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矿产资源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455&run=13

1989年,成立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1991年更名为县矿产资源管理局,2002年
撤销,成立县国土资源局。矿业管理机构建立后,宣传矿业法律法规,开展采矿登记、
矿山开发监督管理、矿业秩序整顿等工作,进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全县矿产资源管
理工作逐步健康有序。
一、采矿登记管理
1989年进行采矿登记工作,当年办理采矿许可证的企业35个。至1995年,采矿企
业108个。 1999年,换发全国统一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84个。2003年,全县采矿企
业103个。
二、矿山年检
自1992年开始对采矿企业进行年度检查,主要检查矿山企业的采矿权设置以及依
法开采、 依法缴费情况, 当年应检矿山60个,合格率85%。1995年年检合格率95%。
1999年至2003年年检合格率一直为100%。
三、矿业秩序整顿
平阴县矿产资源主要以石灰岩为主,全县矿业开发主要是进行山石开采。1995年
后,采石企业发展迅速,建材业逐渐形成全县农村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受开采
技术、开采条件等因素所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也相当严重,特别是国道沿线和
风景区内的山石开采,造成了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自1996年开始,县矿产资源管理
部门针对无序开采的局面,逐年进行矿业秩序整顿,当年通过整顿关闭"三小"矿山企
业5家,停业整顿10家。1998年,矿业秩序整顿进一步深入,关闭个体采石户100余户,
个体山石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2000年以后,进入矿业秩序整顿与维护阶段,在巩
固往年治理整顿成果的基础上,抓反弹,防回潮。2002年,针对"三区一线"(城市规
划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开采行为,加大治理整顿
力度,出台了《平阴县矿产资源秩序综合治理整顿实施意见》。2003年,对105国道、
220国道和玫瑰镇翠屏山景区周围的34家矿山企业依法注销了采矿许可证, 限期拆除
了生产设备。
四、矿业权使用制度改革
自2002年起,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矿业权使用制度改革,通过市场运作,以招标、
拍卖、 挂牌等竞争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2002年7月27日,在玫瑰镇举行采矿权拍卖
会,玫瑰镇高套村东14.55万立方米石灰岩3年采矿权以4.55万元成功拍卖,敲响了全
县矿业权拍卖第一槌。 2003年,先后挂牌出让采矿权10宗,获价款9万元。对于延续
矿山也一律实施有偿出让,获价款62.5万元。同时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引进大型开采
项目, 逐步淘汰"小、散、乱"企业,2002年5月,山水集团来平阴投资成立平阴山水
水泥有限公司, 2003年底年产16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期工程投产,成为平阴县历
史上第一个大型开采矿山的企业。
五、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
1991年开始对矿山企业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
收初期,由于法规不健全,阻力较大,进展缓慢。1994年,国务院《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征收工作纳入正轨。1995年,资源补偿费征收率达到80
%。1999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46.9万元,2003年征收61.58万元。1999年至2003年,
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249.68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面100%,征收率95%。
六、矿产规划编制
2002年,编制完成《平阴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明确了矿业布局、矿业结构、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矿山自然生态治理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划分了禁采区、
限采区和开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