大镇,在以往的果品购销活动中,部分果品经销户存
在着欺诈果农、欠货款、打白条等现象,对外来采购果品的客商以次充好、强行销售,
影响了该镇苹果产业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2003年洪范池镇党委、政府会同有
关部门在果品经营业户中开展了"十佳经营户"评选活动。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
阶段,对各类果品经营户进行登记造册,摸清底子,结合年经营量分开档次。第二阶
段,搞好宣传发动,对经营户进行诚信教育,提高经营户的经营素质,动员他们参与
评选,同时在全镇果农中进行诚信经营户的评选活动。第三阶段,由镇政府牵头,公
安、工商、法庭等部门参加,邀请果农代表当场对参选的果品经营户投票打分,选出
十个诚信经营户。第四阶段,对评选出的10个诚信经营户,由镇政府组织专门人员上
门发匾牌,大张旗鼓地倡导讲诚信光荣、损人利已可耻的新风尚。诚信经营户的评比
活动,增强了群众的诚信意识,靠诚信发财成为众多经营户的共识,促进了该镇林果
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