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耕地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7&A=2&rec=453&run=13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对土地征用的增多以及人口的增加,全县人均耕地面积由1949
年的2.35亩下降到1988年的1.29亩。 1988年后,平阴县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每寸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并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但人
均占有耕地面积仍呈不断减少趋势。 至2003年, 全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15亩,比
1988年减少0.14亩。
一、基本农田保护
1990年4月, 县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通知》。1996年,全
面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县政府出台了《平阴县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了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组织,在全县逐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
目标责任制,县、乡、村层层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按
照条件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把基本农田划定为一、二、三等,严格进行保护,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和擅自占用。设立乡镇、村、地块三级保护标志牌,在保
护标志牌上注明保护面积、编号、四至地界、责任人姓名及保护措施,并建立基本农
田保护区档案。2001年,县政府重新调整了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制定了基本农田
保护制度,各级重新签定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在原有210块保护标志牌的基础上,
新增131块。至2003年底,全县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341块,耕地保护率89.3%。
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1989年6月, 县政府出台了《平阴县保护耕地开发复垦土地的有关规定》,以增
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由政府财政补贴,群
众和集体组织自发或集中进行整治,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1999年以后,随着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贯彻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一
是调整充实了土地开发整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平阴县土地整理与开发复垦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确定了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多业发展、实现综合效益
的土地开发整理思路。采取群众性集中整治和专业队伍常年治理相结合的形式,坚持"
挖掘潜力, 迁村腾地,治理涝洼,综合开发"的实施方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
筹兼顾,县、乡、村、户四轮驱动,多元并举、规模化开发整理。二是把土地开发整
理与农业综合开发、城乡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相结合,引入股份制聚合民力,实
行市场化运作。2001年3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股份制造地公司平阴金土地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政府没有投资的情况下, 开发整理涝洼地、闲置地和山区沟坡地1400多公
顷,新增耕地面积600多公顷。2002年6月,成立了尤寨山庄,用18公里的钢丝网将孝
直镇孔庄村占地260余公顷的尤寨山圈起来,修建了8.5公里环山路,水、电上山,栽
种经济林木3万余株, 开发尤寨山牌鸡蛋等产品10余种,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进行保
护性综合开发。三是加强土地整理项目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发挥政
策激励、资金保障和典型带头作用,抓好法人制、招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公告制
五项制度的落实,确立了"谁整理、谁得益"和折抵指标商品化的思路,实现了土地开
发复垦整理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1999年至2003年,以上级政府财政专项资
金投资为主线, 多方筹集资金1.2亿元,通过山地整理、涝洼地治理、平原中低产田
的改造及旧村(含旧砖厂、 废弃地)复垦措施,新增耕地1593.56公顷,其中经批准
立项实施的国家工程项目孔村镇沿汇平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75.93公顷,
总投资1995万元; 省级项目玫瑰镇玉带河土地整理项目、 东阿镇城西洼土地整理项
目、 平阴县黄河滩区土地整理项目(省补助项目) , 建设总规模1040.67公顷,总
投资2145.03万元;市级、县级项目55个;已经上级验收合格项目43个。2002年4月,
副省长蔡秋芳在对平阴县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情况进行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全县土
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经验做法多次被《国土资源报》、《山东土地》和省、市多家新闻
单位宣传报道。 2003年1月,县国土资源局设立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土地开发整理
复垦项目的立项审核、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工作更加规范。

复垦前的废石料场

复垦后的良田