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档案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564&run=13

一、设施
1989年5月, 省计委把平阴县档案馆建设列入全省基建计划,并于1990年10月动
工修建,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650平方米,办公面积770平方米。办公
部分设有局(馆)长办公室、业务指导科办公室、管理科办公室、办公室、接待室、
会议室、检索工具室、阅览室、装裱室、文印室等,1994年正式建成使用。自2001年
起,库房内逐步配备了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电子警报器等设施,安装了档案
密集架,档案库房设施基本齐全,达到了安全保管档案的要求。
二、馆藏
档案 1988年,县档案馆接收全县36个一级单位2000余卷文书档案进馆,将已
撤销的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贫协、知青办、文协、人口普查办、企改办、人武部及
人民公社等单位的档案接收进馆, 馆藏档案增加到1万余卷。1995年,接收县直一级
50个单位(1985年前)1963卷档案进馆。2003年,接收县直一级54个单位(1986年至
1998年) 3000多卷档案进馆。至2003年底,馆藏档案29185卷,分为文书档案、照片
档案等6个门类。其中,文书档案86个全宗29095卷,照片档案52册1902张。

县档案馆

资料 至1988年底,县档案馆征集的资料有8233册。为丰富馆藏,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多次下发文件征集档案资料。 至2003年底,馆藏资料总数为21381册,
排架长度276米,根据载体形式分为汇编资料、照片画集、地图、刊物、报纸和图书6
个部分。比较珍贵的有:1939年1月至1942年12月的《大众日报》423期,明翰林院太
子少保、 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的著作《兖州府志》6册(明万历二十四年木
刻本) 、 《读史漫录》 10卷、《笔麈》4册(清道光年间木刻本),民国二十四年
(1935年)朱名炤总纂的《续修平阴县志》手抄本4册,顾炎武著《山东考古录》7册
(清光绪八年木刻本) ,李敬修编纂的《平阴县志》8卷(清光绪年间木刻板)等。
此外,还系统地征集了一批关于平阴名优特产如平阴玫瑰、东阿"福"字牌阿胶等的档
案资料。
三、保管
县档案馆在档案管理方法上沿用分全宗、分保管期限进行保管的方法,共设立86
个全宗, 各全宗按永久、长期、短期3种保管期限进行排列上架。1991年,对接收进
馆的全县12处人民公社的档案全部进行鉴定,按保存价值实行分别管理,对纸张老化、
字迹褪变的破损档案进行了抢救复制和托裱。对接收进馆的档案均编辑了档案案卷目
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人名卡片等检索工具。建立和完善了档案资料的库房管理、
安全保密、借阅、统计等规章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配有专人每天定时记
录库房温湿度,掌握变化规律,以采取相应的降温、除湿措施。库房内放置了防虫剂,
建立了库房清洁卫生制度。期间,达到了档案无虫蚀、无鼠害、无潮湿、无霉烂、无
混乱、无损失、无盗窃、无泄失密事故发生,保证了档案安全。
四、利用
1988年以来,县档案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向社会开放档案,
至2003年底,共分7批开放档案4168卷53个全宗,接待查档人员2243人次。2002年3月,
建立了平阴县现行文件阅览室,将全县各部门的"红头文件"收集起来,采取开架阅览、
计算机查询、电话查询、来信代查等形式对社会开放,并对下岗工人、军人、残疾人
等8种人实行免费查阅。截至2003年底,共收集1996年以来现行文件878份,文献资料、
政策汇编19册,接待查档人员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