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建置隶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6&run=13

平阴之名始见于《左传》,因地处古东原之阴而得名。
平阴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晚期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
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有仍氏部族之北境。西周至春秋
初期, 为鲁之北境。春秋中期后属齐。秦初属东郡,后属济北郡。西汉(公元前206
年至公元8年)属兖州泰山郡卢县地。
东汉建武初置平阴县,属济北国。三国魏至晋太安二年(303年)属兖州济北国。
晋怀帝永嘉之变以后,平阴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所占据。东晋
安帝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平南燕至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并入卢县,属兖州济
北郡。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年)至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均属济州济北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其地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属济
北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济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平阴属河南
道郓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属河南道济州。大和六年(832年)撤平阴县划入卢
县、东阿县;开成二年(837年)复置平阴县,属郓州东平郡。
五代时期后梁开平二年(908年)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均属天平节度使郓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 属京东路郓州,熙宁七年(1074年)属京东西路郓州,宣和
年间(1119~1125年)属东平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
至元九年(1272年)属燕南河北道东平路总管府,大德十年(1306年)属行中书省山
东西道宣慰司东平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山东行中书省东平府,后改属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明
洪武十三年(1380年)属东兖道兖州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泰安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属泰安府。1913年废除府、州,属山东济西道。1914年道
名变更,改属东临道。1925年10月山东省道行政区划调整,属泰安道。1928年废道属
省。 1938年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8年9月属山东省第六行
政督察区。
日伪统治时期, 1938年5月至1940年6月划属伪山东省鲁西道,1940年6月至1945
年8月属泰安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9年10月成立,隶属泰西行政委员会
(后改为泰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0年4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泰西专署(后
称鲁西第一专署) 。1943年3月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与阿东办事处合并,建立平阿县
抗日民主政府, 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六专署。 1944年5月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
1945年10月撤销平阿县,恢复平阴县。1948年7月属鲁中南第七专员公署(1949年4月
改称泰西专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泰西专区。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
1959年1月30日,撤销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划归聊城专区;9月14日,恢复平阴县,
划归济南市。 1960年1月22日,划归菏泽专区;3月28日,划归济南市。1961年7月22
日,划归泰安专区。1985年3月27日,复属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